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外语研究的跨学科视野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40292640
  • 作      者:
    苗兴伟,刘振前主编
  • 出 版 社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外语研究的跨学科视野》所收的论文中,胡壮麟的“谈语言学研究的跨学科倾向”和张后尘的“语言学研究与现代科学发展”,从不同角度讨论了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性和必然性。所收论文中也不乏跨学科探讨,如孙炬的“维索尔伦顺应论的语言哲学观”,从共时的角度展现了语用学的跨学科性质,“说明当今的语言学研究在向其他人文学科输出思想的同时,也从其他学科(特别是哲学)汲取了丰富的营养”。邓志勇的“英汉修辞学的差异:从定义谈起”指出英汉修辞学的差异,表现在跨学科研究上:汉语修辞学相对比较封闭,英语修辞学显得比较开放,体现了跨学科性。王雪明在“文学翻译的中西接受美学比较”中提出中西接受美学的互补和融合对文学翻译的研究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从以上研究可见跨学科研究的时代性。
展开
精彩书摘
  这样一些基本认识包含必须注意到的一些重要的问题,需要在这里点一下:
  (1)思想转化为文本仍然是思想,这是一个由思想到思想的生成过程。
  人文学科的一种基本的认识方式是读书。读书就是从书本到书本,由思想到思想(毛泽东所谓的“本本主义”)。由思想到思想的过程,尽管是生成性的(generativity),但是,仍然有一个根本的来源问题无法回答,即思想和世界的关系问题。这在人文学科中往往被篡改为人和人的关系问题,或者说世界的本相通过人的认识——即接触他人的认识,特别是名人的思想——才能接触到实质。于是,权威崇拜也特别厉害。
  (2)移情式的感受作为理解的机制,建立在人类共性和可理解性的基础上。
  人的认识方式,在相互关系的意义上,就是移情。但移情式的感悟作为理解,仍然是推己及人的逻辑运演。在这一方面,人与人的差别不再显得重要,而人与人的主体间的沟通性(communicativity)则加以强调。也就是说,在假定人类本性和领晤能力及传达能力是共通的时候,忽略了人与人的差距,或者说共性大于差异性,由此最终可能导致相互的不理解,或在理论上消解了差异性的认识论前提。
  (3)语言在人文学科研究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是自然科学方法所无可比拟的。
  语言诚然是人类最重要的认识、思维和表达的工具,但是语言的问题在于:在认识和表述习惯上,语言必须将一切问题简约化和抽象化,而在语言是一个大众的、公共的工具的意义上,语言倾向于将一切认识差别敉平(leveling up)。这样,语言就可能意味着思维的平庸与平均水平上的重复。诗人的作用,大约在于要革新出一种新的语言,来恢复人对于世界的敏感,和对于自己思想的准确领悟与传达于人的能力。
展开
目录
学论经纬
谈语言学研究的跨学科倾向
语言学研究与现代科学发展
基于语料库的新研究范式问题
本原、关系与要点——博士为学点滴谈

语言学研究
话语分析理论的起源、发展、研究的范围和目的
语言线性组合的拓展分析
衔接理论与语法的关系
元话语与语言功能
空间关系及其语言表达的认知语言学阐释
语言符号任意性和象似性:相互排斥还是相互依存?——与王寅先生商榷
作为系统的语篇
社会用语中的指称问题
概念合成限制理论对汉语“抽象N1+N2"结构的解释力
当代西方修辞学的哲学维度
语篇语用学——句法与语篇的界面
会话局部初始位置的指称选择
存在构式中的概念隐喻——基于SFG及物性系统新模式的认知研究
英语存现句的认知阐释
认知视角下的言据性语义范围
维索尔伦顺应论的语言哲学观
向心结构理论、中心语理论、功能语类和虚词
英汉修辞学的差异:从定义谈起

语言教学
英语叙事语篇标题启动条件对中国学生实时主题推理影响的研究
英语专业学生朗读任务中语音能力的发展模式研究
关于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国内期刊论文综述
大学生外语阅读焦虑对英语成绩的影响
中国英语专业学生习得逻辑联系语之实证研究
构建基于网络技术的中介语发展认知心理环境
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二语心理词汇之间的联系类型探究
话语标记语与EFL口语教学

翻译研究
浅谈对德里达“异延”概念的认识
翻译伦理:译者之道——析翻译伦理的四种模式
启椟见珠,椟珠辉映——试论吴宓先生“三境说”的翻译理论价值
文学翻译的中西接受美学比较

文学研究
文学、地域与文化——美国南方“重农派”文学运动研究
吴永寿与汪曾祺小说比较研究——以作品的抒情性为中心
后现代主义在俄罗斯的“异样”形态
俄罗斯侨民作家多甫拉托夫及其创作
论《卡拉维拉斯县驰名的跳蛙》之幽默建构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