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永恒的记忆:苏联专家基列夫的中国情结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1239474
  • 作      者:
    刘人伟著
  • 出 版 社 :
    世界知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基列夫是20世纪50年代苏联援建我国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时派到一汽工作的动力专家,他在华工作近四年,工作认真,严格要求,精益求精,对一汽的动力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回国以后的几十年岁月,他始终密切关注、关心一汽和中国。中苏中俄关系恢复正常后,他继续为两国经济贸易合作、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在中国工作期间,他还与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一汽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br>    《永恒的记忆:苏联专家基列夫的中国情节》客观真实地记录了基列夫专家在中国的工作和业绩、他的白求恩式的国际主义精神、他的高尚品格以及他和江泽民同志持续半个世纪的伟大友谊。<br>    江泽民同志感到基列夫专家专业技术精湛,对中国感情深厚,对中国贡献巨大,精神尤其可嘉,是当年苏联援华专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位。他亲自提议基列夫专家在华工作时的翻译刘人伟同志撰写本书,并亲自为本书题写书名并作序,以为纪念,。
展开
精彩书摘
    纪念基列夫同志<br>    江泽民<br><br>    尼古拉?雅科夫列维奇?基列夫是20世纪50年代初来华工作的一位苏联专家。他于1954年1月来华担任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设总动力专家,同广大一汽建设者共同奋斗近四年,为一汽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我当时曾同他一起工作。如今,基列夫同志已经去世14个年头了,但我始终记得他为工作忙碌的身影和他的工作精神。我觉得很有必要写一写基列夫同志,表达我们对他的缅怀,感谢他为新中国建设和中苏两国人民友好作出的贡献。这本书侧重写了基列夫同志在一汽工作的情况,写了他同我的交往<br>    和友谊,写了他的中国情结。<br>    基列夫同志是从苦难中成长起来的,经历了残酷战火的磨炼,形成了坚韧的性格和执著的事业心。他本是一名普通工人,但他奋发努力、刻苦钻研,一边工作、一边读书,自学成才,从一名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青年成为一名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知识的技术专家。在一汽的岁月里,基列夫同志对工作极端负责,对中国同志极端热忱。<br>    他同一汽动力建设者们日夜拼搏,以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br>    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共同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高质量地建成了一汽动力系统,并全面安全投入运行。在一汽建设的关键时刻,他一次又一次推迟归国日期,留下来同我们一起攻坚克难。基列夫同志是同他一起工作过的每位工人、技术人员、干部的良师益友,大家情谊深厚、感情真挚。在当时各方面条件都比较艰难的条件下,一汽能够三年建成投产,基列夫同志功不可没。<br>    1957年,在即将离开长春回国前夕,他要我们把全厂动力师和检查员集中在一起,作了临别赠言。他对一汽动力系统哪里有薄弱环节,可能发生哪些故障,该如何处理,动力师和检查员应该如何做好本职工作,等等,事无巨细,都作了嘱咐。最后,他语重心长地说:“你们是动力系统的眼睛和耳朵,你们要热爱本职工作,下决心在动力系统干一辈子。你们前途无量,一汽未来正常生产需要你们,少不了你们啊!”基列夫同志返回苏联后,始终保持着强烈的中国情结,他的心时刻与中国连接在一起。中国遭遇严重困难,他为中国朋友担忧和牵挂。中苏两国关系恶化,他心情凝重,内心深藏着对中国的深情。中国取得伟大成就,他更<br>    为中国人民欣喜。三十多年后,当他重返他曾经工作过和热爱的中国土地时,当他在莫斯科见到中国朋友时,仍想着为中国再出一点力,再作一点贡献。他深深热爱中国和中国人民,矢志不渝,令人感佩。<br>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曾同基列夫同志在一汽一起工作的中国同事如今均年事很高,大家回忆他时都记忆犹新。基列夫同志去世后,他的夫人尼娜?吉洪诺夫娜给我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基列夫同志“是一个平凡的热爱劳动的人,他的一生应该说是很有价值的”。不论在自己祖国的大地上,还是在中国的土地上,基列夫同志始终如一,在平凡岗位上默默耕耘,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毛泽东同志在他的著名文章《纪念白求恩》中写道:“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我觉得,基列夫同志身上也有这种精神。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应该忘记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br>    ……
展开
目录
引 子<br>第一章 沸腾的黑土地<br>首批来到一汽的苏联专家<br>第一个难题<br>向基列夫“提意见”<br>小个子,大专家<br>第二章 一汽的“白求恩”<br>“责任心特别重要”<br>“要为中国的建设节约每一分钱”<br>春天里的三场攻坚战<br>宽与严的变奏<br>第三章 “人才工程师”<br>赶鸭子下水<br>专家翻译的日记<br>江泽民同志是总动力师的最佳人选<br>第四章 与君离别意<br>最后一班岗<br>“我真是舍不得离开一汽啊”<br>“大跃进”中的问候<br>别时容易见时难<br>第五章 跨越32 年的握手<br>中南海的歌声<br>重返“梦境”<br>浦江边那座充满活力的大都市<br>第六章 风从东方来<br>人在画中游<br>给南汽的建议<br>大山深处的朋友<br>莫罗节茨(好样的),中国!<br>钓鱼台话别<br>第七章 常驻莫斯科的“一汽人”<br>雪夜站台上,老人孤独的身影<br>供热,110℃<br>中国人的“守护神”<br>第八章 忘年交契<br>斯大林格勒的胜利雕像为什么是位俄罗斯妇女<br>烤包子和一句谚语<br>“我的心永远留在了中国的土地上”<br>第九章 海内存知己<br>相聚莫斯科<br>两件棉毛绒上衣<br>克里姆林宫之夜<br>“请替我珍藏”<br>来自中国人民的爱<br>第十章 光荣的人生档案<br>苦难中的成长<br>在卫国战争中<br>部长表彰令<br>来华前的鉴定<br>回到苏联后的日子<br>完美的谢幕<br>余音 追寻的踪迹<br>中国的“基列夫踪迹”<br>莫斯科的“基列夫行程”<br>基列夫的意义<br>后 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