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脾胃病对证自疗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134184
  • 作      者:
    李青主编
  • 出 版 社 :
    人民军医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以往出版的有关慢性病的图书,大多是单纯的西医诊疗技术或中医验方罗列,而本丛书则加强了中西医对比与结合的内容。细致地讲解了西医怎样看待疾病以及怎样通过药物或其他疗法进行治疗;中医如何看待同一个疾病以及怎样治疗,两者有什么区别,如何选择,如何结合运用。
  了解中医常识,看懂中医处方!了解中医诊疗模式,给自己当医生!
展开
内容介绍
  《脾胃病对证自疗》详细介绍了脾胃病的中西医治疗思路、方法,以及中医名家对于脾胃病的辨证思路和分型辨治医案。中医案部分,收集证型全面、治疗效果确实,体现了中医学对脾胃病的临床治疗水平。《脾胃病对证自疗》适宜于中医临床专业人士、中医药院校学生阅读,也可供患者及其家属参考学习。
展开
精彩书摘
  (一)脾胃病概念限定
  脾胃病应当说是一个中医概念,在西医疾病谱中没有这样的范畴。所谓脾胃病,是指与中医脏腑体系中的脾胃(脾脏和胃腑)有关或者以此脏腑损伤为主的疾病,其中多数疾病与西医的消化系统疾病重合。由于篇幅所限,本书不可能就中医脾胃病进行全面地介绍;而且本书的着眼点重在临床常见慢性病,故此我们选择临床最常见,也是最适于中西医结合诊疗的几种疾病作为主要内容。
  这几种疾病分别是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功能性消化不良。而其对应的中医病证,基本上属于痞满、胃痛。虽然腹痛、呕吐、呃逆等作为以上疾病的重要症状,在临床上常见,而且有些患者会被诊断为腹痛、呕吐、呃逆等病证。但总的来讲,绝大多数情况还是会归于痞满与胃痛;而且,即使疾病没有诊断为痞满或胃痛,但从中医治疗来看,其治疗原则与针药使用,通常并无二致——“同药不同病”,这是中医的一个重要特点。简单讲,其原因在于不同医生的人手点不同,对于同一疾病有的从呕吐人手,有的从痞满人手,看起来不同,但是整体病机的把握基本类似,所以结果殊途同归。
展开
目录
第1章 脾胃病的生理病理
第一节 胃肠生理
一、脾胃病的概念
二、胃的解剖与生理
三、小肠的解剖与生理
第二节 病理与病因
一、急性胃炎
二、慢性胃炎
三、功能性消化不良
四、消化性溃疡

第2章 诊断与治疗
一、急性胃炎
二、慢性胃炎
三、功能性消化不良
四、消化性溃疡

第3章 如何选择中面医
第一节 中西医诊疗模式的不同
一、西医与传统医学的区别
二、西医的诊疗模式
三、中医的诊疗模式
四、看西医还是看中医
第二节 中医的人体观与诊疗技术
一、脏腑体系
二、经络体系
三、辨证论治
四、四诊
五、方药
六、针灸

第4章 中医论脾胃病
第一节 病机与辨证分型
一、痞满
二、胃痛
第二节 不同证型方药指导
一、痞满
二、胃痛

第5章 名医临证心得
第一节 胃脘痛
李道本临证心得
单健民临证心得
吴士彦临证心得
徐景藩临证心得
印会河临证心得
杨积茂临证心得
第二节 胃炎
鲍菁临证心得
董建华临证心得
郝怀清临证心得
何炎燊临证心得
隗继武临证心得
姜春华临证心得
马骏临证心得
单兆伟临证心得
孙喜才临证心得
田德禄临证心得
王道坤临证心得
吴耀南临证心得
杨少山临证心得
周信有临证心得
第三节 溃疡
李克绍临证心得
李振华临证心得
单兆伟临证心得
汤一新临证心得
许鑫梅临证心得
于己百临证心得

第6章 辨征分型治疗验案
第一节 胃脘痛
一、食积中焦
二、寒湿中阻
三、中焦湿热
四、肝胃不和
五、肝郁脾虚
六、寒热夹杂
七、中焦虚寒
八、胃气阴虚
九、肝胃虚热
十、脾肾虚寒
十一、气滞血瘀
十二、其他证候
第二节 浅表性胃炎
一、脾胃虚弱
二、脾胃虚寒
三、肝郁犯胃
四、肝火犯胃
五、饮食积滞
六、寒湿中阻
七、脾胃湿热
八、痰热中阻
九、寒热夹杂
十、胃阴亏虚
十一、气滞血瘀
第三节 萎缩性胃炎
一、肝郁犯胃
二、肝郁化热
三、胃阴亏虚
四、胃气阴虚
五、气虚血瘀
六、脉络瘀阻
七、湿浊中阻
八、湿热蕴阻
九、中阳虚衰
十、其他证候
第四节 溃疡
一、湿热中阻
二、寒凝中焦
三、肝郁犯胃
四、肝火犯胃
五、瘀血阻络
六、中焦虚寒
七、脾胃虚弱
八、其他证候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