应用层,为网络用户提供各种服务,例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等。<br> 表示层,为不同主机间的通信提供统一的数据表示形式。<br> 会话层,负责信息传输的组织和协调,管理进程会话过程。<br> 传输层,管理网络通信两端的数据传输,提供可靠或不可靠的传输服务。<br> 网络层,负责数据传输的路由选择和网际互连。<br> 数据链路层,负责物理相邻(通过网络介质相连)的主机间的数据传输,主要作用包括物理地址寻址、数据帧封装、差错控制等。该层可分为逻辑链路控制子层(LLC)和介质访问控制子层(MAC)。<br> 物理层,负责把主机中的数据转换成电信号,再通过网络介质(双绞线、光纤、无线信道等)来传输。该层描述了通信设备的机械、电气、功能等特性。<br> 在某些文献中,上述的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又被依次称为第四层、第三层、第二层和第一层,本书也沿用该说法。相比于OSI体系,TCP/IP协议体系的架构更加简单实用。如图2.1(b)所示,该体系包括下面四个层次:<br> 应用层,对应OSI传输层之上的层次,包括提供文件传输服务的FTP协议,提供万维网服务的H/TP协议,提供电子邮件服务的SMTP协议等。由于该层不属于系统内核,本书未描述这部分内容。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