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竞技排球(1947一1980)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排球运动一度停滞不前。直到1947年7月。在法国、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三国的倡议下,国际排球联合会(FIVB)在巴黎召开成立大会,制定了国际排联宪章,成立了技术委员会、竞赛委员会和裁判委员会,正式出版了通用国际排球竞赛规则。并选举法国人保尔·黎伯为第一任主席。从此,排球运动从娱乐阶段进入了竞技阶段。
根据国际排联大会的决议,1948年在意大利罗马举行了第一届欧洲男子排球锦标赛,1949年在布拉格举行了第一届世界男排锦标赛。
其后,第一届欧洲女子排球锦标赛(1949)、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1952)、世界杯男子排球赛(1965)、世界杯女子排球赛(1973)、世界青年男、女排球锦标赛(1977)先后在国际排联的领导和组织下成功举办,竞技排球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蓬勃发展。
1964年,排球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出现在了第18届东京奥运会的赛场上。
竞技时代的全面到来,也掀起了世界排坛诸强争霸和各大技术流派竞相绽放的潮流。
20世纪50年代的排坛霸主是苏联队。苏联无论男队、女队,均身材高大、力量强劲,进攻扣球势大力沉,多次蝉联世界冠军,他们被称为“力量派”。
能与“力量派”抗衡的是以捷克斯洛伐克男排为代表的“技巧派”.他们战术细腻,以球的线路变化和落点控制为特色,曾在1956年巴黎世锦赛上击败苏联队获得冠军。但在“力量派”和“技巧派”的多次交锋中.“力量派”占据了明显的上风。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