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土壤有机质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260710
  • 作      者:
    窦森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窦森,男,1959年9月生。1989年2月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土壤专业获博士学位,1994年1月任教授。曾分别在法国巴黎第六大学同位素生物地球化学实验室、法国图鲁滋国立高等农学院土壤系、瑞典农业大学土壤与环境系作博士后、课座教授和合作研究。现任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腐殖质研究室主任,土壤学博士点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1996年至今任中国土壤学会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和《土壤学报》编委;2004年至今任Pedosphere编委;任第三届、第四届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圈物质循环开放室学术委员、第一届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任民进吉林省常委、长春市副主委,长春市政协常委,第十三届长春市青联副主席。 
    一直从事土壤有机质研究。主编《农业持续发展的土壤培肥研究》等著作,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曾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7项科技奖励。1992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获首批国家“百千万工程”一、二层次人选、中组部直管优秀专家、第三届中国农学会青年科技奖、吉林省首批省管优秀专家等32项荣誉称号。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以腐殖物质为中心,系统阐述了土壤有机质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常用的研究方法;在总结27年土壤有机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给出一些对土壤有机质研究的新认识、新观点、新方法和新资料。本书特点在于以作者及所在腐殖质研究室的研究资料为主,并吸收土壤有机质的基础理论内容,使我们的研究特色与知识的系统性相结合,实用性很强。
  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土壤学及相关的农业、环境、地学领域的教师和科研人员以及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的教学和科研参考用书。
展开
精彩书摘
  不同的人由于对土壤的直接经验不同,因此对土壤的概念存在着种种不同认识。农民、园艺工人和农学工作者认为土壤是植物生长的介质;建筑工作者和工程师认为土壤是承受高强度压力的基地或作为工程材料的来源;环境工作者认为土壤是环境污染物源或库以及缓冲带和过滤器;生态学家认为土壤是物质能量循环(转化)最活跃的生命层。
  土壤学家认为,土壤作为一个独立的历史自然体,有它自身发生发展的独特规律,是一门独立的自然科学。Singer和M.anns(1999)认为,土壤是能生长植物的复合生物地球化学材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1996)认为,土壤是固态地球表面具有生命活动,处于生物与环境间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疏松表层。土壤学家和农学家传统地把土壤定义为:“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有疏松结构(unconsolidatcd)的矿物和有机物质表层。”综合上述认识可得出如下结论:土壤是在自然条件下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有结构的陆地表层。同时具有生物性(biological property)和结构性(structural property)是土壤区别于其起源母岩(parent rock)和母质(parent matcrial)的最主要特征,也就是土壤具有肥力(fertil-ity)的实质所在。
  土壤是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下的产物。它不仅具有自己的发生发展的历史,而且是一个形态、组成、结构和功能上可以剖析的物质实体,地球表面土壤之所以存在着性质的变异,就是因为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位置上,由上述成土因子的变异所造成的。例如,土壤的厚度有几厘米到几米的差异,这取决于风化强度和成土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沉积、侵蚀过程强度,也与自然景观的演化过程有密切的关系。
  由成土作用形成的层次称为土层,严格说是土壤发生层(horizon),而完整的垂直土层序列称为土壤剖面(soil profilc)。土壤剖面的形成反映了土壤的具体成土过程,道库恰耶夫把土壤剖面划分为3个基本层次:A层,地表最上端,腐殖质在这一层聚积;紧接其下为B层,其特征是黏粒在这里淀积;B层之下是C层,该层由不同程度的风化产物构成,通常作为A层和B层发育的母质。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1章 土壤有机质的基础知识
1.1 土壤的基本概念及其物质组成
1.1.1 土壤的概念
1.1.2 土壤的三相物质组成
1.1.3 土壤的生物学特性和结构特性
1.2 土壤有机质的概念、来源及构成
1.2.1 土壤有机质的概念
1.2.2 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和组成
1.2.3 土壤有机质的存在状态
1.3 土壤有机质与土壤肥力
1.3.1 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
1.3.2 土壤有机质与土壤固碳
1.3.3 土壤有机质与土壤环境解毒
1.3.4 土壤有机质与作物生长
参考文献

第2章 土壤有机质的分组
2.1 土壤有机质分组的概念和研究进展
2.1.1 土壤有机质的物理分组
2.1.2 化学分组
2.1.3 物理一化学结合分组
2.1.4 生物学稳定性分组
2.1.5 按光学性质分组
2.1.6 对土壤有机质分组新认识
2.2 定量研究中土壤有机质分组方法
2.2.1 水稳性团聚体分组方法
2.2.2 Pallo的腐殖质分组方法
2.2.3 修改的Pallo腐殖质分组方法
2.2.4 腐殖质组成修改法
2.2.5 HM组成和相应的分组方法
参考文献

第3章 非腐殖物质
3.1 碳水化合物
3.1.1 土壤碳水化合物的作用
3.1.2 土壤碳水化合物的结构和分类
3.1.3 土壤碳水化合物的存在状态
3.1.4.土壤碳水化合物的定量测定
3.2 含氮化合物
3.2.1 土壤有机氮分组
3.2.2 氨基酸
3.2.3 氨基糖
3.2.4 其他含氮化合物
3.2.5 土壤有机氮的稳定性
3.2.6 有机氮的测定方法
3.2.7 N示踪技术
3.3 有机磷、硫化合物
3.3.1 有机磷化合物
3.3.2 有机硫化合物
3.3.3 土壤有机质的C:N:P:S值
3.4 脂类化合物
3.4.1 土壤脂类化合物的作用
3.4.2 土壤脂类化合物的含量
3.4.3 土壤脂类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
参考文献

第4章 腐殖物质及其物理性质
4.1 腐殖物质的定义
4.1.1 历史回顾
4.1.2 现代概念和定义
4.2 定性研究中腐殖物质的提取、分组和纯化
4.2.1 腐殖物质的提取
4.2.2 主要的提取和纯化方法
4.3 腐殖物质的物理性质
4.3.1 固体物理性质
4.3.2 溶液物理性质
4.3.3 电子显微镜观察
参考文献

第5章 腐殖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生物地球化学性质
5.1 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与分子模型
5.1.1 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
5.1.2 分子模型
5.2 元素组成、官能团和电化学性质
5.2.1 元素组成
5.2.2 官能团含量
5.2.3 电化学性质
5.3 活化度
5.3.1 活化度的概念和测定方法
5.3.2 土壤有机质及其组分的活化度
5.4 化学降解及产物分析
5.4.1 腐殖物质的降解
5.4.2 土壤胡敏酸水解和分组
5.4.3 HA水解产物的GC-MS鉴定
5.5 腐殖物质的同位素生物地球化学性质
5.5.1 不同有机质组分的同位素分异
5.5.2 不同腐殖物质组分的更新速度
参考文献

第6章 土壤有机质的热性质和热力学稳定性
6.1 土壤有机质的热分解特征及热解产物分析
6.1.1 土壤有机质的差热分析
6.1.2 土壤有机质的热重分析
6.1.3 土壤有机质的微炉热解分析
6.2 土壤有机质的热解产物分析
6.2.1 土壤有机质的居里点热解-气相色谱/质谱产物分析
6.2.2 土壤有机质的甲基化-热解-气相色谱/质谱技术
6.2.3 土壤有机质的热解-场离子化-质谱产物分析
6.3 有机质组分的热力学参数和热力学稳定性
6.3.1 不同有机质组分的热值
6.3.2 土壤腐殖物质的热力学稳定性研究(元素组成-土壤条件参数法)
6.3.3 Vodyanitsky方法
参考文献

第7章 土壤有机质的光学性质和电子能谱
7.1 土壤有机质的相对吸光值
7.1.1 色值
7.1.2 色调系数
7.1.3 相对色度
7.1.4 紫外Ezes、E26s/Eaas值
7.2 土壤有机质的紫外一可见光谱
7.2.1 吸光值曲线
7.2.2 可见-紫外光谱
7.3 土壤有机质的荧光光谱
7.3.1 荧光激发光谱
7.3.2 荧光发射光谱
7.4 土壤有机质的红外光谱
7.4.1 HS红外光谱的归属
7.4.2 不同有机质组分的红外光谱
7.5 土壤有机质的电子能谱
7.5.1 电子能谱的原理
7.5.2 HA的XPS(C1)
参考文献

第8章 土壤有机质的核磁共振波谱和顺磁共振波谱
8.1 土壤有机质的H-NMR波谱
8.1.1 NMR波谱的原理
8.1.2 H-NMR在土壤有机质研究中的应用
8.1.3 H-NMR测定方法和间接计算芳香度的方法
8.2 土壤有机质的液态C-NMR波谱
8.2.1 C-NMR的特点
8.2.2 土壤有机质的液态C-NMR
8.2.3 液态C-NMR的定量方法研究
8.3 土壤有机质的固态C-NMR波谱
8.3.1 CP-MAS技术
8.3.2 土壤有机质的CP-MAS-C-NMR
8.3.3 不同来源腐殖质组分的CP-MAS-C-NMR
8.4 土壤有机质的顺磁共振波谱
8.4.1 顺磁共振波谱的原理
8.4.2 顺磁共振波谱在土壤有机质研究中的应用
……
第9章 土壤腐殖物质的形成与转换
第10章 微生物在腐殖质形成转换中的作用
第11章 土壤腐殖质形成转换的驱动因素
第12章 土壤有机质饥饿调节原理
第13章 耕作施肥对土壤有机质各组分数量的影响
第14章 耕作施肥土壤胡敏酸结构性质的影响
第15章 耕作施肥对富里酸结构性质的影响
第16章 耕作施肥对土壤胡敏素结构性质的影响
第17章 展望
附:博士后和研究生名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