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单根牙形成中,上皮根鞘的内层细胞诱导邻近的牙髓细胞,分化为成牙本质细胞进而形成牙本质。牙本质形成后,其表面的上皮根鞘发生断裂,使上皮根鞘与根部牙本质分离,并向牙囊的深层移动,断裂的上皮根鞘呈网状包绕在牙根的周围。此时牙囊中的间充质细胞立即进入断裂的上皮细胞之间,并与牙根部牙本质接触,在该处分化为成牙骨质细胞,并分泌牙骨质基质,经矿化后形成牙骨质。而断裂的上皮根鞘细胞进一步离开根面,大部分被吸收,部分可遗留在发育中的牙周膜中,称上皮剩余,也称马拉瑟上皮剩余。此上皮遇刺激可形成牙源性囊肿或牙源性肿瘤。
多根牙的形成是由上皮隔的发育所决定的。首先在上皮隔上长出两个或三个舌状突起,然后增生伸长,与对侧突起相连,此时上皮隔中央的单个孔被分隔成两个或三个孔,将形成双根或三根。发育过程同单根牙。
在牙根发育过程中,如上皮根鞘的连续性受到破坏,或在根分歧处上皮隔的舌侧突起融合不全,则不能在该处诱导出成牙本质细胞,引起该处牙本质的缺损,牙髓和牙周膜直接相通,即侧支根管。如上皮根鞘在牙本质形成后仍不断裂并附着在牙根部牙本质表面,则牙囊的间充质细胞不能与根部牙本质接触,也就不能分化出成牙骨质细胞,这样在牙根表面形成牙骨质缺乏,易引起牙本质过敏。
牙根发育过程中,牙根沿着根尖方向延长伴随牙周组织的发育。发育中的牙根包括上皮根鞘、牙乳头和牙囊,这三者相互作用,在牙发育早期作为一个整体性的功能复合物被称为发育期根端复合体。发育期根端复合体细胞较其他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更强的增殖能力和矿化能力。被分离的发育期根端复合体在体外,体内仍具有形成牙根.牙周组织复合体的能力。
2.牙周组织的发育牙周膜从牙囊发育而来,当牙根形成时,首先从牙囊中出现一些细的纤维束形成牙周膜。这时的牙囊细胞增殖活跃,在邻近根部的牙骨质和牙槽窝内壁的区域,分化出成牙骨质细胞和成骨细胞,进而形成牙骨质和固有牙槽骨。大量的位于牙囊中央的细胞分化为成纤维细胞并产生胶原纤维,部分被埋在牙骨质和牙槽骨中,形成穿通纤维。
牙周支持组织形成后,在其改建过程中要不断地补充新的成牙骨质细胞、成骨细胞和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现已证明,来自骨髓的细胞通过血管通道进入牙周膜中,定位在牙周膜血管的周围。这些细胞增殖并向牙骨质和骨壁移动,在此分化为成骨细胞和成牙骨质细胞。血管周围的这些细胞也可以是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来源,因此,在血管周围存在能分化为成骨细胞、成牙骨质细胞的前驱细胞。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