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深入浅出Linux TCP/IP协议栈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5216274
  • 作      者:
    罗钰编著
  • 出 版 社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深入浅出Linux TCP /IP协议栈》学Linux TCP/IP,从这里开始!
  从Linux 2.6内核基础讲起,引导读者快速入门
  运用大量示意图,清晰讲解函数之间的调用关系
  详细分析核心代码实现思想,代码注释详尽
  《深入浅出Linux TCP /IP协议栈》首先介绍了Linux内核源码的整体概况及协议栈初始化过程,然后结合配置、用户使用协议栈的方法,采取深入浅出、由上及下的策略对协议栈代码进行分解和注释,涵盖以下内容:
  操作系统、网络、协议栈、代码
  内核系统初始化
  配置网络系统
  网络层的实现
  传输层的实现
  Select系统调用的实现机制
  数据链路层协议实现
展开
作者简介
  罗钰,贵州人,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硕士毕业,多年Linux底层开发经验,精通软件分析与设计、TCP/IP协议,曾开发Windows/Linux/Vxworks/FreeBSD等平台的设备驱动,开发过以太网芯片驱动、二层协议以及OSPF路由协议,对MPLS架构设计有非常丰富的经验,擅长编译器、CPU技术,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无线网络产品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工作。
展开
内容介绍
  《深入浅出Linux TCP /IP协议栈》主要对Linux 2.6.18内核协议栈源代码做了一些基本的分析,这些分析基于作者在操作系统方面的研究和网络协议开发过程中的经验和笔记,编写《深入浅出Linux TCP /IP协议栈》的目的主要是使读者能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掌握Linux内核协议栈的工作机理,为移植和扩展协议栈打下基础。
  《深入浅出Linux TCP /IP协议栈》首先介绍了内核源码的整体概况及协议栈初始化过程,然后结合配置、用户使用协议栈的方法,采取深入浅出、由上及下的策略对协议栈的代码进行了分解和注释。最后还介绍了通信界里较流行的VLAN技术和LACP协议。
  《深入浅出Linux TCP /IP协议栈》适合Linux网络开发人员以及对Linux内核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展开
精彩书摘
  因此RCU实际上是一种改进的刑rwlock,读操作几乎没有什么同步开销,它不需要锁,不使用原子指令,因此不会导致锁竞争、内存延迟以及流水线停滞。不需要锁也使得使用更容易,因为死锁问题就不需要考虑了。写操作的同步开销比较大,它需要延迟数据结构的释放,复制被修改的数据结构,它也必须使用某种锁机制同步并行的其他写操作的修改操作。读操作必须提供一个信号给写操作,以便写操作能够确定数据可以被安全地释放或修改的时机。有一个专门的垃圾收集器来探测读操作的信号,一旦所有的读操作都已经发送信号告知它们都不在使用被RCU保护的数据结构,垃圾收集器就调用回调函数完成最后的数据释放或修改操作。RCU与rwloek的不同之处是:它既允许多个读操作同时访问被保护的数据,又允许多个读操作和多个写操作同时访问被保护的数据(注意:是否可以有多个写操作并行访问取决于写操作之间使用的同步机制),读操作没有任何同步开销,而写操作的同步开销则取决于使用的写操作间同步机制。但RCU不能替代rwlock,因为如果写操作比较多时,对读操作的性能的提高不能弥补写操作导致的损失。
  2.3.4各种异步手段
  1.Timer(定时器函数)
  作为一个有经验的开发者,一定知道所谓的定时器函数,其实都是一些回调函数而已,只不过本书中涉及的定时器都是在内核中执行,内核中的Timer不是线程,它们运行在中断级,所以timer函数不应该做任何精细的工作。如果需要进一步处理,那么应该在tasklet里完成,因为tasklet可以被中断抢占。创建Timer的方式有好几种,出于篇幅的原因,这里只举一个在协议栈经常使用的方式:
  (1)定义一个timer_listf{}结构比如名叫atimer;
  (2)调用init_timer(&atimer);
  (3)指定atimer.expires为执行周期,atimer.function为回调函数,timer.data为回调函数的参数;
  (4)执行add_timer(&atimer);
  (5)当执行atimer.expires之后,执行回调,并且在回调函数中再执行(4),依次重复。
  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方式而非其他,是因为要保证这种rimer的优先级高于其他方式创建的Timer。
展开
目录
第1章 操作系统、网络、协议栈、代码
1.1 Linux操作系统介绍
1.1.1 Linux操作系统架构简介
1.1.2 网络协议发展介绍
1.2 本书的组织和安排
1.2.1 基本的数据结构和计算机术语
1.2.2 图片风格演示
1.2.3 本书的组织

第2章 内核系统初始化
2.1 系统初始化流程简介
2.2 内核文件解读
2.2.1 ELF文件格式
2.2.2 Link Scripts知识
2.2.3 Linux内核镜像解析
2.3 中断及任务调度管理
2.3.1 中断及软中断模型
2.3.2 各种语境下的切换
2.3.3 内核下的同步与互斥
2.3.4 各种异步手段
2.4 虚拟文件系统
2.5 网络协议栈各部分初始化
2.5.1 网络基础系统初始化
2.5.2 网络内存管理
2.5.3 网络文件系统初始化
2.5.4 网络协议初始化
2.5.5 初步了解路由系统
2.6 Linux设备管理
2.6.1 底层PCI模块的初始化
2.6.2 网络设备接口初始化例程

第3章 配置网络系统
3.1 配置过程分析
3.1.1 配置是如何下达到内核的?
3.1.2 socket系统调用
3.1.3 ioctl代码的实现
3.1.4 loopback接口的配置过程
3.1.5 IP别名的实现
3.2 回顾FIB系统初始化
3.3 深入FIB系统
3.4 FIB系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3.5 直接访问路由表
3.6 接口状态变化的处理过程

第4章 网络层实现的初步研究
4.1 从ping 127.0.0.1开始旅程
4.2 再次相遇Socket系统调用
4.3 IP数据报文格式
4.4 send系统调用
4.5 在路由系统中游历
4.5.1 查找出口
4.5.2 当目的地址是远端主机时
4.5.3 创建对应路由cache表项
4.5.4 创建对应邻居表项
4.6 回到发送的路径
4.6.1 IP层发送过程
4.6.2 揭密hh_cache
4.7 ARP的作用
4.7.1 ARP的机制
4.7.2 ARP报文格式
4.7.3 Linux ARP协议的实现
4.8 到达设备驱动层
4.8.1 数据链路层帧格式
4.8.2 Loopback设备的发送过程
4.9 接收过程:从中断到路由系统
4.10 ICMP
4.10.1 ICMP报文格式
4.10.2 ping本机地址及回环地址
4.10.3 ping外部地址
4.11 从内核到用户

第5章 传输层实现的研究
5.1 进一步到UDP
5.1.1 UDP用户代码
5.1.2 UDP数据报文格式
5.1.3 服务器端bind的实现
5.1.4 接收代码
5.1.5 释放UDP的socket
5.2 更高阶的TCP
5.2.1 TCP用户代码
5.2.2 TCP数据报文格式
5.2.3 TCP栈及socket的初始化
5.2.4 服务器端bind和listen的实现
5.2.5 服务器端accept的实现
5.2.6 客户端connect的实现——发起三次握手
5.2.7 TCP报文的接收
5.2.8 三次握手的实现
5.2.9 内核收到报文转到用户态
5.2.10 释放TCP的socket
5.3 TCP拥塞控制
5.3.1 TCP拥塞控制机制介绍
5.3.2 Linux内核拥塞控制功能的实现

第6章 Select系统调用的实现机制
6.1 如何使用select
6.2 Select的内核实现

第7章 数据链路层协议实现
7.1 基本的2层知识
7.2 Linux桥实现的基本框架
7.3 VLAN
7.3.1 VLAN概念
7.3.2 Linux下VLAN——存在巨大的缺陷
7.4 LACP协议
7.4.1 聚合端口简介
7.4.2 LACP在Linux中的实现
7.5 2层功能总结
后记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