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超声波检查
眼科常用的超声诊断仪有A型和B型两种。主要适应于:①眼球内、眶内肿物及异物,且具有一定的定位、定性的诊断作用。②玻璃体病变、视网膜脱离。可鉴别出玻璃体出血、玻璃体内机化物及视网膜脱离,特别是在屈光间质混浊的情况下,具有良好的诊断意义。③眼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和眼轴长度的测量。结合角膜屈率与拟植入人工晶状体的A值,可计算出所需要的人工晶状体的度数。(三)CT扫描CT能清楚显示眶骨的轮廓、泪腺和眼球的位置、球壁的厚度、玻璃体、晶状体、睫状体、房水等不同密度的影像,球后视神经的粗细及形态,眼外肌的形态等。CT还能为眶内软组织的诊断提供依据;对眶内、球内异物能定位与定性;能分辨外伤后骨折的性质;对眼球突出、眼球运动障碍、视野缺损或怀疑与颅内病变有关的视力丧失等能帮助寻找原因。
(四)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MRI)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应用于临床的影像技术。由于成像参数多,软组织分辨力强,对人体无害,多方向层面显像,在多数情况下优于超声和CT。但目前国内设备尚不普遍,费用较高,除非其他影像方法不能确定诊断时方采用MRI。如眼内黑色素瘤在MRI像上有特征性表现,视神经管内段、颅内段及其病变在MRI像上可直接观察到。九、斜视检查(一)交替遮盖试验本试验用来区分正位视和斜视,令患者注视前方33cm处或6m处目标,检查者用挡眼板交替遮盖患者双眼,观察双眼在去除遮盖的瞬间的运动情况。若双眼完全不动为正位视,这种情况比较少;若由外向内转动为外隐斜,反之为内隐斜。
(二)遮盖去遮盖试验
本试验用来鉴别轻度显斜和隐斜,检查时令患者注视33c:m处或6m处目标,用挡眼板遮盖注视眼,观察非注视眼的表现。非注视眼不动,为正位视;由外向内移动为外斜视;由内向外移动则为内斜视;同样道理还可检查上斜视及下斜视;若斜视角很小,不能准确判断注视眼时,应分别对双眼做遮盖去遮盖试验。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