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怎样成为好父母.1,戒掉爱中的伤害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5952967
  • 作      者:
    马宁著
  • 出 版 社 :
    广东科技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爱中的伤害:知道你是爱我的/但当我面对你,还是有着莫名的痛/揉在爱中的伤害/让我在思念的同时/不敢靠近你;
  ◆爱的迷失:我不是不爱你/是我不知道我们发生了什么/因此也不知道该怎么做/慌张中,我丢失了自己/也丢失了你;
  ◆爱的邀请:那些伤害已是经年累月/它们交织在我爱的血肉中/我用时间和灵魂最深处的恳求/请你,为他们送行;
  ◆爱的陪伴:当你碰触我的真实/我的慌乱开始安静/当你接收我的脆弱/我的内在开始坚强/当你允许我的哭泣/我的智慧找到跌倒的原因/当下,你让我和自己在一起;
  ◆爱的聆听:当我藏在角落中独自疗伤/你一眼看到了我/用合着阳光的问候,融化我孤独的无奈/甚至在我拒绝之后/你依然慈爱地关注着我/备以张开的双臂,等待我随时的需要/我知道,这就是爱;
  ◆爱的回归:你说魔法棒就在我的心中/当我相信我的内在有无上智慧/奇迹就会在我面前展现/你让我看到我的善良、我的美/还有我的智慧和我的信心/因此我知道,我值得被爱、也天生懂得如何爱/世界在我的眼中绽放/是我创造了绽放的世界。
  全球华人界享有极高知名度的身心灵作家张德芬女士,脍炙人口电视连续剧《家有儿女》总编剧李建宏女士,奥运著名建筑水立方总设计师赵小钧先生。
  来自受伤的心灵:在治疗中,我看到所有的伤痛下,都深深隐藏着一个爱和被爱的需要。
  100位父母在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呈现: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
展开
作者简介
  马宁,国际EAP协会认证企业EAP项目导师,国家高级心理咨询师,家庭系统关系治疗师,中国教育部及教育学会“全脑教育”,十五课题组子课题负责人,广州三木心灵动力系统研究发展中心,首席心灵导师。 
    马宁长期专注完形心理学、积极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系统排列、催眠治疗、团体治疗等各种心理技术的研究和运用,同时结合了中国古老哲学和传统文化的精髓,将丰富的心理学观念深入浅出地呈现出来,在表现形式上更具中国特色,实用性更强。 
    马宁所设计的各种关系类、认知类和情绪管理类的课程及讲座,涉及孩子和成人成长的几十个话题,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在全国各地进行员工心理辅导和潜能的训练,涉及国家司法机关、政府机关、金融系统(保险、银行)以及其他各类企事业单位。
展开
内容介绍
  屈指数来,我和马宁已经认识快5年了。那时,我一边埋头创作电视剧《家有儿女》第二个100集的剧本,一边在摸索着怎样当好妈妈这一角色。本来自恃有点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从来没有担心过自己与儿子的沟通会出问题。可随着儿子3岁时进入第一个叛逆期,“我不、我就不”成为小家伙的口头禅。为了他,经常搞得我们夫妻俩斗气,家庭差点不和睦。有段时间我甚至怀疑孩子是不是得了多动症,所以才与其他正常的孩子有不同。
  100位父母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呈现: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
展开
精彩书评
  《戒掉爱中的伤害》是为人父母必读的一本指南。
    为什么在亲子关系中,光有爱还是不够的?有多少亲子关系(还有亲密关系!)都是因为缺乏沟通的技巧而受到了损害,本书提供了一些实用有效的方法,可以立刻上手!最后,作者提出了戒掉爱中的伤害的两大法则:引导和保护,这真是说出了天下所有孩子的心声。我们都是由孩子长大成人的,这个需求到今日仍然历久不衰。如果我们小时候没有得到足够的引导和保护,那么,现在就是在你孩子身上实践的最好时机。在给予的同时,我们也满足了自己内在的那份需要,疗愈了童年的遗憾! 
    ——身心灵作家  张德芬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看到爱巾的伤害
  第一节  爱中的伤害——安全感的流失
  被遗弃在爱的海洋中的心理孤儿。
  在众多的家庭关系调整中,我看到了父母在教养孩子方面的无助:
  “马老师,我们把所有的感情都倾注在孩子身上了,可是现在他却要休学,并且说他恨我,我到底做错了什么?”
  “马老师,我的小孩跟人说话没有两句,不舒服就动手打人,小孩子都不愿和他玩,这可怎么整?”
  “马老师,这个孩子每天学习磨磨蹭蹭,需要我不停地催她,怎样可以让她学习得自觉点?”
  “马老师,我的小孩在学校,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私自把裤脚改小,老师说他,他竟然回骂老师!像这样的事情很多,我经常被老师喊去学校,这可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马老师,没有孩子的时候,我和老公的关系还是挺好的,但自从多了个孩子,尤其是孩子5岁以后,家里都快没法呆了,为了这个孩子,我、老公、公公和婆婆的关系越来越僵!老人太溺爱孩子,我们想让孩子闯荡一下,每一次都搞得焦头烂额的,这可怎么办是好?”
  “马老师,我先生工作很忙,现在孩子对父亲的意见很大,见面都不喊爸爸,怎么办?”
  父母们心痛:
  孩子们为什么会这样?
  为什么父母努力了一辈子,好不容易把孩子的生活条件改善了,孩子们怎么会这样不争气?
  为什么把所有的爱都给了他,从小用心疼爱养大的孩子,变成这个样子?
  为什么孩子的发展状况和父母努力的方向偏差这么大呢?
  在很多的家庭中,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把爱的焦点都给了孩子,结果却出现了很多让长辈们费解的问题:
  6岁以下孩子常见行为问题:不高兴的时候不说话直接动手打人,见人不打招呼,不买东西当街哭闹,喜欢吃独食。
  6岁以上孩子常见行为问题:顶嘴、撒谎、叛逆、自私、磨蹭、注意力差、协调力差、主动性弱、抗挫折力弱、团队意识差、不尊敬大人、偷钱。
  现在离家出走、休学、和老师对立、打架、参与学校暴力的中学生的数量在逐年增加。
  大学期间,许多大学生依然抗挫折能力差、缺乏感恩心、动手能力差、对未来没有方向!
  有的孩子在长辈和父母多重的爱护下却产生了轻生的想法。据统计,中国每年自杀人数计28万左右。
  父母们忙着解决孩子的发展方向,忙着解决孩子面临的各种生活、成长的现实问题,不停地付出,换来的却是孩子的不理解、不配合、对抗,甚至自我放弃。
  面对父母们的种种无助和困惑,本书希望能为父母们提供一些实用、可操作性的方法。不过,解决问题之前首先要知道问题的背后发生了什么?
  一、每个行为背后都有一个心理原因
  每个行为背后都有它的原因!
  中国有句古话说:“菩萨怕因、凡人怕果”。普通人对于发生的事件,总是想就事情解决事情,结果这一次压下去了,下一次又出来了。所以,在解决问题之前,先去寻找问题背后的原因,解决掉了原因,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就好比,一个婴儿哭了,父母会去想他为什么哭?是饿了还是要大小便了?核实之后,解决起因,哭泣自然就停止了。但是孩子长大,父母这种思维却极少使用。孩子哭了,恨不得捂住他的嘴!孩子不想上学了,父母更多的是紧张和担心,却很少和孩子共同探讨“不想上学”后面隐藏着的真正原因!
  如果只从行为上去调整,很可能是这次好了下次又出新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又出现类似的问题。
  袋鼠与笼子
  有一天,动物园管理员发现袋鼠从笼子里跑出来了,于是开会讨论,一致认为是笼子的高度过低。他们决定将笼子的高度由原来的10米加高到20米。结果不久发现袋鼠还是跑到外面来,他们又决定再将高度加高到30米。没想到没过多久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管理员们大为紧张,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将笼子的高度加高到50米。
  长颈鹿和几只袋鼠在闲聊。“你们看,他们会不会再继续加高你们的笼子?”长颈鹿问。
  “很难说。”袋鼠说:“如果他们再继续忘记关门的话!”
  如果父母没有找到孩子问题行为的根源就忙于纠错,难免会做无用功,甚至起反作用!
  要想长远地调整孩子的行为,最好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再用合适的方式去解决原因的产生,在父母看来孩子的不恰当行为自然就停止了。
  有三个因素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作为执行者的身体、作为情感和感知中枢的心理、作为思维中枢的大脑。
  孩子发烧了,身体的不舒服会导致他啼哭,这是身体对行为的影响。
  孩子失去了心爱的小狗,他的内心会非常难过,导致一个下午不吃饭的行为,这是心理对行为的影响。
  孩子认为自己能够搭建好自己的积木,他拒绝妈妈的帮助,产生用手推开妈妈的行为,这是思维认知对行为的影响。
  这三个因素都会影响孩子的行为,几乎是同时在起作用。如何看待这三者间的关系呢?哪种因素产生的影响最大呢?
  大部分父母会认为,头脑对行为的影响是最大的!因为看起来每天做的任何行为都是头脑决定的。也有人认为,身体的影响最为重要,当身体虚弱的时候,他很难去做一些高难度、重大的工作!只有极少数的人认为!一个人的心理对行为的影响才是最大的!
  古希腊的哲学家在很早以前就将三者做了一个比喻:
  一匹马拉着马车在奔跑,很得意,因为它觉得是它带着整个车辆在奔跑。忽然间,它身上的缰绳被身后的马车夫拉动,一边的身体变得绷紧,于是连忙朝这一边转弯!它才想起虽然它在奔跑,但方向是由马车夫来指定的!
  一路上,马车夫不断调整着马的奔跑方向,直到车内坐着的主人说话了:“就到这里,停下来吧!”这时候,马车夫拉动缰绳,让马车停了下来!
  在这段旅途中,马、马车夫、主人分别代表了我们的身体、头脑和心灵,它们共同促成了这段旅途。谁的影响力最大,不用说也看到了!所以,千万要重视心灵力量的强大影响。
  人生最陕乐的两件事就是:
  (1)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2)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
  生命中所有的行动和心理活动,都围绕着如何成就自我价值、如何拥有良好的关系来进行的。亲子教育也一样!
  因此,本书将从孩子个人能力的发展和亲子关系的良好发展两个角度,分析父母对孩子付出的各种表现形式的爱,会取得什么样的效果,以及如何更好地提升两部分的共同发展。
展开
目录
导读
第一章 看到爱巾的伤害知道你是爱我的,但当我面对你,还是有着莫名的痛。揉在爱中的伤害,让我在思念的同时,不敢靠近你。
第一节 爱中的伤害——安全感的流失
第二节 “残酷”的父母——模糊的精神疆界
第三节 灵魂出壳的孩子——忽略孩子内在精神需求
回顾一下

第二章 安全感流失引起孩子的行为变化我不是不爱你,是我不知道我们发生了什么,因此也不知道该怎么做,慌张中,我丢失了自己,也丢失了你。
第一节 缺少心理认同感与被动学习
第二节 缺少心理自由度导致的不自知和不自信
第三节 缺少心理成长导致的依赖和软弱
第四节 缺少心理关注度导致的行为失常和自暴自弃
第五节 缺少心理亲密度导致的早恋、网瘾
回顾一下

第三章 剥开爱中的伤害
那些伤害已是经年累月,它们交织在我爱的血肉中,我用时间和灵魂最深处的恳求,请你,为他们送行。
第一节 情绪是精神疆界的外在呈现
第二节 通过有形行为看到无形内在
第三节 划分彼此的精神疆界
回顾一下

第四章 帮助孩子找到问题根源——陪伴式聆听当你碰触我的真实,我的慌乱开始安静;当你接收我的脆弱,我的内在开始坚强;当你允许我的哭泣,我的智慧找到跌倒的原因。当下,你让我和自己在一起。
第一节 不恰当的协助模式
第二节 舒缓了情绪,调整行为才更有效
第三节 找到孩子情绪后面真正的问题
第四节 不适合陪伴式聆听的几种情况
回顾一下

第五章 让孩子愿意接受父母的帮助——主动式聆听当我藏在角落中独自疗伤,你一眼看到了我,用含着阳光的问候,融化我孤独的无奈,甚至在我拒绝之后,你依然慈爱地关注着我,备以张开的双臂,等待我随时的需要,我知道,这就是爱。
第一节 语气表情和肢体语言
第二节 “主动式聆听”邀请孩子分享问题
第三节 孩子发脾气,如何继续谈话
第四节 等待孩子主动打开关闭的门
回顾一下

第六章 用爱引导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引导式聆听你在那里,我在这里;你是我的镜子,让我看到自己;看到我当下的力量,看到我要去的方向。
第一节 用聆听来引导孩子的内心
第二节 引导孩子进行自发性学习总结
第三节 引导孩子进行自我日常行为管理
第四节 引导孩子正确认知学校规则
第五节 让孩子学会平衡“谦让”和“争取”
第六节 引导孩子正确认知与其他家庭成员的冲突
第七节 外国老师教授《灰姑娘》
回顾一下

第七章 陪同孩子成就梦想——摊进式表述你说魔法棒就在我的心中,当我相信我的内在有无上智慧,奇迹就会在我面前展现;你让我看到我的善良、我的美,还有我的智慧和我的信心;因此我知道,我值得被爱、也天生懂得如何爱。世界在我的眼中绽放,是我创造了绽放的世界。
第一节 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孩子
第二节 给孩子成就梦想的勇气和信心
第三节 分享孩子的喜悦
回顾一下

第八章 两人法则戚掉爱中的伤害我的每一丝痛楚都被触摸,我的每一个愿望都被祝福,我被全然地接受和呵护。我始终安然如一,我始终美好如一,我始终圆满如一,当下,我和你的爱全然地在一起。
第一节 引导法则
第二节 保护法则
回顾一下
总述
代后记
《圣经》竹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