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上古汉语代词<br>上古汉语第一人称代词“余(予)”“我”“朕”的分别<br>周秦汉语第一人称代词“吾”“印”的来源及其与<br>“余(予)”“我”“朕”的功能分别<br>先秦汉语对称代词“尔”“女(汝)”“而”“乃”的分别--以《左传》为例<br>上古汉语指代词书面体系的再研究<br>兼指代词语源考<br>兼指代词的原始句法功能研究<br>先秦指示代词“是”和“之”的功能差异<br>第二章 上古汉语形态问题<br>先秦汉语“见”类动词的清浊交替及其来源<br>上古汉语*-s后缀的指派旁格功能<br>第三章 汉语历史句法和语用问题<br>周秦汉语“之s”的可及性及相关问题<br>周秦汉语“被动语态”之检讨<br>先秦判断句的几个问题<br>上古汉语的焦点表达<br>汉语类别词起源初探<br>汉语处所成分的语序演变及其机制<br>第四章 语法化问题(一)<br>论汉语实词虚化的机制<br>论平行虚化一<br>“于”“於”介词用法源流考<br>古代汉语表示被动的“被”和“见”<br>使动形态的消亡与动结式的语法化<br>唐宋时期“取”的两种虚词用法的再探讨<br>第五章 语法化问题(二)<br>“非×不可”格式的历史演化和语法化<br>汉语给予动词的使役化及使役动词的被动介词化<br>“连”字句续貂<br>“给”字的语法化<br>命令标记“与我”“给我”的语法化及词汇化问题探析<br>完形认知与“(NP)V得VP”句式A段的话题化与反话题化<br>参考文献<br>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