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刑事证据规则实证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0116679
  • 作      者:
    房保国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房保国,1976年10月生于山东省枣庄市。200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
  出版专著《被害人的刑事程序保护》、《你有权保持沉默》,译著《宪法与刑事诉讼》,合著《诉讼制度改革研究》、《诉讼法的现代理念》,参著《证据法学研究》等10部,于《中外法学》、《政法论坛》等发表论文八十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刑事证据规则作为约束刑事诉讼取证、举证、质证和论证等程序的规范与准则,包括实施证据能力的规则和规范证明程序的规则。《刑事证据规则实证研究》立足中国实际,以实证的方法,从多个方面梳理了我国现有的僵性刑事证据规则,并从地方的视角对“地方性”刑事证据规则进行了深入剖析;结合实证调研资料,揭示了目前我国的“刑事证据潜规则”,考察了证据规则的实施现状、问题及原因;在明确刑事证据规则的理论定位后,提出了完善我国刑事证据规则的建议。
展开
精彩书摘
  (一)“罪从判定”原则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2条规定了“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这与经典的“无罪推定”原则的表述还是存在一定距离的,它仅是将确定一个人有罪的权力授权于法院,而并没有确立被追诉者在定罪前的法律地位。“疑罪从无”是“无罪推定”原则的内在要求。尽管《刑事诉讼法》第162条第3项规定,“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但在实践中却变成了“疑罪从轻”,罪重的量刑上从轻;“疑罪从死缓”,罪应判死刑的判处死缓,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一般不敢宣判无罪;同样,在二审程序中发现一审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时,不是宣判无罪,而是撤销原判、发回重审。“疑罪从无”精神,在一审和二审程序中没有得到完全体现。
  另外,《刑事诉讼法》第93条还规定,“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提问,应当如实回答”,确立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如实回答”义务,这不仅不是无罪推定,而是典型地强迫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证其罪。
  应当说,无罪推定原则与刑事证明责任的分配紧密相连,它作为一种法律上的推定免除了被告人证明自己有罪的义务。然而,我国不仅在立法上没有此规定,而且在证明责任分配上,例如控方承担证明被告人有罪的责任,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没有义务证明自己无罪等基本的证明责任分配原则,都仅仅是学理上的阐释,在现行法律和司法解释中并没有落实。
  (二)“证据裁判”原则
  法院应当依照证据进行裁判,这是法治国家最基本的诉讼规则,我国对此却没有规定,刑事诉讼法中没有证据裁判的条文。
展开
目录
引言:问题的提出
第一章 全国性刑事证据规则的文本分析
一、现行全国性刑事证据规则的基本内容
二、现行全国性刑事证据规则的评价

第二章 地方性刑事证据规则的实证考察
一、地方性刑事证据规则的现状
二、地方性刑事证据规则的特征
三、地方性刑事证据规则存在的问题
四、地方性刑事证据规则的成因

第三章 我国刑事证据规则的实施现状
一、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的“证据潜规则”
二、刑事证据规则实施状况的调研分析

第四章 对刑事证据规则现状的反思
一、打击犯罪的社会态势
二、“实事求是”的证据制度
三、执行程序的异化
四、地方性证据规则的改造

第五章 对我国刑事证据规则立法的考量
一、对一项刑事证据规则文本的分析
二、刑事证据规则立法与刑事诉讼立法的关系
三、如何科学构建我国的刑事证据规则

第六章 刑事证据规则的理论定位
一、刑事证据规则的性质
二、刑事证据规则的功能
三、刑事证据规则与刑事诉讼模式的关系
四、刑事诉讼制度对证据规则的影响

第七章 我国刑事证据规则的完善
一、刑事证据规则的体系构造
二、程序正义的刑事证据法功能
三、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四、不被强迫自证其罪与自白任意规则
五、传闻证据规则
六、证人特权规则
七、最佳证据规则
八、补强证据规则
九、证明责任分配规则
十、质证程序规则
十一、刑事证明标准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