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是教育的结果<br> 文/卡尔·威特<br> 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孩子最终成为天才还是庸才,也不取决于天赋的大小,而是取决于他的教育。<br> 小卡尔出生于1800年7月,八九岁时他已经能够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等6国语言,也通晓化学、动物学、植物学和物理学,而他尤为擅长的是数学;9岁时他考入莱比锡大学;10岁进入哥廷根大学;他于1812年冬天发表了关于螺旋线的论文,受到一些学者的好评;13岁他出版了《三角术》一书;1814年4月,他由于提交的数学论文卓尔不群而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br> 人们都说我儿子是天生的天才,不是我教育的结果。如果上帝真给了我一个天才的儿子,这是上帝对我的仁慈,再没有比这更幸福的了。可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br> 我和妻子一直盼望着得到自己的孩子,但是我们非常不幸,我们的第一个孩子出生没有几天就夭折了。这个不幸使我们想再次拥有孩子的愿望就变得愈加强烈。也许我们的诚意终于感动了上帝,在我52岁时,我们的第二个孩子出生了。我给儿子取名为卡尔·威特,以表达我的喜悦之情。可是他并不是一个称心的婴儿,儿子一生下来就四肢抽搐,呼吸急促,虽然我不愿意承认,但这孩子明显先天不足。<br> 婴儿时期的卡尔反应相当迟钝,显得极为痴呆。我无法掩饰作为父亲的悲伤,曾经哀叹:“这是造的什么样的罪孽呀!上帝怎么给了我这样一个傻孩子呢?”我的邻居们常常劝我不要为此过分担忧。他们是一些善良的人,可是在心里的确认为卡尔是个白痴,而且还在背地里为孩子的未来和我们的处境犯愁。<br> 我对他们并无丝毫的抱怨。当时就连卡尔的母亲也不赞成我去花工夫培养儿子,她绝望地说: “这样的傻孩子教育了也不会有什么出息,只是白费力气罢了。”<br> 我尽管很悲伤,可是并没有绝望。上帝怎样去安排这孩子谁都无能为力,但我却要尽到做父亲的责任,尽我的能力给他最好的教育。我在给我堂弟的信中写道:“我52岁才得到一个儿子,怎么会不爱他呢?我要用我认为正确的方式去爱他。我已制定出周密而严格的教育方案。现在儿子看起来虽然毫无出色之处,但我必将他培养成非凡的人。”<br> 很多人都不相信我的话,甚至我的许多亲友都不相信。相信我的话的人只有一个,他就是在哈勒远近闻名的格拉彼茨牧师。格拉彼茨牧师自幼就是我的好朋友,也是最了解我的人。<br> 为了鼓励我将自己的教育方法传播于世,格拉彼茨牧师曾经对我说:“正如你所说的,卡尔的非凡禀赋确实不是天生的。他之所以能成为天才,完全是你教育的结果。人们只要了解了你的教育方法,他们对于卡尔能成为这样一个天才就不足为奇了。我坚信,卡尔今后一定会更加轰动世界的。我了解你的教育方法,所以我也深信,你的教育方法最终一定会取得很大的成功。”另外,下面的事实将更进一步证实我的说法。<br> 在孩子生下来之前,玛得布鲁特市的几个青年教育家和该市周围的几个青年牧师曾共同发起组织了一个探讨教育问题的学会,格拉彼茨牧师也是该会的会员。本来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我的教育方法,格拉彼茨牧师就尽力创造各种机会让我宣讲。现在经他介绍,我也成了该会会员。在一次聚会上,有一个叫希拉德的牧师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天赋而不是教育。教育家无论怎样拼命施教,其作用也是有限的。”<br> 我向来持有与这种观点完全相反的意见,所以就立刻站起来反驳:“请恕我直言,我不赞成您的这种说法。我认为,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孩子最终成为天才还是庸才,不取决于天赋的大小,关键取决于他或她从生下来到五六岁时的教育。<br> 诚然,孩子的天赋是有差异的,但这种差异毕竟有限。在我看来,别说那些生下来就具备非凡禀赋的孩子,即使仅具备一般禀赋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能成为非凡的人。正如爱尔维修所言‘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我坚信这一论断。”<br> 我在会上发表的这番言论,使我成了众矢之的,他们一起向我发起围攻,这真是叫我无可奈何。最后我只得说:“你们有十三四个人,而我只是一个人,寡不敌众,是辩不过你们的。所以,与其跟你们辩论,不如拿事实来说话。只要上帝赐给我一个孩子,而且你们认为他不是白痴,我就一定能把他培养成一个非凡之人。这是我由来已久的决心。”<br> 这些会员气势很盛,纷纷回答说:“行,我们等着瞧!”<br> 讨论会结束以后,希拉德牧师仍意犹未尽,又邀请我去他家谈谈,我就与格拉彼茨牧师一起去了。在希拉德牧师家中,我们继续讨论会上争论的问题,但是仍然毫无结果,我们只是不断地重复着各自在会上已经说过的话。<br> 在讨论会上一直沉默不语的格拉彼茨牧师现在却旗帜鲜明地表示了对我的观点的支持。<br> 他说:“我确信,威特先生的誓言一定会实现,他的教育方法一定能取得相当的成功。”<br> 可是希拉德牧师根本不相信这一点。他断言,那是不可能的。<br> 其后不久,我有了儿子。格拉彼茨牧师立即把这个消息告知了希拉德牧师,希拉德牧师又立即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其他会员,并让他们来验明正身,确信小卡尔刚出生时,确实不是一个天赋非凡的孩子。<br> 于是自从卡尔出世后,他们都注意着我的儿子。周围的人们也因此而多了一桩事,那就是议论卡尔的成长,那意思似乎是说:“好,这回就看你的本事了!”当然我知道,那些议论很少有对我表同情的,大家更像在等待着一个注定失败的实验结果。<br> 每次见到我和格拉彼茨牧师他们就试探性地问:“怎么样,有希望吗?”<br> 对此,我和格拉彼茨牧师总是坚定地回答:“是的,一定会给你们一个惊喜的。”<br> 尽管如此,他们依旧以一种怀疑的眼光注视着卡尔的成长。<br> 感谢上帝,我的心血没有白费。没过多久,当初的“傻”孩子就轰动了邻里。当卡尔长到四五岁时,他在各方面的能力已大大超过了同年龄。<br> 看到自己的辛苦付出终于快要结下硕果,也看到这场在自己儿子身上所做的“天才是天赋的还是后天培养的”试验快要产生明显的结果,我便找到一个机会,让希拉德牧师首先来看看我的儿子。“哎呀,真是个好孩子!”希拉德牧师一见到卡尔就非常高兴,他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卡尔。<br> 其后,希拉德牧师也看出我的儿子不是普通的孩子了。由于他是看着卡尔如此神速地进步的,也就逐渐开始相信我的教育学说了。<br> 在前面拉拉杂杂说上这么多,诸位一定觉得过于啰嗦。可是我的教育思想与时下流行的完全不同,在培养儿子的过程中,一直受到教育家们的怀疑,也许是因为我的教育观念冒犯了这些权威们业已成形的信条吧。<br> 好在我从未动摇过自己的信念,我始终坚信:只要教育得法,大多数孩子都会成为非凡的人才。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连我的儿子这个生下来毫不出色的孩子,在经过精心培养以后,也能获得如此成功。<br> 卡尔父子简介:<br> (老)卡尔·威特,是德国哈勒附近一个叫做洛赫的小村庄的牧师。1818年他根据亲子教育的成功经验,写成了一本举世闻名的教育奇书——《卡尔·威特的教育》。<br> (小)卡尔·威特,1800年7月出生于哈勒洛赫小村,在父亲老卡尔的教育下,八、九岁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等6国语言,并精通化学、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和数学。9岁考入莱比锡大学,10岁进入哥廷根大学,12岁发表了关于螺旋线的论文,13岁出版了《三角术》一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br> 小卡尔·威特能取得这番惊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超——恰恰相反,他出生后被认为是个有些痴呆的婴儿——全赖他的父亲教育有方。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