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敏当年力荐扩招的几大理由是:(1)当时中国的大学生数量远低于同等发展程度国家的水平,我国18-22岁适龄青年入学率仅为4%,而菲律宾31%,泰国37%;(2)1998年国企改革,大量下岗工人进入就业市场,如果大量年轻人参与竞争,就业将面临恶性局面;(3)国家提出保持经济增长8%目标,扩招前经济增长率为7.8%,急需扩大内需,教育被认为是老百姓需求最大的对象;(4)当时高校平均一个教师仅带7个学生,有能力消化扩招;(5)高等教育的普及事关中华民族的整体振兴。
经多次讨论,国家最后决定在1999年大学招生达131万,比1998年增长21%,这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政府主动安排增加招生最多的一次。后来觉得幅度还不够大,几年后增至47%。由此,中国的高等教育在扩大内需的背景下,以一个急转弯走上了大众化道路。
随后几年,普通本专科年招生数从扩招前1998年的108万,一路飙升到2008年的600万;扩招10年累计招生约为4010万,占改革开放30年以来招生总数的75%。
据统计,2001年全国设有法学本科专业的高等学校还只有292所,但是到2005年就增长到559所,到2008年11月全国共有634.所法学院系。2007年,全国招收法学专业本科生11万人,专科生约9万人,博士生200多人,硕士生2万5千人,总共合计约22万人。三十年的时间,全国法学专业招生人数从1977年的223人到2007年的20万人数增长了约1000倍。从1998年到2008年的十年时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9.8%提高到23%,目前,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达1800万,规模居世界第一。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