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汉英科技翻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8065879
  • 作      者:
    严俊仁编著
  • 出 版 社 :
    国防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新汉英科技翻译》是采用以原汁原味的英语原文作为“译文”,并从英译汉注释改编成汉译英注释这样的逆向改编法编写而成的。旨在培养和提高广大科技人员汉英科技翻译的基本技能。《新汉英科技翻译》由汉英科技翻译方法与技巧和汉英科技翻译实例两部分组成。汉英科技翻译方法与技巧是《新汉英科技翻译》的理论基础篇,可用做汉英科技翻译的简明教程。汉英科技翻译实例是实际应用篇,准全科覆盖了物理学、数学、化学、机械、冶金、矿业、电气、电子、计算机、测量、控制、石化、能源、气象、环保、空气动力学、航空、航天、生物学、天文学、高新科技等学科、专业和行业。
  《新汉英科技翻译》语言现象丰富,所推介的基本译技有素而地道,注释详尽,适合自学。可供广大从事科研、试验、设计、生产、科技情报、外事、外贸的科技干部,高等院校师生以及翻译工作者等学习和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汉英翻译就是用英语忠实地表达出用汉语写的或讲的内容。因为汉语与英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所以,汉英翻译不是简单地把跟汉语相对应的英文字排列在一起,这是不言而喻的。汉英翻译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要采用正确的方法,这些是我们在本书中要详细阐述的。不过,当我们进行汉英翻译时,首先要将自己正确“定位”,让自己进入“角色”。要明白自己面对的是母语不是汉语的英语读者。无论你说什么,还是写什么,都要以符合他们的思维习惯和语言习惯,让他们听得懂,看得懂为准绳。以下面的例子来作一说明。
  【例句】目前,还没有可靠的根据认定其中某个方法比另外的方法优越。而且,情况很可能是这样的,即某一方法对于研究CFD使用的湍流模拟证明是最好的,而对于飞行器模型性能验证试验,另一个方法可能证明为最好。
  [译文]There is not at present a sound basis for selecting one approach over the others and it is possible that one approach may prove to be the best for research in connection with turbulence modeling for CFD,for example,while another approach may prove to be best for performance verification tests for aircraft models.
  这个译文读起来顺口,字里行间透出地道的英文风格。这是因为该译文是以英语中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式写出来的。译者采用了一系列符合英语表达习惯和特点的表达方法。它们体现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句型的选择
  ①前面一句“目前,还没有可靠的根据认定其中某个方法比另外的方法优越”是个表示“存在”的无主句。因此,最适合选用there be句型来表达。
  ②翻译后面那个比较长的句子时,句型的选择不但更要紧,而且更难些。像“情况很可能是这样的,即……”这样的汉语句子,不少人可能首先想到“情况(情形)”这个字怎么译。自然就想到case这个词,还会想到condition、situation、circumstances等词。那么,究竟用哪个好呢?实际上,在这里确实很难判断。就是选对了一个译出来的话,恐怕也会是中国式的英语。其实,我们首先应该从句子总体上,也即从句型上来把握这个句子的翻译。选择合适的句型——采用用it作形式主语(it在这里只是“形式主语”,并没有“情况”的意思),用that…引导的主语从句作真正主语的句型it is.possible that…。that…从句表述“情况”,也就是“即……”的具体内容。这样,就把整个句子的意思完整表达出来了。
  汉英翻译时,首先要注意的是选用合适的句型。因为,汉英两种语言的句型不同。特别是汉语中有英语中没有的句型,比如无主句;而英语中又有汉语中没有的句型,比如用it作形式主语,用that从句或动词非限定形式作真正主语的句子等。
  ……
展开
目录
第1章 汉英科技翻译方法与技巧
1.1 概述
1.2 句型
1.2.1 汉语的句型
1.2.2 英语的句型
1.2.3 汉英两种语言的句型对应关系
1.3 句式
1.4 后置修饰语
1.4.1 并列分句或独立句转译成定语从句
1.4.2 状语分句转译成定语从句
1.4.3 名词性分句转译成定语从句
1.5 灵活运用非限定动词
1.5.1 动词作主语
1.5.2 动词作宾语
1.5.3 动词作关系宾语(主语补语)
1.5.4 动词作定语
1.5.5 动词作状语
1.6 动词谓语句的翻译
1.6.1 译成S+be+(A)
1.6.2 译成S+v.i.+(A)
1.6.3 译成由相当于不及物动词的短语动词构成的SP2句
1.6.4 译成S+v.i.+to inf.
1.7 述宾短语谓语句的翻译(一)——受事宾语句的翻译
1.7.1 译成S+v.i.+n./pron.
1.7.2 译成S+v.i.+n./pron.+to i以(短语)
1.7.4 译成S+短语动词+n./pron.
1.7.5 译成S+v.t.+Ger./to inf.(短语)
1.7.6 译成S+v.t.+宾语从句
1.7.7 译成用it作形式主语的SP3句
1.7.8 译成用it作形式宾语的SP3句
1.7.9 采用非名词性宾语的述宾短语谓语句的翻译
1.8 述宾短语谓语句的翻译(二)——关系宾语句的翻译
1.8.1 由判断动词“是”构成的述宾短语谓语句的翻译
1.8.2 由“是”之外的非动作动词构成的述宾短语谓语句的翻译
1.8.3 译成It+Fbe/其他l.v+SC+to if./Get./名词性从句
1.9 述宾短语谓语句的翻译(三)——双宾句的翻译
1.9.1 译成S+v.t+IO+DO
1.9.2 译成S+v.t.+n./pron.(Do)+n.(Do)
1.9.3 译成S+v.t.+DO+prep.+介词宾语
1.9.4 译成S+v.t.+n./pron.(IO)+宾语从句(DO)
1.9.5 译成S+v.t.+prep.+n./pron.(IO)+宾语从句(DO)
1.9.6 用it作形式宾语
1.10 连述短语谓语句的翻译
1.10.1 连动句的翻译
1.10.2 兼语句的翻译
1.11 述补短语谓语句的翻译
1.11.1 译成SP1句
1.11.2 译成SP2句
1.11.3 译成SP4句
1.11.4 译成SP5句
1.12 形容词谓语句的翻译
1.12.1 译成通常形式的SPl句
1.12.2 译成"It+be+SC+Ger./to inf./that从句”形式的SP1句
1.12.3 译成SP2存在句
1.12.4 转译成SP3句
1.12.5 转译成形容词定语
1.13 无主句的翻译
1.13.1 译成被动句
1.13.2 译成SP2存在句
1.13.3 译成由it担任形式主语的SP1句/SP2句
1.13.4 选用适当的名词或代词补译作主语
1.14 强调句的翻译
1.14.1 译成“+do/does/did+原形v.+ ”
1.14.2 译成“It+be+谓语之外的成分+that”
1.14.3 “是的”格式强调句的译法
1.14.4 译成“It is not untilthat”
1.15 分清偏正法
1.15.1 分清偏正的重要性
1.15.2 偏正关系的辨析和英译处理方法
1.16 选词用字法
1.16.1 根据词的搭配习惯
1.16.2 根据事理和语言环境灵活选用译词
1.16.3 区别选用名词的单复数形式
1.16.4 选用近义词和替代词
1.16.5 名词和动名词的区分
1.16.6 专业术语
1.16.7 吸收新表述
1.17 增补法
1.17.1 添加冠词
1.17.2 添加名词
1.17.3 添加代词
1.17.4 添加动词
1.17.5 添加介词
1.17.6 添加连词
1.17.7 事理逻辑增字
1.17.8 扩译成从句
1.18 省略法
1.18.1 省略名词
1.18.2 省略动词
1.18.3 事理逻辑省略
1.18.4 语言逻辑省略
1.18.5 修辞省略
1.18.6 省略重复成分
1.19 转换法
1.19.1 动词转译成名词
1.19.2 动词转译成形容词
1.19.3 动词转译成介词(短语)
1.19.4 动词转译成副词
1.19.5 名词转译成动词
1.19.6 名词与形容词的相互转换
1.19.7 名词转译成副词
1.19.8 形容词与副词的相互转换
1.20 语序调整法
1.20.1 偏正复句中的语序调整
1.20.2 定语序
1.20.3 状语序
1.21 正反、反正译法
1.21.1 反说正译
1.21.2 否定转移引起正反译
1.21.3 修辞需要的正反译
1.22 拆、并句法
1.22.1 拆译法
1.22.2 并句法

第2章 汉英科技翻译实例
2.1 科学技术和科学方法
第1篇 科学态度(1)
第2篇 科学态度(2)
第3篇 科学研究的方法
(1)步骤
(2)观察和实验
(3)分类和测量
(4)定律、假设和理论
第4篇 技术(1)
第5篇 技术(2)
第6篇 科学理论的建立
第7篇 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
2.2 数学、物理、化学
第8篇 数和数学
第9篇 数学是科学的语言
第10篇 物理学的研究领域和用途(1)
第11篇 物理学的研究领域和用途(2)
第12篇 热膨胀
第13篇 能量守恒定律
第14篇 声音
第15篇 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
第16篇 电磁辐射
第17篇 光
第18篇 放射性
第19篇 物质的第四态
第20篇 酸、碱、盐
2.3 电气、电子、电信
第21篇 开关和熔断器
第22篇 电压和电流
第23篇 从真空管到晶体管
第24篇 微电子学的奇迹(1)
第25篇 微电子学的奇迹(2)
第26篇 数字电视
第27篇 电视会议的威力
第28篇 今天的电话及其未来
2.4 石化
第29篇 高性能塑料
第30篇 一种防火织物
第31篇 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
第32篇 合成材料(1)
第33篇 合成材料(2)
第34篇 石油的未来(1)
第35篇 石油的未来(2)
2.5 能源
第36篇 蒸汽锅炉
第37篇 汽轮机
第38篇 水轮机
第39篇 风能应用迅速发展
第40篇 原子能
(1)核能
(2)核裂变
(3)核反应堆
2.6 气象、环保
第41篇 卫星气象(1)
第42篇 卫星气象(2)
第43篇 地球在转暖还是在转冷(1)
第44篇 地球在转暖还是在转冷(2)
第45篇 工业污染
第46篇 现在是时候了
2.7 生物学
第47篇 科学家在地球上的一个小天地里进行生命试验
第48篇 蛋白质
第49篇 细胞(1)
第50篇 细胞(2)
2.8 天文学
第51篇 哪个是中心,是太阳还是地球
第52篇 日食和月食
第53篇 科学家是怎样解释不明飞行物的
第54篇 黑洞(1)
第55篇 黑洞(2)
2.9 土木工程
第56篇 预应力混凝土
第57篇 悬桥(1)
第58篇 悬桥(2)
第59篇 筑坝(1)
第60篇 筑坝(2)
2.10 机械设计和制造
第61篇 有色金属
第62篇 合金
第63篇 铝和铝合金
第64篇 钢的热处理
第65篇 金工车间实践
(1)什么是草图
(2)机械零件
(3)车床
(4)铣床
(5)轴承及其润滑
(6)三爪卡盘和四爪卡盘
(7)切削工具
第66篇 无损探伤(1)
第67篇 无损探伤(2)
2.11计算机
第68篇 半导体存储器和镀线存储器(1)
第69篇 半导体存储器和镀线存储器(2)
第70篇 联机实时系统(1)
第71篇 联机实时系统(2)
第72篇 向量巨型计算机
第73篇 虚拟计算机
第74篇 工程工作站(1)
第75篇 工程工作站(2)
第76篇 计算机显像(1)
第77篇 计算机显像(2)
第78篇 计算机病毒
2.12 测量控制和自动化
第79篇 液流及其测量
第80篇 气流测量
第81篇 电动液压伺服机构
第82篇 射电望远镜
第83篇 实验误差的类型
第84篇 钢铁做的人(1)
第85篇 钢铁做的人(2)
第86篇 控制论
第87篇 自动化(1)
第88篇 自动化(2)
2.13 航空航天
第89篇 螺旋桨飞机
第90篇 未来的客机
第91篇 喷气发动机
第92篇 声障
第93篇 模拟飞行训练
第94篇 空间旅行:到月球和更远的星球上去(1)
第95篇 空间旅行:到月球和更远的星球上去(2)
第96篇 天地运输系统(1)
第97篇 天地运输系统(2)
第98篇 天地运输系统(3)
第99篇 天地运输系统(4)
第100篇 中国靠长征火箭跻身航天市场
第101篇 跃向太空(1)
第102篇 跃向太空(2)
2.14 空气动力试验与研究
第103篇 《高速风洞试验》序言
第104篇 连续式风洞和暂冲式风洞
第105篇 近声速风洞和跨声速风洞
第106篇 机翼半模试验
第107篇 自由飞试验技术用于高速空气动力研究
(1)引言
(2)关于自由飞试验技术的几点一般看法
第108篇AIAA第七届计算流体动力学会议论文集导言(1)
第10g篇AIAA第七届计算流体动力学会议论文集导言(2)
2.15高新科技
第110篇 纳米科学技术的社会意义(1)
第111篇 纳米科学技术的社会意义(2)
第112篇 了解什么是多媒体(1)
第113篇 了解什么是多媒体(2)
第114篇 信息技术
第115篇 信息高速公路:从期望到现实(1)
第116篇 信息高速公路:从期望到现实(2)
第117篇 数字引擎驱动新经济的发展
第118篇 科学家培育出转基因猴
第119篇 为什么人的克隆必须永远被看成是不道德的
第120篇 谁拥有我们的基因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