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载,早在两千多年前秦始皇一统天下时期柬埔寨就已经有“秦人”出现。公元1世纪柬埔寨第一个王国——扶南建立。随着扶南逐渐强盛,柬埔寨与中国的往来也日趋频繁。相传三国时期,华人在柬埔寨已有足迹,如柬埔寨上丁省的孔明塔寺,据说就是诸葛亮的遗迹;而珠山附近的古喇族,还自称是华裔或诸葛亮南征部队的后裔。到3世纪后半叶,中柬两国为商务往来互换了使节,中国人开始在柬埔寨定居,成为柬埔寨最早的华人。据史料考证,公元7世纪下半叶,已经具有高度文明的吴哥王朝与中国盛唐之间的交往更为密切,一些华人不仅已在吴哥定居,而且还开设了极为繁华的商店。南宋时代,因中柬海上交通发达,双方贸易往来频繁,华人移居柬埔寨日渐增多。中国商人从海路运载货物到真腊经商,其中一些人购买当地土特产后便返回中国,频繁往返于两国之间,而另一些人则留在柬埔寨定居,这样,旅柬华侨数量就逐渐增加。到元代周达观写的《真腊风土记》中,多次提及有不少“唐人”在真腊侨居并结成社区。明代张樊《东西洋考》柬埔寨条(卷三)中说“真腊国离木州以木为城,是华侨聚居处”,也就是说位于海边的柬埔寨篱木,既是中国商船停泊的贸易港,又是华侨的聚居地。1434年建都金边之后,华人数量逐渐多了起来,并向首都金边移居,据1609年一位葡萄牙冒险家说,在当时金边的20000居民中,华侨就占到3000人。
柬埔寨的华侨人口迅速增加是在17世纪。明末清初,抗清失败的明朝官兵,以及不堪忍受清朝统治的中国东南部沿海人民,大量移居到湄公河三角洲一带,如广东雷州户海康县人莫敬玖(公元1654-1,735年)于清朝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首先率领亲眷、好友、随从等400余人渡海南下至柬埔寨的蛮衾地区。公元1679年,明朝广东镇守龙门水陆等地方总兵杨彦迪由于不堪忍受清朝统治,率领部下和家眷约32000余人,乘战船50余艘经越南辗转来到柬埔寨的东浦地区(今嘉定一带),在那里进行开发、经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