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现代汉语“语用数”范畴初探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7309185
  • 作      者:
    刘承峰著
  • 出 版 社 :
    学林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从范畴角度进行研究已经成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的一个热点,《现代汉语"语用数"范畴初探》的主要内容就是提出一个新的范畴:“语用数”,并在专题研究中运用“语用数”这一概念,对以往没有触及或者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进行考察,以求做出新的解释,并作为对“语用数”理论解释力的一种反证。<br>    第一章,绪论。主要论述了研究对象与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与研究范围以及语料来源等问题。<br>    第二章,“数”研究综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介绍已有“数”研究的成果,包括“数词”的类别归属、“数词”用法的归纳和“数”系统的构建、“数”范畴的类型学对比研究、“数”的文化意义探讨等。此外,鉴于“数”、“量”两个范畴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往对于两者的研究内容互相交叉,我们也梳理了和“数”研究密切相关的“量”范畴的部分研究成果,也包括了“量”研究中包括“数”研究的内容。<br>    在综合梳理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现已有研究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数”和“量”没有明确区分,造成研究内容多有交叉,影响了对各自问题的研究;二是现有的“数”系统不能很好地解释相关语言现象。<br>    第三章,“事件”及单一事件的语言学解读。“事件”(event)这一概念和“语用数”具有密切关系,是判断句中名词性成分语用数值的基础,对于其内涵,不同的学者理解各异,研究中的所指也很不相同。<br>    本章从四个方面梳理了“事件”研究的已有成果:Davidson(1967)的“戴维森主义”Hecto-Neri Castaneds(1967)的“新戴维森主义”和现代题元理论;Jackencloff(1972、1983、1987、1990、1992)提出、发展的“概念语义学”(conceptual semantics)中的“事件”理论;Vendler(1967)、Verkuyl(1972、1993)、Dowty(1979、1982)、Smith(1977、1991)及戴耀晶(1997)等情状类型研究中的“事件”研究;史有为(1997、2001、2006)等的“事件”研究。
展开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对象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与研究范围
1.3 语料来源

2 “数”研究综述
2.1 “数”研究简述
2.1.1 “数词”类别归属——语法事实描写阶段
2.1.2 “数词”用法的归纳和“数”系统的构建
2.1.3 多语言对比研究——类型学、范畴化角度
2.1.4 “数”的文化意义研究
2.2 以往研究中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2.2.1 有关“数”的语言事实和数系统构建的成熟
2.2.2 “数、量”作为两个范畴没有明确区分
2.2.3 现有“数”理论的缺陷

3 “事件”及单一事件的语言学解读
3.1 引言
3.2 “事件”相关研究
3.2.1 题元研究中的“事件”
3.2.1.1 戴维森主义(Davidsonian)
3.2.1.2 新戴维森主义(Neodavidsonian)
3.2.1.3 题元角色(thematicrole)
3.2.2 Jackendoff概念结构理论中的“事件”
3.2.3 事、事类、事例研究中的“事件”
3.2.4 情状类型研究中的“事件”
3.2.5 本书的“事件”概念
3.3 两个个体构建单一事件
3.3.1 名词“加合”现象
3.3.2 交互动词
3.4 “事件”角度解释
3.5 小结

4 “语用数”
4.1 “语用数”定义
4.2 “语用数”考察的起点:事件
4.2.1 谓词性成分
4.2.2 名词性成分
4.2.3 事件结构
4.3 确定“语用数”的参照点:临界量
4.3.1 “数”、“量”辩证
4.3.2 参照点类型
4.3.3 “语用数”的参照点:临界量
4.4 “语用数”和“语义数”的对比
4.4.1 语义数和语用数等值
4.4.2 语义数和语用数不等值
4.4.2.1 语义分数·语用复数
4.4.2.2 语义单数·语用复数
4.4.2.3 语义复数·语用单数
4.5 小结

5 语用数的种类
5.1 不同层面的语用数分类
5.1.1 不同的“临界量”区分角度:必要数和充分数
5.1.2 参与事件、凸显实体侧面的角度
5.1.2.1 空间分割
5.1.2.2 时间分割
5.1.2.2.1 只涉及实体存在时间
5.1.2.2.2 同时涉及实体存在的时间和该实体被关注的时间
5.1.2.3 功能分割
5.1.2.4 特征分割
5.2 语用数的类别判定
5.3 不同语用数之间的关系
5.4 小结

6 现代汉语总括副词“都”研究
6.1 研究综述
6.1.1 “都”的历时、共时对比研究
6.1.2 句法方面对“都”的研究
6.1.3 语义方面对“都”的研究
6.1.3.1 “都”的“总括”义
6.1.3.2 “都”的不同语义
6.1.3.3 “都”的语义指向
6.1.4 本章研究目标
6.2 “都”的限定对象及其语义指向
6.2.1 “都”的限定对象
6.2.2 “都”的“语义指向”方向
6.2.3 “都”语义下位分类
6.2.3.1 “都”的语义:总括
6.2.3.2 “都”的语义:列举
6.3 疑问代词的不同解读
6.4 “都”多种语义之间的关系
6.5 小结

7 动词重叠式“VV”研究
7.1 引言
7.2 研究综述
7.2.1 动词重叠式形式对比研究
7.2.2 动词重叠式语义研究
7.2.3 动词重叠式范围的界定
7.2.4 动词重叠式语法功能的考察
7.2.5 动词重叠式的性质归属、定位
7.2.5.1 动词重叠式属于词法范畴
7.2.5.2 动词重叠式属于句法范畴
7.3 动词重叠式VV的语义属性
……
8 现代汉语“全量否定”研究
9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