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和儿子一起成长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8622071
  • 作      者:
    杨文著
  • 出 版 社 :
    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杨文,山东英才学院董事长,博士、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国家精品课主讲人,国家本科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留学英国,曾任教于山东大学。荣获“中国十大杰出母亲”,全国“为国教子、以德育人”好家长。其家庭荣获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现任全国妇联执委、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山东省家庭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著有《幼儿英语教学法》、《学前儿童英语教学》、《杨文幼儿英语》、《杨文教子》等。
  夏杨,作者杨文之子。剑桥大学博士在读。
  有人说他是玩大的孩子,他却比很多同龄人更热爱学习。童年时,每一次顽皮、搞“破坏”、都有幸得到父母“正确的解读、科学的引导”。
  他的社会活动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学业成绩一样优秀。
  他一度拿到跨国投资银行百万年薪的全职聘书,他是第一位参与剑桥大学核心决策的华人学生,他与二十余位诺贝尔奖得主保持着密切往来,他曾参与组织华人游行抗议媒体的失实报道,他发起的高端中国发展论坛“华剑会”正在为中外商贸文化交流作出积极努力。

展开
内容介绍

  《和儿子一起成长(最新版)》讲述爱是母亲最原始的本能,科学的爱才是帮孩子成长为参天大树必须的养份!她是中国十大杰出母亲,她是资深教育专家。她用“素质教育”、“快乐教育”的亲身实践,培养出了一位开朗、善良、兴趣广泛的剑桥博士,让许许多多感叹“快乐童年”与“成功学业”不可兼得的家长羡慕不已。本书献给所有“爱孩子,愿意尊重孩子、信任孩子”的父母!

展开
精彩书评

  2007年中国教子类十大畅销书之一;《中国教育报》、新浪、搜狐、腾讯、新华网、人民网、中国儿童网等平面、网络、广电媒体争相报道。
  今日中国,问题妈妈比问题孩子多。杨文教子成功的秘诀不是因为她是留学归来的教授,而是因为她通过自己的努力真正获得了母亲的“上岗执照”。这本书的最高价值就是告诉读者怎样做一个合格的母亲。
  ——著名亲自教育专家、畅销书作者孙云晓

  因采访“杰出母亲”而结识杨文,我最在意的不是她培养出了多么成功的儿子,而是她缔造了孩子的健康人格和一家人开放、文明、欢快、坦率的相互关系。杨文说得对,做“母亲”是要学的,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着做“健康的母亲”、“健全的女人”吧。
  ——中央电视台《半边天》主持人 张越

  关于子女教育方面的书看了很多,这本当之无愧是最好的一本!作者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少了功利性,而效果却是长久的。我已经推荐给了很多朋友看,作为家长,越早看到会越受益!
  ——读者评论

展开
精彩书摘

  我为什么不生气
  用理解的心,去看待符合孩子天性的言行,还有什么值得父母大动肝火的呢?再说,对孩子发脾气不但于事无补,反而可能错过了教育他的好时机。正所谓要及时“捕捉教育机会”。
  在我的记忆中,从儿子出生至今,我好像没有因为儿子有过特别生气的场景。我的亲人曾经跟我说:“我看你有时候,简直就是溺爱孩子。”
  我笑了。我承认,我是在很多方面,不同于很多妈妈,在“溺爱”着孩子——
  比如,小时候他把西红柿抓烂……
  比如,他把家里的录音机拆坏……
  比如,他拿着玩具汽车到处摔……
  比如,他在草地上翻滚着,把新衣服弄得全是泥巴……
  比如,他把家里的白墙涂鸦成大花脸,甚至在雪白的床单上,也留下他的“绘画作品”……
  比如,他不写已经会的作业,而交给我代写……
  比如,已经成为中学生的他,在一片纸上,悄悄地反复写着一个女生的名字……
  也许您会问我:“这么出格的孩子,你为什么不生气?”
  我说:“我真的不生气。孩子一切都正常,为什么生气呢?因为有些是我故意让他那么做的,有些是我能理解他为什么那样做。”
  我在用我特别的关注,站在一个孩子的角度,试着从他的视野看他眼中的世界,理解在他那个年龄的背后,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和可能带来的结果。
  我的一个观点是,做个顺应孩子天性、尊重孩子个性的快乐的教育者。
  有一位家庭问题专家说:“婚姻就是‘孩子哭,老婆叫,一把屎,一把尿’。”我承认,在家这个屋檐下,因为生活的琐碎,会产生很多的无奈。但如果一个家庭,在养育孩    子的过程里,总是“孩子哭,老婆叫……”的话,那也真的是很糟糕的一种生活。
  一个和睦向上的家庭,是孩子成长最好的土壤。
  母亲塑造着孩子的灵魂。生气、空洞的威胁,吓不住那些聪明的孩子。开明的“家庭管理”,父母不会用专制的手段,去控制儿童行为的一切细节。他们会顺应孩子的天性,鼓励孩子做一些在大人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
  ……

展开
目录
序一 他们,是我的第一任老师 
序二 母爱是什么? 
第一章 记忆 
儿子改写我的人生 
练体操的少女 
从纺织女工到大学生 
第二章 做母亲也需要上岗证 
担起两种角色 
不做被动的父母 
聪明是吃出来的 
生活即教育 
木棉效应 
第三章“学习”是个大概念 
播种在生命的春天 
捕捉“关键期” 
床前故事与整体识读 
一只鞋垫的涂鸦和图形游戏 
玩也是学习 
读书是一种习惯 
成功来自专注力 
让时间成为“有价值时间” 
我替孩子抄作业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培养兴趣广泛的孩子 
会考试也是一种素质 
第四章 为孩子建立精神银行 
亲亲我们的小宝贝 
告诉孩子一个真实的世界 
我为什么不生气 
巧用“计谋”和暗示 
跌倒了,自己爬起来 
就这一巴掌 
让孩子在选择中成长 
孩子不必太听话 
蹲下和孩子说话 
批评孩子的艺术 
“你真是个好孩子” 
常对孩子说“你来” 
节俭不“抠门儿” 
站在对方的立场 
自控力的培养 
诚信的力量 
第五章 父爱如山 
父子如哥俩 
父亲说自己做了三件事 
爱他,就要放手 
我眼中的杨文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