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凝血因子异常:先天性凝血异常以血友病最为多见,我国以甲型血友病多见,其病因是先天性缺乏因子Ⅷ。获得性凝血因子异常通常是其他基础疾病的并发症,如肝功能衰竭引起的出血。大量输血也可能引起稀释性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创伤早期即存在凝血病,一些临床研究推荐尽早给予输注FFP和血小板。
1)FFP适应证:①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②单个凝血因子缺乏(仅适用于无浓缩或重组凝血因子制剂可用时);③多种凝血因子缺乏,如肝病患者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④大量失血或输血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⑤口服抗凝剂过量引起的出血;⑥抗凝血酶Ⅲ缺乏;⑦DIC。
2)FFP剂量及用法:首次剂量为10~15ml/kg体重,维持剂量为5~10ml/kg体重。
3)冷沉淀适应证:①遗传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缺乏或者功能障碍;②作为浓缩或重组凝血因子制剂的替代品,用于治疗遗传性凝血因子(vW因子、因子Ⅷ、因子Ⅻ)缺乏症。
4)冷沉淀剂量及用法:常用剂量为2-3单位/10kg体重(以100mlFFP制成的冷沉淀为1单位)。用前需融化,融化后用输血器快速输注。融化后如无法立即输注,应放置室温以避免再次形成沉淀,但应在4小时以内输注。
(五)血液保护
1.血液保护的概念及意义血液保护是指通过改善生物相容性、减少血液中某些成分激活、减少血液丢失、减少血液机械性破坏、应用血液保护药物和人造血液等各种方法,降低同种异体输血需求及其风险,保护血液资源。不必要的输血既增加了输血风险,也造成了宝贵血液资源的浪费。在临床输血实践中大力开展血液保护,尽量做到少出血、少输血、不输血和自体输血,对于进一步减少输血传播疾病和输血不良反应,防止因大量输血引发的免疫抑制、术后感染和恶性肿瘤转移等并发症,保护血液资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血液保护的主要措施
(1)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科学证据已经证明,放宽输血适应证对患者不利。因此,应当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杜绝不必要的输血,既有利于保护患者,又有利于节约用血。
(2)减少失血:减少手术中不必要的出血是减少异体输血的关键措施。完善、彻底的外科止血是减少手术失血的关键。对任何出血都应认真处理,不可忽视长时间手术创面广泛渗血。调整手术体位和使用止血带是减少失血的有效方法。局部应用止血药物、术中控制性低血压等均为有效减少失血的综合措施之一。微创外科手术(如腔镜手术)能够显著减少出血。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