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应试指南:药学专业知识(2)》由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组织全国知名专家、教授组成的编审委员会编写,内容紧扣新版考试大纲,力求反映新版考试大纲所有考试要点,有较强的指导性及适用性。既是应试人员备考和各单位开展考前培训必备用书,也可供高等医药院校师生和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第一章 绪论
一、剂型、制剂和药剂学的概念
(一)剂型的概念
由于化学合成、植物提取或生物技术所制得的各种药物一般是粉末状的、结晶状的或者是浸膏状态,所以病人是无法直接使用的。因此,有必要将这些粉末状的、结晶状的或者是浸膏状态的药物加工成便于病人使用的给药形式(如丸剂、冲剂、片剂、膜剂、栓剂、软膏剂、胶囊剂、气雾剂、滴鼻剂、乳剂等),这些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成的药物应用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dosageform)。
(二)制剂的概念
根据临床需要和用药目的不同,同一种药物可以制成不同的剂型,例如左旋氧氟沙星可制成片剂供口服给药,也可制成注射剂用于静脉给药,还可以制成滴眼剂眼部给药;同一种剂型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药物,如片剂中有青霉素V钾片、非洛地平缓释片、红霉素片、格列齐特片、硝苯地平控释片、头孢拉定片、左旋氧氟沙星片、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注射剂中有头孢拉定注射液、甲硝唑注射液、左旋氧氟沙星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等,因此,在各种剂型中都包含有许多不同的具体品种,我们将其称为药物制剂,亦即:根据药典或药政管理部门批准的标准、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成的药物应用形式的具体品种,称为药物制剂,简称制剂(preparations)。应当说明的是,凡按医师处方专为某一病人调制的并确切指明具体用法、用量的药剂称为方剂,方剂一般是在医院药房中调配制备的,研究方剂的调制理论、技术和应用的科学称为调剂学。
(三)药剂学的概念
药剂学(pharmaceutics)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为了便于理解这一概念,我们将其内涵分成如下三个层次加以具体的阐述:第一,药剂学所研究的对象是药物制剂;第二,药剂学的研究内容有: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5个方面;第三,药剂学是一门综合性技术科学。
我们已经明确了药剂学的研究对象————药物制剂的确切含义,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药剂学的研究内容:对于任何一个药物制剂的生产制造,都必然涉及有关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5个方面的问题。我们可以设想,当要研制一种药物的注射剂时,我们要首先研究或改善这种药物的水溶性、要考察它在水中是否稳定等,这些都属于基本理论的研究范畴;下一步我们就要进行处方设计的有关工作,例如该注射剂中应该加入多少毫升水、加入哪种有助于药物稳定性的抗氧化剂、pH值应如何调节等等;进一步地,我们就要开展有关制备工艺的研究,例如药物的粉碎方法、药液的配制与过滤、怎样进行灌装、灭菌及其质量控制;最后,该注射剂的合理应用问题必须在有关研究的基础上,由我们明确地写在使用说明书中,如: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每次若干毫升、每日几次等等。因此,药剂学的研究内容理所当然地包括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5个方面的问题。从以上的论述中我们还可以很清楚地看出:药剂学的研究涉及到许多相关的学科,从数学、化学、物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药理学、物理化学到化工原理以及机械设备等,因此说药剂学是一门综合性技术科学。
二、剂型的重要性与分类
(一)剂型的重要性
药物剂型与给药途径、临床治疗效果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现分述如下。
1给药途径与药物剂型纵观人体,我们可以找到数十个给药途径,它们是:口腔、舌下、颊部、胃肠道、直肠、子宫、阴道、尿道、耳道、鼻腔、咽喉、支气管、肺部、皮内、皮下、肌肉、静脉、动脉、皮肤、眼等。
药物剂型必须根据这些给药途径的特点来制备,例如,眼黏膜给药途径以液体、半固体剂型最为方便,注射给药途径须以液体剂型使用才能实现。有些剂型可多种途径给药,如溶液剂可口服、皮肤、鼻腔、直肠等多种途径给药。总之,药物剂型必须与给药途径相适应。
2药物剂型的重要性良好的剂型可以发挥出良好的药效,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明显看出:
(1)剂型可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例如,硫酸镁口服剂型用作泻下药,但5%注射液静脉滴注,能抑制大脑中枢神经,有镇静、镇痉作用;又如依沙吖啶(ethacridine,即利凡诺)1%注射液用于中期引产,但01%~02%溶液局部涂敷有杀菌作用。
(2)剂型可改变药物的作用速度:剂型的不同,可使药物的作用速度不同,例如,注射剂、吸入气雾剂等,发挥药效很快,常用于急救;丸剂、缓控释制剂、植入剂等属长效制剂。医生可按疾病治疗的需要可选用不同作用速度的剂型。
(3)剂型可降低(或消除)药物的不良反应:氨茶碱治疗哮喘病效果很好,但有引起心跳加快的不良反应,若改成栓剂则可消除这种不良反应;缓释与控释制剂能保持血药浓度平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
(4)剂型可产生靶向作用:如静脉注射的脂质体新剂型是具有微粒结构的制剂,在体内能被网状内皮系统的巨噬细胞所吞噬,使药物在肝、脾等器官浓集性分布,即发挥出药物剂型的肝、脾靶向作用。
(5)剂型可影响疗效:固体剂型如片剂、颗粒剂、丸剂的制备工艺不同,会对药效产生显著的影响,药物晶型、药物粒子大小的不同,也可直接影响药物的释放,从而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
……
药剂学部分
药物化学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