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时期,手镯造型、构造、制作工艺愈益精巧,镯身出现铰具、活轴以便开合的构造。陕西省博物馆收藏有一对唐代白玉镶金手镯,扁圆形玉质环身,分作三节,以金花铰具相联。铰具形为花朵,花芯镶嵌宝石,宝石之间为铰具轴心。形制相似的有何家村唐代出土虎头手镯,精致异常,极有可能是宫廷用品。至于民家女子戴的手镯也是非常精美有特色,形制上出现手镯镯身断开,中间宽、两头尖并以金属丝缠绕,使用时可以自由调节宽窄便于穿戴脱卸。
在隋唐年间,女子戴臂钏(又称之为“跳脱”)之风盛行。汉繁钦《定情诗》“何以致契阔?绕臂双跳脱”。因其被盘旋成数圈,使用时缠绕在手臂,故又有“绕臂”之谓。宋计有功所著《唐诗纪事》中有个故事,唐文宗有一天考问群臣:“古诗里有‘轻衫衬跳脱’句,你们有谁知道“跳脱”是什么东西?”大家都答不上来。文宗告诉他们:“跳脱即今之腕钏也。”因其也可戴在腕部,故和手镯混称,手镯亦被称作“跳脱”。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常见女子以跳脱相赠恋人,以跳脱怀念故人表示哀愁的描写。梁陶弘景在《真浩》中记述了仙女萼绿华曾赠羊权金和玉的跳脱。蒲松龄《聊斋志异·白于玉》中写书生吴生偶入仙境与一个紫衣仙女欢好,临别时,仙女把自己所戴金腕钏I送给吴生留念。周邦彦《浣溪沙》词:“跳脱添金双腕重,琵琶拨尽四弦悲,夜寒谁肯剪春衣。”几句诗宣泄出女子的哀怨思恋。戴跳脱的人物形象,在出土文物中常有反映,湖北武昌周家湾隋墓出土的一批陶俑中,女子腕部都塑有数道螺纹,应当是这种腕饰的原型。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