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临床助理医师应试指导:医学综合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11369663
  • 作      者:
    本书专家组编
  • 出 版 社 :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指定用书:临床助理医师应试指导(医学结合)(2014)》根据临床医师工作流程和疾病诊治思路,按照职业素质、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基本操作、辅助检查和病例分析重新编排六部分内容,加强对临床基本功的考核。根据国内疾病谱的变化,调整了病史采集与病例分析的项目,加强对临床常见症状、常见疾病、多发病的临床思维能力进行考核,删减了专科性较强、诊断有难度的疾病。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辅助检查在疾病的诊断、治疗、疗效判断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为减少对疾病的误诊和漏诊,加强临床实验室检查和CT检查结果应用的考核。
展开
精彩书摘
  一、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态度
  人们在健康时往往能够主动去满足自己各种需要,而患病后往往无法按照通常的方式去满足需要,而且因社会角色的变化还会产生新的需要,,所以,医护人员应了解并帮助患者满足其心理需要,促进疾病的康复。
  1.患病期间的生存需要人们在身体健康时对饮食、呼吸、排泄、睡眠及躯体舒适等生存需要很容易被满足,患病后这些基本生存需要的满足则受到阻碍或威胁。不同种类的疾病及病情严重程度对生存需要的影响程度不一样。例如,吞咽障碍患者对食物需要的满足受到影响、呼吸困难患者对吸入氧气和呼出二氧化碳的需要受到影响等,不仅直接影响生理功能,对情绪也有极大影响。患者最基本的生理需要还包括解除疾病痛苦和恢复身体健康。
  2.患病期间的安全需要疾病本身就是对安全需要的威胁。患病时日常生活秩序受到干扰,患者会产生不安全感,丧失安全感常使患者害怕独处,唯恐发生意外,从而体验到深深的孤独,热切期盼亲人的呵护。
  3.社会联系和交往的需要患者需要被关心和接纳。患病住院后与亲友分离,接触新异的检查与治疗,患者特别需要医护人员和亲人的关怀、同情和理解;同时,患者人院后改变了原来的生活规律和习惯,进入到一个陌生环境,患者需要尽快地熟悉环境,被新的群体接纳,需要与病友沟通,在情感上被接纳。另外,患者需要社会联系和交往。除了与医护人员和病友交往,患者还需要与家庭成员沟通、与同事和朋友保持联系和交往。
  4.患病期间尊重的需要疾病可能干扰患者尊重需要的满足。患者常感到成为别人的负担或累赘,自信心降低,因而可能对尊重的需要会强于健康人。患者需要得到人格的尊重,需要保密隐私;另外,向患者提供与疾病有关的诊治信息及患者的知情同意,也体现了对患者的尊重。患者人院后在适应新环境中需要得到有关信息,包括了解住院生活制度、自己疾病的诊断和预后、治疗计划、手术效果以及如何配合治疗,主管的医生和护士的技术水平等。了解这些信息会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医护人员更为合作,从而有利于治疗和康复。
  5.患病时的自我成就需要患病时,最难以满足的就是自我成就的需要,主要表现在表达个性和发展个人的能力方面感到力不从心,成就感下降,特别是有些意外事故致残者,其自我成就需要受挫更严重。因此鼓励患者战胜病痛,对生活充满信心就显得尤为重要。
  患者的心理需要会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若得不到满足便会产生一些抵触行为。所以,医护人员应认识和了解患者的心理需要,根据具体患者的心身特点加以引导和解决。
  二、患者的情感和情绪活动
  (一)患者的情感活动
  1.感知觉异常在感知方面,患者的注意力由外部世界转向自身的体验和感受,感知觉的指向性、选择性及范围都相应地发生了变化。进入患者角色后,由于疾病的反应和角色的变化,患者的主观感觉异常、敏感性增强。患者对自然环境的变化,如声、光及温度等特别敏感,稍有声响就紧张不安;对躯体反应的感受性增高,尤其对自身的呼吸、血压、心跳、胃肠蠕动及体位等感觉都异常敏感,对症状的敏感性增强。由于主观感觉异常,患者还会出现时间知觉异常和空间知觉异常,有的患者甚至会出现味觉异常等现象。
  2.记忆和思维能力受损在记忆方面,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记忆力异常。一些躯体疾病伴发明显的记忆减退,如某些脑器质性病变、慢性肾衰竭等。另外,患者的思维活动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判断能力下降,猜疑心理明显,也常常影响患者对客观事物正确的判断。
  ……
展开
目录
第一部分 基础医学综合
第一篇 生物化学
第一单元 蛋白质的化学
第二单元 维生素
第三单元 酶
第四单元 糖代谢
第五单元 生物氧化
第六单元 脂类代谢
第七单元 氨基酸代谢
第八单元 核酸的结构、功能与核苷酸代谢
第九单元 肝的生物化学
第二篇 生理学
第一单元 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二单元 血液
第三单元 血液循环
第四单元 呼吸
第五单元 消化和吸收
第六单元 能量代谢和体温
第七单元 肾脏的排泄功能
第八单元 神经系统的功能
第九单元 内分泌
第十单元 生殖
第三篇 病理学
第一单元 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和修复
第二单元 局邵血液循环障碍
第三单元 炎症
第四单元 肿瘤
第五单元 心血管系统疾病
第六单元 呼吸系统疾病
第七单元 消化系统疾病
第八单元 泌尿系统疾病
第九单元 内分泌系统疾病
第十单元 乳腺及女性生殖系统疾病
第十一单元 常见传染病及寄生虫病
第四篇 药理学
第一单元 总论
第二单元 传出神经系统药
第三单元 局部麻醉药
第四单元 中枢神经系统药
第五单元 心血管系统药
第六单元 利尿药和脱水药
第七单元 抗过敏药
第八单元 呼吸系统药
第九单元 消化系统药
第十单元 子宫兴奋药
第十一单元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
第十二单元 激素类药及降血糖药
第十三单元 抗微生物药
第十四单元 抗寄生虫药

第二部分 医学人文综合
第一篇 医学心理学
第一单元 绪论
第二单元 医学心理学基础
第三单元 心理卫生
第四单元 心身疾病
第五单元 心理评估
第六单元 心理治疗
第七单元 医患关系
第八单元 患者的心理问题
第二篇 医学伦理学
第一单元 伦理学与医学伦理学
第二单元 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与规范
第三单元 医疗人际关系伦理
第四单元 临床诊疗伦理
第五单元 临终关怀与死亡的伦理
第六单元 公共卫生伦理
第七单元 医务人员的医学伦理素质的养成与行为规范
第三篇 卫生法规
第一单元 执业医师法
第二单元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
第三单元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第四单元 母婴保健法
第五单元 传染病防治法
第六单元 艾滋病防治条例
第七单元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第八单元 药品管理法
第九单元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
第十单元 处方管理办法
第十一单元 献血法
第十二单元 侵权责任法(医疗损害责任)
第十三单元 放射诊疗管理规定
第十四单元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第十五单元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第十六单元 精神卫生法
第十七单元 人体器官移植条例
第十八单元 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

第三部分 预防医学综合
第一单元 绪论
第二单元 医学统计学方法
第三单元 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
第四单元 临床预防服务
第五单元 社区公共卫生
……
第四部分 临床医学综合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