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渗透压血液与组织间液、组织间液与细胞内液、血浆与血细胞间的物质交换都应通过生物膜进行.当生物膜两侧出现溶质浓度差时,浓度低侧水分子更多地进入高浓度侧,这称之为渗透现象。倘若在浓度高侧施加一定压强以阻止水渗入,其压强称为渗透压。
渗透压主要取决于溶质颗粒的数量,与其种类和大小无关。血浆渗透压绝大部分来自所含的晶体物质,由于这些物质分子小、颗粒数目多,故渗透压高,称为晶体渗透压;而血浆蛋白部分由于分子量大、颗粒少,只产生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
在蛋白质中,白蛋白对胶体渗透压的维持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由于生物膜并非理想的半透明膜,除水分外,晶体物质也可自由通过,膜两侧的晶体成分浓度相等,即晶体渗透压相互抵消,故胶体渗透压对体液交换起着决定性作用。正常人血浆渗透压为275士7.5mmol/ks。
一般临床上应用的等渗、高渗、低渗液体的概念是以血浆(或红细胞)的渗透压为标准而言的.若渗透压高于275士7.5mmol/k8称高渗溶液,低于此值称低渗溶液。
1.2.3 酸碱度血浆的pH值7.35-7.45。在安静状态下,人动脉血pH值比静脉血pH值略高。这是由于静脉血中含较高的C02浓度(HCO3)和酸性代谢产物。当运动时,有更多的酸性代谢物(HCO3,乳酸)从组织进入血液,故静脉血pH值将会进一步降低至7.30左右。细胞内新陈代谢的酶促反应要求有最适宜的酸碱度,而血浆的酸碱度又直接影响血细胞酸碱度,并可通过组织间液影响全身组织细胞的酸碱度。因此,保持血浆的酸碱度恒定极为重要。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