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口腔医师应试指导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11369670
  • 作      者:
    本书专家组编
  • 出 版 社 :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全新考纲
  全新改版
  权威执考
  全面覆盖
展开
内容介绍
  《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指定用书:口腔医师应试指导(2014)》紧密结合口腔临床工作实际;内容涵盖当前考生从事口腔临床工作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真正考核出考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处理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机制的有机结合。
展开
精彩书摘
  (一)约束力和约束反力 约束是指物体位移时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的现象。约束加给被约束物体的力称为约束力或约束反力。
  约束力是通过约束与被约束物体之间的相互接触而产生的,这种接触力的特征与接触面的物理性质和约束的结构形式有关。为了使人造冠获得大的固位力而不致从牙体上脱落,通常将牙体预备成一定的几何形状,限制人造冠的运动方向,只允许其在某一方向的就位与脱位,并合理设计沟、洞、钉洞等以增大约束力。
  (二)摩擦力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在滑动或有相对滑动趋势时,其接触面就产生彼此阻碍滑动的力称为摩擦力。当外力不大,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有相对滑动趋势时所产生的摩擦力成为静摩擦力。摩擦力是约束力在切线方向的分力。当外力增大到某一定值时,物体处于将要滑动而尚未滑动的临界状态,此时只要外力稍大一点或受到环境的任何困扰,物体即开始滑动。
  影响摩擦力的主要因素有:
  1.摩擦力的大小与两物体间所受的正压力成正比正压力越大,摩擦力也越大。
  2.摩擦力的大小与两接触物体材料的性质及表面粗糙度有关表面较粗糙时,其摩擦力也较大。摩擦系数大的物体,产生的摩擦力也大。因此要求人造冠与预备后的患牙的接触面应适当粗糙。
  3.摩擦力与牙外形及洞形的几何形状有关轴壁越接近平行,修复体与轴壁越密贴,则受的约束越严格,脱位力的方向就常与轴壁间形成一定的角度,产生摩擦力的机会就越多;轴壁越向<牙合>端内收,产生摩擦力的机会就越少。因此利用面、沟、钉洞、洞、根管等固位时,应尽量使其轴壁相互平行,已达到良好的固位效果。
  (三)粘结力 粘结力是指粘结剂与被粘接物体界面上分子间的结合力。
  修复体的固位作用,主要依靠患牙预备后所形成的固位形,以及预备完成的修复体与患牙密合而产生的摩擦力。粘固剂是修复体与预备后的患牙之间的密封剂,粘固剂的微突一面进入修复体表面不规则的微小孔隙中,另一面进入不规则的牙釉质表面或牙本质小管内,而达到粘固作用,这是一种机械的结合或相互锁合,有防止与戴人道相反方向脱位的作用。粘固剂在修复体的固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影响粘结力的因素有:
  1.粘结力与粘接面积成正比在同样情况下,粘结面积越大,粘结力越强。
  2.粘结力与粘固剂的厚度成反比粘固剂厚粘结力反而小,要求两粘结面尽量密合。
  3.粘结面适当粗糙可增强粘结力两粘结面不但要紧密吻合,而且表面应有适当的粗糙度,以加强机械的嵌合、扣锁。
  4.粘结面要保持清洁没有水分、油质、唾液等异物的干燥粘结面才能保证粘结力。
  5.粘固剂调拌的稠度应适当粘固剂过稀或过稠都影响粘结力。常用的磷酸锌粘固剂其稠度以调拌刀沾其粘固剂时成丝状为宜。过稀则粘结力与抗压碎力均差,而且游离磷酸会刺激牙髓;.过稠则缺乏粘结力,且可能造成修复体不易就位。
  ……
展开
目录
第一部分 基础医学综合
口腔医学专业基础
第一篇 口腔组织病理学
第一单元 牙体组织
第二单元 牙周组织
第三单元 口腔黏膜
第四单元 涎腺
第五单元 口腔颌面部发育
第六单元 牙的发育
第七单元 牙的发育异常
第八单元 龋病
第九单元 牙髓病
第十单元 根尖周病
第十一单元 牙周组织疾病
第十二单元 口腔黏膜病
第十三单元 颌骨疾病
第十四单元 涎腺疾病
第十五单元 口腔颌面部囊肿
第十六单元 牙源性肿瘤
第十七单元 其他肿瘤及瘤样病变
第二篇 口腔解剖生理学
第一单元 牙体解剖生理
第二单元 <牙合>与颌位
第三单元 口腔颌面颈部解剖
第四单元 口腔生理功能
医学基础
第三篇 生物化学
第一单元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第二单元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第三单元 酶
第四单元 糖代谢
第五单元 生物氧化
第六单元 脂类代谢
第七单元 氨基酸代谢
第八单元 核苷酸代谢
第九单元 遗传信息的传递
第十单元 蛋白质生物合成
第十一单元 基因表达调控
第十二单元 信号转导
第十三单元 重组DNA技术
第十四单元 癌基因与抑癌基因
第十五单元 血液生化
第十六单元 肝生化
第十七单元 维生素
第四篇 医学微生物学
第一单元 微生物的基本概念
第二单元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第三单元 细菌的生理
第四单元 消毒与灭菌
第五单元 噬菌体
第六单元 细菌遗传与变异
第七单元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第八单元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
防治原则
第九单元 病原性球菌
第十单元 肠道杆菌
第十一单元 弧菌属
第十二单元 厌氧性杆菌
第十三单元 棒状杆菌属
第十四单元 分枝杆菌属
第十五单元 放线菌属和奴卡菌属
第十六单元 动物源性细菌
第十七单元 其他细菌
第十八单元 支原体
第十九单元 立克次体
第二十单元 衣原体
第二十一单元 螺旋体
第二十二单元 真菌
第二十三单元 病毒的基本性状
第二十四单元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第二十五单元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
法及防治原则
第二十六单元 呼吸道病毒
第二十七单元 肠道病毒
第二十八单元 肝炎病毒
第二十九单元 虫媒病毒
第三十单元 出血热病毒
第三十一单元 疱疹病毒
第三十二单元 反转录病毒
第三十三单元 其他病毒
第三十四单元 亚病毒
第五篇 医学免疫学
第一单元 绪论
第二单元 抗原
第三单元 免疫器官
第四单元 免疫细胞
第五单元 免疫球蛋白
第六单元 补体系统
第七单元 细胞因子
第八单元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第九单元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产物
第十单元 免疫应答
第十一单元 黏膜免疫
第十二单元 免疫耐受
第十三单元 抗感染免疫
第十四单元 超敏反应
第十五单元 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第十六单元 免疫缺陷病
第十七单元 胂瘤免疫
第十八单元 移植免疫
第十九单元 免疫学检测技术
第二十单元 免疫学防治
第六篇 药理学
第一单元 药物效应动力学
第二单元 药物代谢动力学
第三单元 胆碱受体激动药
第四单元 抗胆碱酯酶药和胆碱酯酶复活药
第五单元 M胆碱受体阻断药
第六单元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第七单元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第八单元 局部麻醉药
第九单元 镇静催眠药
第十单元 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
第十一单元 抗帕金森病药
第十二单元 抗精神失常药
第十三单元 镇痛药
第十四单元 解热镇痛抗炎药
第十五单元 钙拮抗药
第十六单元 抗心律失常药
第十七单元 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
第十八单元 抗心绞痛药
第十九单元 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第二十单元 抗高血压药
第二十一单元 利尿药
第二十二单元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
第二十三单元 组胺受体阻断药
第二十四单元 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
第二十五单元 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
第二十六单元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
第二部分 医学人文综合
第三部分 预防医学综合
第四部分 临床医学综合
第五部分 口腔临床医学综合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