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钱币采用冶铸法铸造,是在钱范中注入高温金属溶液,待型腔中的溶液冷却凝固后,加工制成钱币。冶铸法依据型腔工艺的不同,分为范铸法和翻砂法两种工艺。清末,随着国外机制生产工艺的引进,使用机器制造钱币大为推广。
范铸法
范铸法采用钱范铸钱,是中国早期铸币采用的铸造方法。具体制作工艺为:先制范,在烘范窑里烤范,用熔炉加热熔化金属,将金属溶液浇铸型腔内,等溶液冷却后,取出铸币,在钱孔中穿入一根方形铁条,打磨掉钱缘上的毛刺,才算铸成钱币。
范铸法又分为阴文子范法和阳文母范法。阴文子范法分为泥陶原范法、石雕原范法和铜铸原范法。阳文母范法出现在西汉以后,一直流行到翻砂铸钱法问世。制作工艺为:先制造出阳文母范,再用阳文母范制作出多个阴文子范,然后将母范和子范叠合,统一浇铸,取出铸钱,再进行打磨。
翻砂法
翻砂法铸钱出现在唐代前后,一直沿用到近代。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详细记载了翻砂法铸钱的工艺过程:“凡铸钱模,以木四条为空匡(木长一尺一寸,阔一寸二分)。土炭末筛令极细,填实匡中,微洒杉木炭灰或柳木炭灰于其面上,或熏模,则用松香与清油,然后以母钱百文(用锡雕成),或字或背,布置其上,又用一匡,如前法填实合盖之。既合之后,已成面背两匡,随手覆转,则母钱尽落后匡之上,又用一匡填实,合上后匡,如是转覆,只合十余匡,然后以绳捆定,其木匡上弦原留入铜眼孔,铸工用鹰嘴钳洪炉,提出铬罐,一人以别钳扶抬罐底相助,逐一倾入孔中冷定,解绳开匡,则磊落百文,如花果附枝,模中原印空梗,走铜如树枝样,挟出逐一摘断,以待磨锉成钱。”可见,翻砂法铸钱大大提高了钱币的铸造量。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