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好孩子需要“坏父母”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5422476
  • 作      者:
    闻言,李娟编著
  • 出 版 社 :
    朝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爱儿女,任何生命都会,可是如何教育他们,却是一件需要用心去做的事情。<br>    孩子是需要管理的。放手不等于放纵,关爱不等于溺爱。富有智慧地去爱孩子,用智慧的方式进入孩子的世界,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健全的人格,才是对孩子一生负责。
展开
精彩书摘
    小小年纪便会作秀<br>    《孔融让梨》的故事流传很久了,孩子们也从小就被教育要“礼让”。可爱的孩子们也会效仿故事中孔融的谦让精神,高兴地把好东西让给长辈吃。可是,家长似乎只需要孩子表面上会谦让就可以了,至于是否真正懂得谦让的精髓,家长多半是不在乎的。于是乎,当孩子把东西让给长辈吃的时候,很多家长的回应往往是:“宝宝太懂事了,还是宝宝吃吧!”最初宝宝会糊涂,怎么孔融的“让梨”是如此让的啊!于是他们就更喜欢对长辈让来让去了——谦让只是作作秀而已,不但能得到长辈的夸奖,还能照样“吃梨”,何乐而不为呢?<br>    家长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看到孩子这样懂事,就已经很高兴了。哪能真跟孩子“争”吃的呢?其实这对孩子优秀品质的培养是十分不利的。<br>    有一个叫桑迪的孩子,父母经常教育他要尊老爱幼。家人每次买回梨后,父母都要教育桑迪,要把最大最好的梨留给奶奶吃。桑迪领会了父母的意思,每次都把最大的梨送到奶奶面前,奶奶笑着夸奖孙子:“桑迪真是个好孩子,奶奶牙不好,你吃吧。”接着,他又会把梨送到爸爸妈妈面前,他们都有不吃梨的各种理由。最后,梨又回到了桑迪手中。<br>    一天,爸爸的朋友来家里做客,懂事的桑迪马上从装水果的盘子里挑出了一个大梨,送给客人吃。家人见了都非常高兴,那个朋友也高兴地说:“你们家的孩子真懂事。”虽说这个朋友不是很喜欢吃梨,但出于对桑迪的尊重,他还是接过了那个梨子。谁知,他刚咬了一口就惹来了麻烦,只见桑迪坐在地上哇哇大哭,不停地嚷着:“你怎么这么贪吃呢?那个梨是我的!”这位朋友很尴尬,咬在嘴里的梨咽也不是,不咽也不是。<br>    桑迪的父母自然也是尴尬万分,他们也没有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于是赶紧向朋友解释,说这大梨向来是谦让一番,最后必定又回到桑迪的手中。那位朋友终于明白了其中缘由,于是赶紧起身告辞。父母望着朋友远去的背影,无奈地叹了一口气。<br>    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对于好的东西,无论吃的用的,都会先去满足孩子。但在培养孩子谦让精神的时候,不应该让孩子养成只在形式上作出某种动作,只是虚晃一枪的习惯,要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br>    教育要身体力行,流于形式的教育,结果往往适得其反。<br>    真正聪明的家长,当孩子为你“孔融让梨”的时候,不要再谦让,伸出手去,接着孩子递过来的那只“梨”,而且还要当着孩子的面把它吃掉,再去夸奖自己的孩子。<br>    下面就有一位聪明的妈妈。<br>    儿子是独生子,小学四年级学生,平时在家中是个十足的“小皇帝”,特别喜欢吃荷包蛋。<br>    一天早晨,我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把蛋卧在上面,一碗上面无蛋,端上桌,我问儿子:<br>    “你吃哪一碗?”<br>    “有蛋的那碗!”<br>    “让我吃那碗有蛋的吧!孔融四岁能让梨,你也十岁啦,该让蛋了吧!”我说。<br>    “孔融是孔融,我可不让!”儿子态度坚决。<br>    “真不让?”听了我的话,儿子竞先吃为“敬”,一口就把蛋给吞了一半。<br>    “不后悔?”我问。<br>    “不后悔!”儿子又一口,把蛋吞了下去。待儿子吃完,我开始吃。我的碗里藏了两个荷包蛋,我有意让他看清楚。<br>    “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住占不到便宜!”我指着我碗里的两个荷包蛋,边吃边告诫儿子。儿子显出一脸的无奈。<br>    第二次,是个星期天上午,我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鸡蛋卧在上面,一碗面上没有荷包蛋。端上桌,我问儿子:“吃哪碗?”<br>    “孔融让梨,我让蛋!”儿子笑着端起了无蛋的那碗面条。<br>    “不后悔?”<br>    “不后悔!”儿子说得很坚决。<br>    儿子吃到底,也不见一只蛋。<br>    我的碗上面卧一只荷包蛋,下面又藏了一只,我又让儿子看个分明。<br>    “记住:想占便宜的人,有时候反而吃亏!”我指着蛋对儿子说。<br>    儿子苦笑,他想不到又被我“教训”了一次。<br>    第三次,我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还是一碗把蛋卧在上边,一碗上边无蛋。<br>    我问儿子:“你今天吃哪碗面条?”<br>    “妈妈,您是大人,您先吃!”儿子思考了一下,小手一挥,做出“孝子”状,慢慢说道。<br>    “那我就不客气啦!”我端上边卧着一个荷包蛋的那碗面条,儿子则端起上边没蛋的那碗面条。吃着吃着,儿子发现自己碗里也卧着一个荷包蛋。<br>    “心甘情愿让梨的人,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你吃亏!”我对儿子说。儿子点点头,我并不知道他是否真的明白了,不过,我相信儿子一辈子也忘不了这三碗荷包蛋面条给他的教训。<br>    这是一个很懂得教育孩子的妈妈,她的行为才能让儿子真正懂得“让梨”的精髓。<br>    故事中有这样一个细节,无论儿子是真心实意,还是虚情假意地让出荷包蛋,妈妈都会大口地把蛋给吃掉,毫不留情。对比一下,现实生活中,很多母亲却不是这样的,她只会在孩子让出这个“梨”之后,微笑地对孩子说:“谢谢宝宝了,还是宝宝吃!”久而久之,孩子就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继而学会了作秀,学会了虚假,对家人如此,以后对别人也是如此。<br>    不知孝顺为何物<br>    热爱人类必须从热爱父母开始,服务社会也要从服务父母开始,这里的“服务父母”,更多指的是孝顺父母。<br>    孝子向来是受人尊敬的,而现代社会的“孝子”却出现了新的版本——“孝顺子女”,这让人哑然失笑,却也并不夸张。<br>    下面就有一个关于“孝顺子女”的家庭悲剧。<br>    在海南省三亚市第一看守所里,羁押着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他是已退休的高级工程师李先生。李先生是一位面貌和善、谈吐儒雅的高级知识分子,然而,就是他,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儿子。<br>    十几年前,求子心切的李先生,救活了一个即将冻僵的弃婴,并将他收为养子,从此李帅就成了全家的掌上明珠,李先生、李太太和他们的亲生女儿,特别疼爱这个上苍赐予的“小皇帝”。由心爱到溺爱,由溺爱到娇惯,由娇惯到放任,由放任到纵容,这个可爱的小宝宝也就顺着这个扭曲的“轨迹”成长:由可爱到撒娇,由撒娇到耍赖,由耍赖到蛮横,由蛮横到危害父母、危害家庭。<br>    李先生去幼儿园接李帅,李帅不走,非要把爸爸当马骑不可。李先生顾不得高级知识分子的体面,趴在地上驮着儿子在小操场上爬呀爬呀。沙石已经把他的膝盖和手掌磨出了血印,儿子却还没有尽兴,哭着闹着在地上打滚,无奈,李先生又让宝贝儿子骑了上来,一边哄着,一边往家里爬。李先生的同事们实在看不下去了,上去制止,而李先生却说:“孩子还小,大了就会懂事的。”但是,幼时的迁就和纵容成了错误的人生第一步,必然会埋下日后的危险隐患。<br>    李帅长大了,上职高时,因打架、旷课而被开除,他身上揣着匕首,声言要杀校长。在家里,他专横跋扈,花钱无度,稍不如意,就把父母和姐姐打得鼻青脸肿。他嫌电视旧了,逼李先生买新的,李先生说缓一缓再买,他就抡起铁锤把电视机砸了,连刚买来不久的VCD机也一起砸了,并恶狠狠地说:“我不管你有钱没钱,哪怕你去偷去抢我也不管。明天你必须买来四样东西:大屏幕彩电、新VCD机、手机和BP机。否则,我就砸冰箱、砸洗衣机,还要烧房子。”<br>    李先生知道儿子什么都会干得出来,不管多难,又一次地顺从了他。真是家无宁日,人无安时,一家人天天生活在惶恐和极端痛苦之中。这时,十足款爷派头的李帅进一步胁迫父母带他去海南旅游。他在这次旅游中几乎要去所有的钱,夫妻俩回来的路费都成问题,他却扬言“你们怎么走我不管,不给就捏死你。”在忍无可忍中,李先生思前想后,终于下了狠心,把100片安眠药粉末放在水中,充当治肚子疼的药,把这个凶恶、霸道、刁蛮的大逆不道之子送上了黄泉路!<br>    这个事例很令人遗憾,而李先生的家庭悲剧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对孩子的教育,必须从小抓起,一步一个脚印,让孩子从小堂堂正正地做人。一味地迁就孩子,会给孩子的未来埋下隐患。做父母的应该有自己的尊严,教育孩子更应该有自己的准则和方式。李先生这样一位高级知识分子,在教育孩子方面却是如此的失败,不能不令人深思。<br>    孩子们没有孝顺父母的心,往往是因为自我中心意识过强。这种自我意识如果不加以适当的调整和纠正,任其发展,在无数次的重复过后,就会变成自私。<br>    看下面一个故事:<br>    妞妞的小伙伴来电话,约妞妞去玩,妞妞拿着话筒征求爸爸的意见。爸爸沉思了一下说:“你妈妈今天身体不舒服,不能带你去,今天不能去了。”妞妞撅着嘴巴说:“为什么你就不能带我出去呢?”爸爸接着说:“你跟小朋友说,今天不出去了。”妞妞依旧在赌气,把话筒递给爸爸说:“想说你去说吧,我不说。”爸爸只好耐心地跟对方解释了一通。妞妞依旧在生气,她气没人陪她玩。妞妞妈妈也生气了,她气妞妞怎么这么不懂事。<br>    过了一会儿,爸爸走到妞妞身边,问妞妞:“宝贝儿,妈妈爱不爱你?”妞妞看看爸爸,重重地点点头。爸爸接着又说:“妈妈为你很辛苦,你为什么不能像妈妈爱你一样爱妈妈呢?今天妈妈生病了,你还这样不关心妈妈是不对的。”妞妞羞红了脸,走到妈妈身边,说:“妈妈,对不起,我错了。”<br>    故事中的爸爸很明智。孩子不关心妈妈是不对的,发现不对就要立即纠正。这个时候让妈妈来出面的效果就远远没有爸爸出面的效果好。家庭教育中,夫妻配合很重要。如果爸爸对此不闻不问,或者迁就孩子,置病中的妈妈不顾,带着孩子出去玩,或者妈妈作出牺牲:“我没事,你带孩子出玩吧……”这不是对孩子的爱,这是一种爱的糊涂。这种行为就是鼓励孩子忽略父母的感受,鼓励孩子不孝顺妈妈。孩子可以不孝顺妈妈,也可以不孝顺爸爸,更不会去关心他人,这样,就慢慢地培养出了一个自私的人。<br>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是他最早遇到的“他人”,家庭是孩子最早遭遇的“社会”,关心父母是关心他人的“前奏”,热爱父母是热爱他人的“实习”……很多孩子长大后不知道关心别人,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幼时的自我中心意识没有得到适当的引导和纠正,甚至还被纵容,长久的纵容就会让本来很出色的孩子成为未来的失败者。<br>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我们的孩子怎么了?<br>小小年纪便会作秀<br>不知孝顺为何物<br>缺少认知能力<br>不知道感恩<br>不懂得珍惜<br>没有爱心<br>第二章  家庭教育错在哪里?<br>让妈妈来<br>爸爸有钱<br>孩子知错就行了<br>学习好就行了<br>不让孩子失望<br>考100分就奖手机<br>不要和他玩<br>被网住的一代<br>不会做孩子的榜样<br>第三章  做一个懒惰的父母<br>勤父母的懒孩子<br>自己的事情自己做<br>独立思考<br>孩子你真棒<br>我的地盘我做主<br>第四章  做一个抠门儿的父母<br>钱是什么<br>孩子,我们破产了<br>今年不给压岁钱<br>让孩子当家<br>第五章  做一个严厉的父母<br>“自由主义”来袭<br>家中有个严爸爸<br>家庭西点军校<br>给你两个选择<br>共同遵守“家庭条约”<br>第六章  做一个狠心的父母<br>让孩子吃点亏<br>让小闹钟在五点唱歌<br>“小天鹅”展翅飞<br>成功的记忆<br>由“白痴”到“天才”<br>冬泳<br>第七章  做一个可爱的父母<br>让孩子班门弄斧<br>不要计较点滴得失<br>不要怕,下次再来<br>从坏事情的反面看问题<br>不爽孩子的约<br>笑对失败<br>第八章  做一个傻傻的父母<br>不让孩子循规蹈矩<br>聪明出自勤奋<br>为什么学钢琴<br>培养终生的爱好——阅读<br>兴趣是最好的老师<br>笨鸟先飞的舞蹈女神<br>第九章  做一个热心的父母<br>爸爸是个活雷锋<br>做义工<br>社会调查<br>一次惊险的救人<br>第十章  做一个喜欢幻想的父母<br>最难缠的问题<br>让孩子的心灵长出想象的翅膀<br>爱迪生的故事<br>飞翔的梦想<br>有梦想才会有将来<br>第十一章  做一个张扬的父母<br>让我来<br>我不怕<br>成功了<br>领导别人<br>第十二章  做一个贪玩的父母<br>和孩子一起阅读<br>和孩子一起爬山<br>和孩子一起游戏<br>和孩子一起喝茶<br>和孩子一起成功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