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约束力和约束反力 约束是指物体位移时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的现象。约束加给被约束物体的力称为约束力或约束反力。
约束力是通过约束与被约束物体之间的相互接触而产生的,这种接触力的特征与接触面的物理性质和约束的结构形式有关。为了使人造冠获得大的固位力而不致从牙体上脱落,通常将牙体预备成一定的几何形状,限制人造冠的运动方向,只允许其在某一方向的就位与脱位,并合理设计沟、洞、钉洞等以增大约束力。
(二)摩擦力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在滑动或有相对滑动趋势时,其接触面就产生彼此阻碍滑动的力称为摩擦力。当外力不大,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有相对滑动趋势时所产生的摩擦力成为静摩擦力。摩擦力是约束力在切线方向的分力。当外力增大到某一定值时,物体处于将要滑动而尚未滑动的临界状态,此时只要外力稍大一点或受到环境的任何困扰,物体即开始滑动。
影响摩擦力的主要因素有:
1.摩擦力的大小与两物体间所受的正压力成正比正压力越大,摩擦力也越大。
2.摩擦力的大小与两接触物体材料的性质及表面粗糙度有关表面较粗糙时,其摩擦力也较大。摩擦系数大的物体,产生的摩擦力也大。因此要求人造冠与预备后的患牙的接触面应适当粗糙。
3.摩擦力与牙外形及洞形的几何形状有关轴壁越接近平行,修复体与轴壁越密贴,则受的约束越严格,脱位力的方向就常与轴壁间形成一定的角度,产生摩擦力的机会就越多;轴壁越向<牙合>端内收,产生摩擦力的机会就越少。因此利用面、沟、钉洞、洞、根管等固位时,应尽量使其轴壁相互平行,已达到良好的固位效果。
(三)粘结力 粘结力是指粘结剂与被粘接物体界面上分子间的结合力。
修复体的固位作用,主要依靠患牙预备后所形成的固位形,以及预备完成的修复体与患牙密合而产生的摩擦力。粘固剂是修复体与预备后的患牙之间的密封剂,粘固剂的微突一面进入修复体表面不规则的微小孔隙中,另一面进入不规则的牙釉质表面或牙本质小管内,而达到粘固作用,这是一种机械的结合或相互锁合,有防止与戴人道相反方向脱位的作用。粘固剂在修复体的固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影响粘结力的因素有:
1.粘结力与粘接面积成正比在同样情况下,粘结面积越大,粘结力越强。
2.粘结力与粘固剂的厚度成反比粘固剂厚粘结力反而小,要求两粘结面尽量密合。
3.粘结面适当粗糙可增强粘结力两粘结面不但要紧密吻合,而且表面应有适当的粗糙度,以加强机械的嵌合、扣锁。
4.粘结面要保持清洁没有水分、油质、唾液等异物的干燥粘结面才能保证粘结力。
5.粘固剂调拌的稠度应适当粘固剂过稀或过稠都影响粘结力。常用的磷酸锌粘固剂其稠度以调拌刀沾其粘固剂时成丝状为宜。过稀则粘结力与抗压碎力均差,而且游离磷酸会刺激牙髓;.过稠则缺乏粘结力,且可能造成修复体不易就位。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