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阳光男孩是这样成长的:与奥巴马拥抱的中国男孩教育实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1192380
  • 作      者:
    刘文英著
  • 出 版 社 :
    新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刘文英1956年生,1978年考入大连电子学校,毕业后留校工作。38岁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做过知青、老师,从事职业教育30年、校长18年。1993年创办大连通才计算机学校。 
    几十年的教育生涯,她与学生、家长、企业密切接触。在子女教育及家庭经营中,总结出家庭教育及职业教育的经营理念:选择教育、阳光教育。 
    她集母亲、老师、校长于一身,用善良和真诚将儿子成长中的真实故事,通过实录、头脑风暴、感言等新颖的写作形式以及纯情质朴的草根语言向人们娓娓道来,揭示了家庭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种选择。阳光教育是一种更高的境界。 
    作者荣获“2010年全国家庭教育激励计划优秀个人”称号。
展开
内容介绍
  写《阳光男孩是这样成长的:与奥巴马拥抱的中国男孩教育实录》的原因再简单不过了:2009年1月19日,在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职的前一天,《大连晚报》有这样一则报道:《大连小伙早就看好奥巴马》,还刊登了该男孩与奥巴马拥抱的照片。那个男孩就是我儿子刘寅飞。当人们惊叹并问及儿子的勇气和自信由何而来时,作为母亲,我的感悟是:点滴积累,汇成细流;精彩瞬间,并非偶然。
展开
精彩书评
  我一直倡导为人父母者要有教育准备,这种准备就是为孩子在未来社会生活中贮备求生的知识与技能、与人合作的良好性情与技巧以及面对机遇来临时的正确选择……要成为一位有教育准备的家长,学习别人有效的教育经验是一条捷径。刘文英的家教心得为广大家长提供了一本鲜活生动的教材。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赵刚)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庇护,更需要引导,让他学会分析与思考。当他走向社会后,能否作出有利于他发展的正确选择,体现着家长的教育智慧。刘文英这本书,为中国的母亲开启了一扇展望科学教子的窗户。
  ——(首届全国十佳母亲提名奖获得者、全国家庭教育报告团成员 李晓凡)
展开
精彩书摘
  我们单位没有托儿所,儿子三岁以前有一段时间在社区于奶奶家托管。可能是老人怕孩子哭闹让邻居误会,就经常抱着他,而且对于他的许多要求尽量满足,这就造成了他任性、唯我独大的倾向。因为与我们的家庭教育方式有冲突,孩子每天回家后跟我们之间也会有摩擦。
  记得最清楚的一次,由于一个要求没被满足,儿子立即倒在地上打滚。这一幕把我们吓了一跳:都是在于奶奶家惯出来的。考虑到还是初犯,我们把他哄起来了,讲明道理,希望他改进。同时,我们也跟于奶奶打了招呼,要配合我们帮他改掉这个毛病。
  又过了几天,他故伎重演。倒在地上,一顿乱蹬乱踹,还伴随着大声的哭喊!此刻,我们该怎么办呢?
  头脑风暴:
  A.把孩子抱起来,询问和满足他的要求。
  B.不管,愿意咋样就咋样。
  C.打屁股或严厉呵斥。
  结果:
  A.当时会有好结果,孩子不再哭闹。但以后一旦出现任何未被满足的事儿,他都有可能通过这种方法来解决。因为他知道此法好用,并且还会逐步升级,变本加厉。
  B.给他一个思考,另寻出路;也死了这条心,不再耍赖。
  C.当时会好用,以后也会记住。风险是有可能夫妻双方有分歧,一个严厉一个心疼,同时也有暴力倾向之嫌。
  我们选择了B。
  我丈夫头也不回地走到阳台去了,我先是愣了一下,马上反应过来,“夫唱妇随”,置在地上打滚的儿子于不顾,走到阳台跟我丈夫唠起家常。
  过了一会儿,听不见哭声了。又过了一会儿,儿子悄悄走到阳台,扯扯我的衣角。我顺势摸摸他的脑袋,跟丈夫谁也没说什么,各自走开,干自己的活去了。
  儿子向家长的一次示威、耍赖,就这样在无声之中被矫正过来。以后,从未再发生这类事。
  感言:
  “打滚”是人类本能的、对欲望追求的手段。孩子是非常聪明的,这也是一种“博弈”。他在与家长进行各种尝试、探底。一次得逞,下次还会再用,且不断升级。当孩子尚小,是非观念没能建立起来的时候,家长要教导孩子。拒绝或延迟满足孩子的要求。家长的态度就是家法,就是规范。
  这件事处理的另一个精彩之处是我们夫妻间的默契。如果一个管,一个不管;一个走开,一个去扶他起来,后果是不一样的。即使是跟孩子动武,也未必能把他的毛病给矫正过来。我们的方法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看到一些父母在子女“打滚”、哭闹时束手无策,其实错在父母,错在当下。
  想想:无论从体力、精力、地位层面,哪个方面孩子不占劣势呢?一个占绝对优势的父母,竟然让一个两三岁孩子的哭闹给威胁住,多么可笑至极!况且往往孩子的一些要求是无理的。
  小的时候没有规矩,长大后再想矫正就难上加难了。我经常看到学生家长让孩子闹腾得战战兢兢,唯命是从,可这又能怪谁呢?
  有的孩子个人愿望得不到满足就采取极端方式,要么不合群,要么违纪。其实,他们在融入社会的过程中也是很痛苦的。
  子不教,父之过。儿时的小错误家长切莫听之任之。
  幼儿园里经常做拍球游戏,大球小球好不热闹。孩子的肢体协调、平衡训练,少不了拍球比赛。
  有一天,儿子回来很认真地告诉我,他拍球的纪录很低,并希望我能帮他提高。这个结果我早有心理准备,因为儿子像我,我就属于肢体协调能力差的人。小时候我的拍球、踢毽都弱于其他小朋友。
  当时,我很忙,面对孩子的这个请求,我该怎么办?
  头脑风暴:
  A.不理睬。一个小小幼儿园的游戏,不必在意,今天拍得少,过几天就拍得多了。
  B.理睬。抽空陪象子练习一下,让他有所提高。
  结果:
  A.挫伤了孩子的积极性,自信心提不起来,恐怕也不愿意融入群体当中。
  B.提升自信心,增强合群能力,孩子要强是件好事。
  我选择了B。
  我利用休息日,买了球,专门带他去人民广场学习拍球。我坐在长椅上,不时还有风沙吹过,吹乱了头发。但看见他练球的那个认真劲儿、开心劲儿,我的心里美美的。儿子这么小就知道要强、用功,我还想要什么呢?感言:
  面对孩子的求助,我在第一时间,用积极的态度和行动向他传递了家长的爱。我的陪同,增进了孩子的自信和安全感,培养了孩子的进取心。
  有的家长问过我,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不愿意上幼儿园,为什么得不到老师和小朋友的赏识,为什么不能在集体生活中得到快乐?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童年趣事
“打滚”的毛病如此改掉
练拍球
幼儿园里的意外
儿子的生日礼物
香蕉皮该扔哪
过马路当指挥官
我与儿子“抢”吃
绘画获奖
学游泳与烤鱿鱼
带孩子去该去的地方
“李阳疯狂英语”演讲会
呢称“干净孩”
美术日记

第二章 少年往事
麻将桌上的尴尬
门票风波
听写自助
初次上网
误伤同学
祸起北星
吃西瓜
亲姥爷,后姥爷
“别动,我来了”
母亲节的鲜花
制造舞台
首次演讲
“天地通”小队
闹转学
状告老师
挨批以后
潜能无限
节水的故事
参加郎朗钢琴音乐会
重走下乡路
去哈尔滨看冰灯
海南之行
一篇优秀作文的诞生
周六的休闲
读书读报好习惯
书社小会员
学钢琴
作文集
儿子的自律

第三章 父子情深
登山
对月亮的第一次“探索”
钓鱼
跟爸爸学滑冰
给爸爸过生日
学爸爸节俭
离家出走
父子冲突
失亲之痛
儿子的忠告

第四章 令人操心的中学时代
儿子的失落
换同桌
一件憾事
姑妈讲的故事
交友不当
选择志愿
破釜沉舟
定夺3万元
我偷看了儿子的日记

第五章 难以驾驭的高中阶段
融入集体
文理分班
参加创新大赛
夫妻角色扮演
首笔稿费
上网吧找儿子
家有奥迪
备考失误
首战失利
发生口角
志愿难填
“我要复读”
两分之差
假日打工

第六章 短暂的国内大学生涯
虎落平阳
听白岩松报告
转学
校园代理商
为朋友饯行
是否出国
“新东方”之行
与老外同行
三考托福
办理出国
儿子是个热心肠
独自签证
这话咋说
飞向美国

第七章 美国轶事
与谁为邻
在美国打工
中秋晚会
七考驾照
违章驾驶
儿子的心愿
饺子馆里的感悟
自我保护
回美国前夜
晦气的演讲
为中国人争光
当上助教
竞选学生会主席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