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成语活用现象,无疑是应该肯定与提倡的。成语活用,尤其是成语意义上的活用,就是对成语传统意义的一种超越与突破,以此,人们很可能将成语活用看成是成语意义稳定性的反证。其实不然。汉语中,成语活用并不是无视语言规则,破坏文化传统,相反,它仍是在遵守文化传统恪守既成规则基础上的有益突破,是“守经”下的“权宜”,而不是无视大众习惯的“恣意妄为”。万变不离其宗,活而不乱,是成语活用内在机制下的必然要求。
成语活用与成语误用都是对传统意义的颠覆,区别又是明显的,可以从动机与结果两个方面考察。从动机上看,成语活用与成语误用最一般的区别是,活用是有意而为之,误用是无意而为之。当然,误用也有可能是有意而为之,是一种弄巧成拙;活用也有可能是无意而为之,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所以更重要的是看结果。从结果上看,成语活用与汉语的文化传统相适应,与成语的字面意义相吻合,而误用则违背汉语习惯,或背离字面意义。这是因为,汉文化传统,汉语的特点,以及字字落实环环相扣的语用习惯,既沉淀在成语的定型结构之中,也渗透在成语的活用变式里。如,网上一篇博文的题目是:北大校长“金口”未必吐“玉言”。“金口玉言”指极其难得的可贵的话,也泛指不能改变的话。(《现代汉语词典》)这里活用的意思是,权威人士不一定说的都是金玉良言。钱钟书先生《围城》中有一个句子:“朋友们背后曾说她这样漂亮而无儿女,真是个‘绝代佳人’。”“绝代佳人”指姿容冠绝当代的美女。①“绝代”,本为“当代独一无二”之意,这里却被曲解为“断绝后代”。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