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头痛眩晕对证自疗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134160
  • 作      者:
    苏维霞主编
  • 出 版 社 :
    人民军医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为了便于医师及患者了解头痛眩晕疾病的中医辨证、治疗全貌,《头痛眩晕对证自疗》详细介绍了头痛、眩晕的中西医治疗思路、方法以及中医名家对于头痛、眩晕的证治心得和分型辨治医案。其中医案部分收集证型全面、治疗效果确实,体现了中医学对头痛、眩晕的临床治疗特色。全书论理周详、医案分型全面,相信能对您的治疗和学术有所帮助。
展开
内容介绍
    《头痛眩晕对证自疗》详细介绍了头痛、眩晕的中西医治疗思路、方法以及中医名家对于头痛、眩晕的证治心得和分型辨治医案。其中医案部分收集证型全面、治疗效果确实,体现了中医学对头痛、眩晕的临床治疗特色。本书适宜于中医临床专业人士、学生阅读,也可供患者及其家属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 偏头痛的西医诊疗<br>    一、偏头痛的病因病机<br>    (一)偏头痛的危险因素<br>    偏头痛是以一侧头痛为主的搏动性头痛疾病,呈间断性反复发作,多发生在青春期(11~17岁),45岁以后发病较少。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一般人群发生率为15%~l9%。女性偏头痛发生率较高,其患病率为23%~24%,男性为15%~20%,女:男为3:2~4:1。儿童中偏头痛的发生率约占4%。l982年Kuitzke报道,美国偏头痛患病率为2 000/10万人口,年发病率为250/10万人口。我国上海等城市调查偏头痛患病率为540/10万人口,年发病率为21/10万人口,较之国外报道的明显偏低。<br>    各类偏头痛所占比例分别为:先兆偏头痛占44.15%,无先兆的偏头痛(普通偏头痛)为54.55%,丛集性偏头痛约占0.82%,基底动脉性偏头痛为O.12%等。婴幼儿偏头痛患者以眼肌麻痹性偏头痛为多见,幼儿期以消化道症状的普通偏头痛为常见,学龄儿童则以有视觉症状的典型先兆偏头痛为多见。<br>    偏头痛的危险因素包括以下几方面:①年龄、性别。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男性发病平均年龄在25~29岁,女性为30~34岁。②职业。脑力劳动者要远远高于体力劳动者。③饮食。过量饮酒是导致偏头痛的危险因素之一。④环境与情绪。气候变化、情绪紧张、抑郁、焦虑等均可诱发偏头痛。⑤其他。睡眠不足、月经期、贫血及慢性疾病等,也是导致偏头痛的重要因素。<br>    ……
展开
目录
第1章  偏头痛的西医诊疗<br>一、偏头痛的病因病机<br>二、偏头痛类型及临床表现<br>三、偏头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br>四、偏头痛的治疗<br>第2章  其他头痛与眩晕诊疗<br>第一节  头痛<br>一、三叉神经痛<br>二、紧张性(精神性)头痛<br>三、颅脑创伤后头痛<br>四、老年人头痛<br>第二节  眩晕<br>一、概述<br>二、梅尼埃病<br>三、良性阵发性体位性眩晕<br>四、颈性眩晕<br>五、药物性眩晕<br>六、前庭神经元炎<br>七、中枢性眩晕<br>第3章  如何选择中西医<br>第一节  中西医诊疗模式的不同<br>一、西医学与中医学的区别<br>二、西医的诊疗模式<br>三、中医的诊疗模式<br>四、看西医还是看中医<br>第二节  中医的人体观与诊疗技术<br>一、脏腑体系<br>二、经络体系<br>三、辨证论治<br>四、四诊<br>五、方药<br>六、针灸<br>第4章  头痛眩晕中医诊疗<br>第一节  病机与辨证分型<br>一、头痛<br>二、眩晕<br>第二节  不同证型方药指导<br>一、头痛<br>二、眩晕<br>第5章  名医临证心得<br>第一节  头痛<br>杜雨茂临证心得<br>关幼波临证心得<br>裴正学临证心得<br>蒋庆雨临证心得<br>刘洪禄临证心得<br>史载祥临证心得<br>王新陆临证心得<br>熊继柏临证心得<br>蔡友敬临证心得<br>刘渡舟临证心得<br>陶根鱼临证心得<br>王宝亮临证心得<br>倪宗珈临证心得<br>第二节  眩晕<br>崔玉衡临证心得<br>顾仁樾临证心得<br>金怀增临证心得<br>路志正临证心得<br>马智临证心得<br>陶根鱼临证心得<br>王裕颐临证心得<br>易希园临证心得<br>李鲤临证心得<br>王法德临证心得<br>第6章  辨证分型治疗验案<br>第一节  偏头痛<br>一、风寒入络<br>二、风热入络<br>三、风火头痛<br>四、痰湿中阻<br>五、痰郁化热<br>六、瘀血阻络<br>七、肝阳(火)上亢<br>八、气血不足<br>九、血虚肝旺<br>十、阳虚寒盛<br>十一、肝肾亏虚<br>十二、清阳不升<br>十三、阳明热结<br>第二节  三叉神经痛<br>一、风寒袭络<br>二、风热袭络<br>三、痰浊阻滞<br>四、肝阳(火)上亢<br>五、肝胃郁热<br>六、其他证候<br>第三节  外伤性头痛<br>一、瘀血阻络<br>二、肝肾亏虚<br>三、其他证候<br>第四节  梅尼埃病<br>一、痰湿中阻<br>二、痰火上扰<br>三、痰瘀阻络<br>四、水饮上泛<br>五、肝阳(火)上亢<br>六、肝风痰浊<br>七、气血不足<br>八、肝肾阴虚<br>九、其他证候<br>第五节  缺血性眩晕<br>一、气血不足<br>二、清阳不升<br>三、其他证候<br>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