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中国体育60年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4403492
  • 作      者:
    熊晓正,钟秉枢主编
  • 出 版 社 :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60年来,新中国体育事业取得了骄人的发展成就。我们成功地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向“体育大国”的跨越,塑造了康强奋进的民族形象;广大人民群众成为体育活动的主体,民族体质得到根本性的改善,体育正在成为人民生活的一部分;竞技体育建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体育运动水平全面、大幅度提高,迈入世界前列;体育产业从无到有,迅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支柱,为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注入新的活力;体育科研大步迈进,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学科体系,科教兴体深入人心;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得到继承、光大,民族传统体育正在走向世界;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得到空前发展,基本可以满足各种类型,不同规模的体育竞赛与体育活动,极大地改善了开展体育活动的基础条件;体育打破封锁,全面走向世界,积极参与和承担国际体育事务,国际影响力日益增长;体育宣传在引导群众,促进观念更新,普及体育知识等方面,深入人民生活,体育新闻出版形成网络;体育改革日益深化,体制建设、机制转变,增长方式调整,取得了初步成效;经过体育界几代人的努力,在实践中形成的“中华体育精神”,成为民族复兴的重要精神食粮,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体育在服务于国家、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取得了自身的巨大发展。
展开
精彩书摘
    (三)中央体育运动委员会
    1952年7月,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了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举行的第15届奥运会。在第15届奥运会上,首次参赛的苏联体育代表团获金牌22块,奖牌7l块,金牌数和奖牌数均居第二位,总分494分与美国平分秋色。这给中国代表团很大的刺激。回国途中,代表团参观了苏联的体育设施,并全面考察了苏联体育运动发展状况、特别是体育管理方面的情况。回国后,1952年8月21日,团中央军体部部长、全国体总秘书长荣高棠上书党中央,汇报我国参加奥运会的情况。在这份递交给党中央的《关于参加第十五届奥运会的情况报告》的最后,提到了五条对今后我国体育工作的建议:
    一、应加强我国体育运动的领导工作,必须首先加强这一工作的领导机构。我们建议在政务院下设一个全国体育运动事务委员会。最好请一位像贺龙同志那样的将军任主席。
    二、为了训练大批体育干部以及各项运动的优秀运动员,建议中央体育学院扩大招生名额至三千人。在各师范学院校有条件之大学增设体育系科。
    三、建议邀请苏联体育专家五人来中国协助工作。
    四、建议明年在北京召开全国运动会(综合项目),以后每年开一次全国单项运动会,并在此基础上选拔人材集中训练,准备参加亚洲运动会以及第十六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五、建议在各地酌量增设体育场及体育设备,在北京修建大型运动场。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新中国体育的奠基
第一节 新体育建设的任务与发展方针
一、新体育建设的目标与任务
二、新体育建设的方针与思路
三、新体育建设的准备工作
第二节 新体育组织机构与制度的建设
一、新体育组织机构的建立
二、新体育各项制度的建设
三、新体育的组织管理结构
第三节 新体育各项事业的初期发展
一、群众体育的蓬勃兴起
二,学校体育的稳步推进
三、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的起步
四、竞技体育取得历史性突破
五、坚持原则的体育对外交流
六、体育宣传出版物的创办
七、体育学术问题的政治化
第四节 《体育运动十年规划》的出台及影响
一、《体育运动十年规划》产生的背景
二、《体育运动十年规划》的主导思想
三、《体育运动十年规划》的主要内容
四、《体育运动十年规划》的影响

第二章 新中国体育的初兴
第一节 体育工作的调整
一、体育发展战略的调整
二、行政管理体制的调整
三、群众体育的调整
四、体育教育的调整
五、竞技体育的调整
第二节 群众体育的恢复与发展
一、确立业余、自愿、小型多样的原则
二、群众体育活动的逐步恢复
三、群众体育迎来新高潮
四、各地节日传统活动的形成
第三节 学校体育的规范与发展
一、学校体育工作的规范与发展
二、“两课、两操、两活动”的形成
三、体育专业教育的恢复与发展
第四节 竞技体育发展模式的建构与发展
一、竞技体育发展模式的建构
二、竞技体育的新发展
第五节 限制与反限制的斗争
一、艰难的对外交流
二、成功举办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三、中国与新兴力量运动会
第六节 体育科研、宣传与精神文化建设
一、体育科研活动的新进展
二、体育宣传与出版的发展
三、“精神原子弹”的社会影响

第三章 新中国体育的挫折
第一节 体育组织管理机构的演变
一、文革初期体育管理权力机构的演变
二、“9·13”事件后体育组织管理系统的逐步恢复
第二节 文革时期的群众体育
一、文革时期的职工体育
二、文革时期的农村体育
三、文革时期的军队体育
四、文革时期的国防体育
五、文革时期群众体育的特点
第三节 被扭曲的学校体育
一、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成就被否定
二、体育课程、教材与教学秩序被打乱
三、体育卫生教师队伍遭受摧残
四、课余体育遭到破坏
第四节 “文革”时期的竞技体育
一、“文革”初期对竞技体育的冲击
二、“文革”后期竞技体育的复苏和局部发展
第五节 乒乓外交及对外交流活动
一、乒乓外交与中国体育外交新局面的创立
二、恢复我国在亚洲体坛合法席位的努力
三、参加国际体育赛事的成就

第四章 新中国体育的战略转移
第一节 体育事业发展的历史转折
一、体育战线的拨乱反正
二、体育管理体制的恢复
三、体育工作重点的转移
第二节 新时期体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方针
一、体育事业总的战略目标、方针
二、以奥运会为最高层次的竞技体育发展战略
三、体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第三节 体育管理体制改革
一、强调社会分工的行政责任
二、增设竞技体育管理机构
第四节 竞赛与训练体制改革
一、竞赛制度改革
二、训练体制改革
三、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第五节 群众体育与学校体育改革
一、群众体育的改革
二、学校体育的改革
第六节 体育科教体制改革
一、体育科技体制改革
二、体育专业教育改革
第七节 体育学术领域的重要讨论
一、关于体育科学属性的讨论
二、关于体育概念、本质和功能的讨论
三、关于体育强国目标的讨论
第八节 体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局面、新问题
一、群众体育的发展与面临的问题
二、学校体育的发展与面临的问题
三、竞技体育的新突破与新问题
四、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五、体育科研、宣传的发展
第九节 走向世界的中国体育
一、奥运模式的创立
二、初步参与管理奥林匹克事务
三、吹响冲出亚洲的号角
四、奥运赛场初露锋芒
五、举办1990年亚运会
六、北京第一次申办奥运会

第五章 新中国体育的改革(上)
第一节 20世纪90年代体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体育改革的指导思想
二、体育改革的目标与任务
三、体育改革的思路与措施
……
第六章 新中国体育的改革(下)
第七章 新中国体育的机遇(上)
第八章 新中国体育的机遇(下)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