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话语类型理论的延展与实践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204776
  • 作      者:
    李美霞著
  • 出 版 社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高校社科文库》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组织各高等学校和出版单位共同建立的学术著作出版平台,旨在为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出版学术著作创造条件。<br>    《高校社科文库》将坚持“广泛动员、集中征集、严格评审、精心编校”的工作原则,致力于通过资助优秀学术专著出版、推动学术成果交流推广等形式,让更多的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和优秀工作者走进交流空问,进入公众视野,发挥应有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作出积极贡献。<br>    汇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原创学术成果<br>    搭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著作出版平台<br>    探索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专著出版的新模式<br>    扩大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果的影响力
展开
作者简介
    李美霞,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南开大学博士后。现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语篇语言学、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等学科的研究。2006年获“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称号,2010年获“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深化计划学术创新人才”称号。2009年9月至2010年3月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访问学者。2009年11月荣获美国“国际学者荣誉协会”会员资格证书和奖章。任全国语言与符号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功能语言学研究会理事,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会理事,中国语用学研究会会员。独立完成并出版学术著作4部,合作完成并出版学术著作2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持并完成北京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重点项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子项目5项,北京市人才强教科研立项3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科研项目1项。目前承担的主要科研任务有:北京市属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建设计划”科研项目1项,北京市教委科研计划面上项目1项。
展开
内容介绍
    话语类型研究是语篇学领域近年来兴起的一个重要研究话题,并有大量的、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产生。尽管这些研究成果斐然,但他们对话语类型理论和实践有关问题研究得还不够深入、系统、全面。《话语类型理论的延展与实践》试图在纷繁复杂的话语类型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深层挖掘和探讨话语类型相关理论问题,从全新的视角科学地确立话语类型的理论地位,力图构建一种较为完整的话语类型理论研究体系,并致力于将其应用到网络话语类型个案分析的实践中去。同时论证和揭示了这种话语类型理论的运用对语篇学、文体学、外语教育等学科的研究和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
展开
精彩书摘
    上述四种定义只是话语类型研究中最具代表性的定义。它们虽有差异,但基本上具有以下共性:(1)话语类型不再只是用来划分文学文本的名称,不再只是一种传递东西的渠道,它本身就具有建构功能;(2)话语类型具有社会性,它是一种社会交际活动;(3)话语类型不再是程式化的、抽象的、脱离开语境的一种僵化的形式,它随着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的变化而变化;(4)话语类型与目的存在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br>    这些定义拓展了话语类型的涵盖范围,赋予了话语类型更多的功能,是对传统话语类型界定方法的反驳,为人们进一步研究、学习话语类型作了很好的理论铺垫。<br>    3.话语类型地位的确定话语类型与交际活动中涉及的其他因素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话语类型与语言、语域等概念之间又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对于这些问题,研究者的说法大相径庭。
展开
目录
    第一部分 理论探讨<br>    第一章 话语类型研究动态运演:回顾、评论与前瞻/1<br>    1.引言/1<br>    2.话语类型概念的界定/2<br>    3.话语类型地位的确定/3<br>    4.话语类型与语篇类型、语域、语境关系的探究/4<br>    4.1 话语类型与语篇类型/4<br>    4.2 话语类型与语域/4<br>    4.3 话语类型与语境/5<br>    5.话语类型分类方法讨论/5<br>    6.话语类型研究视角探讨/6<br>    6.1 离散视角/6<br>    6.2 量化视角/7<br>    6.3 结构视角/7<br>    6.4 功能视角/8<br>    7.话语类型研究发展趋势前瞻/8<br>    8.余论/11<br>    <br>    第二章 “以话语类型为基础的教学法”: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13<br>    1.引言/13<br>    2.话语类型教学法发展现状/14<br>    2.1 以结构为取向方法/14<br>    2.2 以情景为取向方法/16<br>    2.3 架桥式方法/17<br>    2.4 其他方法/18<br>    3.讨论/19<br>    4.余论/22<br>    <br>    第三章 话语类型概念理论定位/23<br>    1.引言/23<br>    2.话语类型概念理论定位/24<br>    2.1 话语类型定义存在的问题/24<br>    2.2 话语类型概念相关问题探讨/24<br>    2.3 话语类型概念的理论定位/32<br>    2.4 话语类型概念界定/34<br>    3.余论/36<br>    <br>    第四章 话语类型本质及特征探索/37<br>    1.引言/37<br>    2.话语类型定义与本质/37<br>    2.1 话语类型是“语篇类型”/37<br>    2.2 话语类型是“社会交际类型”/38<br>    2.3 话语类型是“交际工具”/39<br>    2.4 话语类型是“文体结构或有组织的言语形式”/39<br>    2.5 话语类型是“一种社会演化的语言结构”/39<br>    2.6 话语类型是“观念形态的载体”/40<br>    3.话语类型本质再认识/40<br>    3.1 从社会活动类型到符号话语类型/41<br>    3.2 话语类型基本属性/42<br>    3.3 话语类型基本职能/57<br>    4.话语类型特征分析/60<br>    5.余论/72<br>    <br>    第五章 影响话语类型存在的外部及内部因素/74<br>    1.引言/74<br>    2.影响话语类型存在的外部因素/74<br>    2.1 社会文化因素与话语类型/75<br>    2.2 社会认知心理因素与话语类型/80<br>    2.3 情景因素与话语类型/82<br>    3.影响话语类型存在的内部因素/84<br>    3.1 表达形式与内容形式/85<br>    3.2 表达实体/86<br>    3.3 内容实体/87<br>    4.余论/90<br>    <br>    第六章 话语类型分类:实质、依据、范畴化/92<br>    1.问题的提出/92<br>    2.话语类型分类的实质/93<br>    3.话语类型分类的依据/97<br>    4.话语类型的分类/99<br>    4.1 社会活动类型的分类/99<br>    4.2 社会活动类型与话语类型的关系/100<br>    4.3 话语类型的分类/101<br>    5.余论/109<br>    <br>    第七章 话语类型识别:方法、准则及步骤/111<br>    1.引言/111<br>    2.话语类型识别方法简要评介/111<br>    3.识别话语类型应具备的条件/112<br>    3.1 外部条件/112<br>    3.2 内部条件/114.<br>    4.话语类型储存方式/115<br>    5.话语类型识别方法与准则/116<br>    6.话语类型识别步骤/117<br>    6.1 交际意图与话语类型的识别/117<br>    6.2 注意焦点的确定与话语类型的识别/121<br>    7.余论/126<br>    <br>    第八章 从宏语篇段到微语篇段:话语类型的一种分析框架/128<br>    1.引言/128<br>    2.话语类型生成程序探究/128<br>    2.1 第一部分:深层结构/129<br>    2.2 第二部分:投射规则/130<br>    2.3 第三部分:表层结构/131<br>    3.一种分析话语类型的框架/134<br>    3.1 宏语篇段研究/134<br>    3.2 微语篇段研究/139<br>    3.3 话语类型分析路径图/150<br>    4.余论/151<br>    <br>    第九章 话语类型隐喻探索/152<br>    1.问题的提出/152<br>    2.话语类型隐喻识别/153<br>    3.话语类型隐喻存在理据的多维度解读/155<br>    3.1 话语类型隐喻存在的心理学依据/155<br>    3.2 话语类型隐喻存在的符号学理据/156<br>    3.3 话语类型隐喻存在的文学阙域阐释/157<br>    4.话语类型隐喻研究视角探析/161<br>    5.余论/163<br>    <br>    第二部分 实例分析<br>    第十章 网络话语类型研究/165<br>    1.引言/165<br>    2.网络语言、网络话语、网络话语类型/166<br>    ……<br>    第十一章 话语类型理论延展与语篇学<br>    第十二章 话语类型理论延展与文体分析<br>    第十三章 话语类型理论延展与英语专业本科教学模式探索<br>    第十四章 话语类型理论延展与英语专业本科课堂教学评估标准探索<br>    参考书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