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南开语言学刊.2010年第2期(总第16期)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0074957
  • 作      者:
    马庆株,石锋主编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南开语言学刊(2010年第2期)(总第16期)》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分特稿、语音、方言、语法语用、词汇认知等几个部分,共有《论天津话的源流》(曾晓渝)、《汉语北京话疑问句语调的起伏度》(王萍,石锋)等24篇稿子。
展开
精彩书摘
  1.2 观点之二:天津话的底层是冀鲁官话,后受北京、东北、胶辽官话影响
  王临惠、蒋宗霞、唐爱华最近(2009:45-50)认为“天津方言来自淮北平原的宿州、固镇一带的方言的说法证据不足”,作者通过安徽宿州、固镇方言的田野调查并与天津话语音进行比较,同时查阅相关的历史文献,得出结论:“天津方言的底层是冀鲁官话,但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受到北京官话、东北官话、胶辽官话的影响。”文章的具体理由如下(王临惠等,2009:46-50):
  (1)天津话的声调格局与宿州话没有血缘关系;
  (2)天津话知系声母读音老派同东北话官话和固镇方言,新派属东北官话的长春型;
  (3)天津话宕江摄入声字的文白异读与冀鲁官话、北京官话的同步发展,其底层不可能是淮北平原的方言;
  (4)明初洪武年间安徽淮北一带人口稀少,根本就没有向外移民的条件;永乐初天津三卫戍卒的来源并无文献记载。
  就基本研究方法而言,上述两种代表性观点都是经过历史文献的考察、天津话与安徽宿州话语音的比较而得出来的,但是结论却相对立,问题在哪里呢?
  第一种观点“天津话源自以安徽宿州为中心的淮北方言”(李世瑜、韩根东,1991)发表时间较早,影响比较大。但是,用以支撑文章观点的明初人口、来源等理由仅是依据传说,没有明确的文献记载;再者,作者仅凭语感认为天津话与宿州话是同一方言,缺乏细致的语言分析,且未提及天津话与宿州话的入声归派规律明显不同等差异,而这是源流问题讨论不能回避的。因此,不少学者对此观点存有疑虑。
  第二种观点“天津话的底层是冀鲁官话,后受北京、东北、胶辽官话影响”(王临惠等,2009)的论证从语音特点的比较入手,强调天津话与冀鲁、北京、东北、胶辽官话的相同点,列出了一些微观现象。但是,作者未对天津话与宿州、固镇话声调的接近作出解释,亦未解释为什么天津话在周边方言里显得“另类”的问题,文中的文献考察分析及所得观点尚可商榷。
  总之,提出上述两种代表性观点的文章均有不少值得肯定借鉴的学术价值,为天津话来源的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不过,近代天津移民的来源究竟如何考察,天津方言特点中哪些是源哪些是流,两篇文章对这些问题的研究还存在分歧和较多的补充空间,这也是导致各自得出不同结论的因素。
  ……
展开
目录
·特稿·
论天津话的源流
·语音·
汉语北京话疑问句语调的起伏度
“天津话连读变调之谜”再探
普通话两字组的音量比分析
英语母语者汉语单字调和音段成分产出的发展模式研究
汉语“合”与朝鲜语“□□”的比较
·方言·
遵义话儿化韵与儿尾及发展阶段初探
从郴州话的“小称”看语言的“更新”
吴语太湖片曾梗摄字的读音及其演变
山西方言的特指问句
·语法  语用·
形容词的生动形式“A又A”
“会过日子”和“不会过日子”
试论汉语中的姓名面称
宾语前置结构的句法分析
由“当”构成的“把”字句
“们”的竞争演变过程:汉语语法的词汇扩散
三身代词的外部换指研究
·词汇  认知·
“给”的意义的认知模式分析
ERP与语言研究
韩国语不同来源的词语在义类上的分布
专有名词“张三”的泛指用法
敦煌解梦书校释五则
20世纪汉语新词语构词法发展演变初探
百年宗师一代巨匠——深切怀念吴宗济先生
稿约
Abstracts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