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科学与工程教育创新:战略、模式与对策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280183
  • 作      者:
    邹晓东等编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众多中国科学院院士和国内一流科学与工程教育专家扛鼎之作<br>    系统综述我国科学与工程教育的历史成就及所面临的严峻挑战<br>    全面总结国际科学与工程教育创新的宝贵经验及可借鉴的启示<br>    切实提出我国科学与工程教育创新的根本途径、行动纲领及对策
展开
内容介绍
    高素质、创新型的科技人力资源,不但是实施科教强国战略与人才强国战略的第一战略资源,也是推动国家科技事业发展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关乎自主创新战略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成败。《科学与工程教育创新:战略、模式与对策》提出,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科学与工程教育创新必须坚持融科技、经济、社会和教育于一体的集成创新战略,必须尽快建立起与国家战略、发展模式和社会需求相适应的科学与工程教育创新系统,并通过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和培养模式的综合创新来实现战略创新、学科创新与模式创新。此外,《科学与工程教育创新:战略、模式与对策》还对如何鼓励高校实现科学与工程教育综合创新、坚持多样化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分类管理和鼓励特色办学、全面增强师资队伍的实践意识和能力、构筑产学合作教育联盟、为高素质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多样化的实践通道、依托跨学科创新来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全力推进国际化教育等重要内容进行了深入阐述。<br>    《科学与工程教育创新:战略、模式与对策》可供科学与工程教育领域的部门领导、专家学者,以及所有关心我国科学与工程教育创新的人士阅读和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三,但在经济结构与发展质量上国家科技事业发展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关乎自主创新战略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成败。造就和培养一大批高素质、创新型科技人才,是当前我国最关键的国家基础性工程之一。拥有一批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和工程科技领军人才,是我国成为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标志之一。科学与工程教育创新的重要性,源于科技与工程活动的重要性。科学与工程教育的直接成果就是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科技创新和国防建设源源不断地输送各类高素质、创新型科技人才,以及相应的先进理念、精神文化和科技成果。因此,科学与工程教育创新是国家层面的战略工程,高素质、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对于创新型国家建设起着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性和引领性的作用。所以,能否造就一支知识结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俱佳,具有创新能力、领导潜质、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能在未来重大科学与工程领域发挥关键作用的科技队伍,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仍有较大差距。在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战略转变中,坚持自主创新战略是我国中长期发展的战略性举措与重中之重。高素质、创新型的科技人力资源,不但是实施科教强国战略与人才强国战略的第一战略资源,也是推动,关乎我国自主创新战略实施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成败。<br>    尽管我国科学与工程教育存在许多问题,面临各种挑战,但同时也正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这些机遇主要是在仔细分析国内外形势,工业化发展需求,高素质、创新型科技人才和科技领军人物短缺现状等因素的情况下得出的(李晓强,2008)。首先,国家层面已经充分重视科技人力资源的开发和能力建设,把与国家战略相符的人才支撑工作摆上了前所未有的国家战略高度(图1.1 )。<br>    首先,我国已经进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局势下,国家层面的多次重要会议都逐渐明确了人才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第一战略资源。
展开
目录
前言<br>第一章 我国科学与工程教育现状与问题<br>1.1 科学与工程教育创新的意义<br>1.2 我国科学与工程教育发展现状<br>1.3 我国科学与工程教育问题所在<br>1.4 我国科学与工程教育改革建议<br><br>第二章 科学与工程教育基本数据国际比较<br>2.1 大学本科适龄人口的变动趋势<br>2.2 国际留学生的变动趋势<br>2.3 不同学科领域毕业状况比较<br>2.4 科学与工程教育领域的就读状况<br>2.5 科学与工程教育博士学位国际比较<br>2.6 科学与工程教育基本数据国际比较借鉴启示<br><br>第三章 战略创新的范例与借鉴<br>3.1 世界科学与工程教育改革的创新浪潮<br>3.2 美国科学与工程教育创新的范式转型<br>3.3 美国科学与工程教育创新的战略计划<br>3.4 美国科学与工程教育创新的学科集成<br>3.5 科学与工程教育的可持续创新<br>3.6 我国科学与工程教育战略创新的必然选择<br><br>第四章 学科创新的实例与启示<br>4.1 面向科技前沿兴办尖端学科<br>4.2 面向现实问题重建传统学科<br>4.3 面向学科会聚强化集成创新<br><br>第五章 模式创新的探索与实践<br>5.1 科学与工程教育的模式创新:归纳式教学<br>5.2 科学与工程教育的模式创新:PBL问题式学习<br>5.3 科学与工程教育的模式创新:CDIO工程教育改革<br><br>第六章 综合工程教育:一种改革创新试验<br>6.1 综合工程教育改革的历史背景<br>6.2 综合工程教育改革的历史实践<br>6.3 高素质、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br>参考文献<br>附录1 科学与工程教育创新代表性文献调查<br>附录2 《工程教育再思考:CDIO方式》简要介绍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