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学位论文是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西方大学写作文、搞答辩的历史多说有600年之久,中国的科举由隋兴至清亡至少达1200年之数,但两者都少不了先写之后评之的基本考量模式。所以尽管体制不同,但是论文写作与考量的基本方式还是一样的。虽然,在古今中外的这些关乎考生命运的写作事件里,作者的动机与目的之间一直存在着含混与偷换,即:为什么写?是为了获得学位证书?还是为了阐明学术真理?<br> 动机不能变成手段,更不能当作目的。<br> 所有教育的内容都在明理,所有学习的目的都是学知识、学做事、学做人,可是为什么一到写学位论文就变成了换取学位证书的手段了呢?显然,这里面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动机而不是目的。<br> 可想而知,如果把一件事情的动机当作手段来用,当成目的去追求,那就成了舍本逐末。这不仅是认识错误、逻辑错误,也是一种程序错误。但在当下的“学位论文”写作中,往往会兼具上述三种错误于一身,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br> 当然,有的人会利用写学位论文的机会,发表自己的集批判性、创新性和建设性于一身的学术见解并获通过。另有一些人则将学位论文的写作目的锁定在“通过”上,其中甚至包括少数研究生导师,他们也把“通过”作为指导学位论文的基本标准。须知,为人师表者与真心求学者,是不可以存了这种念头的。因为,那一个苟且的“过”字,正是“学术腐败”、“身名俱裂”的发端。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