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言研究上,相对的数值比绝对的数值更为重要、更有意义。对数据的相对化处理跟归一化处理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归一化的同时,各部分按比例相对化。如上例中,甲、乙两人都发一个150赫兹的声音,在甲的音高范围里是O,处在最低限度;在乙的音高范围里则是50%,位于中部。实际上相对化就是去掉数据的具体单位,使其成为无量纲的百分数比值。相对值容易对比分析,便于统计处理。
正如一个音位具有不同的变体,一个语言单位的发音在实验数据上有一定的分布空间。在归一化和相对化的基础上,界定和描写出不同语言单位的分布空伺和相互关联,就是范畴化的工作。同一种语言的发音人,各个范畴的定位特征和相对关系都是对应·致的。
层级有两种意义,一是历史层次,二是结构层次。不同层次的成分叠加在一起,常常会掩盖或冲淡语音的系统性。因此在分析中就要注意离析不同的层次,这样在同一层级上才能更清楚地考察各种语言单位的表现特征和变化规律。(石锋,1990)
归一化和相对化的最终目标是系统化。这里得到的是量化的系统,是可见的系统,是图示的系统,是格局化的系统。因此,系统化也就是格局化。经过这样的过程,使语音研究成为可重复、可验证、可统计、可比较的客观分析规程,从中得到语音的规律和规则,认识语言的类型与共性。通过语音实验把语音内部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显示为数据和图表,发现并证明语音的系统性。在这个意义上,格局就是量化的系统,或者说是系统的量化。马克思讲过:“一个学科只有成功应用数学,才是达到完美的境地。”我们应该朝这个方向努力。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