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代表人诉讼的立法评价、分析其成功之处和存在的问题,为其进一步修改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五章主要通过实证研究揭示我国代表人诉讼的实际运行状况以及法院的司法政策。本章的实证研究主要解决以下问题:我国起诉到法院的群体纠纷主要是通过何种诉讼形式解决的?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两种代表人诉讼的实际应用情况如何?《民事诉讼法》第55条规定的代表人诉讼长期处于休眠状态的原因何在?法院对于群体性诉讼的司法政策及其背景是什么?如何评价我国群体诉讼的实际运行状况和效果?如何评价法院有关群体诉讼的司法政策?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本章主要通过以下具体方法展开:
(1)关注最高人民法院近年来有关群体诉讼的司法政策,通过搜集分析法院发布的各种司法解释、其他文献,以及领导人讲话和统计资料等,了解法院有关群体诉讼的政策及其内在的动因和理由。
(2)通过实证调研,了解各地法院处理群体纠纷的具体做法。调研的方式包括对法官的访谈、问卷调查、个案调查,以及广泛搜集参考各种相关实证研究文献,如各地法院有关群体纠纷解决的内部规定、调研报告、研究成果、裁判文书等,调研的范围包括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东部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
(3)个案分析。近年来,我国司法实践中出现了不少引人注目的群体诉讼案件或纠纷,各地法院受理或处理的方法和结果也不尽相同,并因此引起了社会各界的诸多争议。为了通过个案的研究更具体和直观地分析我国群体诉讼的运行实态及其效果,笔者在本章中选取了一些典型案例进行了分析。
在本书第六章 和第七章 制度构建部分,笔者根据我国目前涉及众多人利益的违法损害事件众多的严重情况,在前几章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群体诉讼制度改革的整体思路和价值取向。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