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民事诉讼法新解读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318324
  • 出 版 社 :
    中国法制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作为调整民事诉讼活动和民事诉讼关系的法律规范,是审理民事案件的基本法律,是审判机关和一切诉讼参加人进行诉讼活动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我国的《民事诉讼法》于1991年4月9日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2007年10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第三十次会议修正。此次修正民事诉讼法,主要针对实践中的“申诉难”、“执行难”问题,重点内容在于完善审判监督程序和执行程序,自2008年4月1日起施行。在审判实践中,民事诉讼方面常用的司法解释主要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简称《民诉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经济审判工作中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若干规定》(简称《执行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简称《证据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简称《民事调解规定》)等。
展开
精彩书摘
    第八条人民法院收到当事人的起诉,应当依照法律和司法解释规定的案件受理条件进行审查:<br>    (一)起诉人应当具备法律规定的主体资格;<br>    (二)应当有明确的被告;<br>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br>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案件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br>    提起刑事自诉、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还应当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试行)》中关于受理条件的规定。<br>    第九条人民法院审查立案中,发现原告或者自诉人证明其诉讼请求的主要证据不具备的,应当及时通知其补充证据。收到诉状的时间,从当事人补交有关证据材料之口起开始计算。<br>    第十条人民法院收到诉状和有关证据,应当进行登记,并向原告或者自诉人出具收据。收据中应当注明证据名称、原件或复制件、收到时间、份数和页数,由负责审查起诉的审判人员和原告、自诉人签名或者盖章。对于不予立案或者原告、自诉人在立案前撤回起诉的,应当将起诉材料退还,并由当事人签收。<br>    第十一条对经审查不符合法定受理条件,原告坚持起诉的,应当裁定不予受理;自诉人坚持起诉的,应当裁定驳回。<br>    第十二条不予受理和驳回起诉的裁定书由负责审查起诉的审判人员制作,报庭长或者院长审批。裁定书由负责审查起诉的审判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br>    第十三条经审查认为起诉符合受理条件的,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由负责审查起诉的审判人员决定立案或者报庭长审批。重大疑难案件报院长审批或者经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br>    第十四条起诉经审查决定立案后,应当编立案号,填写立案登记表,计算案件受理费,向原告或者自诉人发出案件受理通知书,并书面通知原告预交案件受理费。<br>    第十五条决定立案后,立案机构应当在2日内将案件移送有关审判庭审理,并办理移交手续,注明移交日期。经审查决定受理或立案登记的日期为“立案日期。
展开
目录
第一编 总 则<br>第一章 任务、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br>第一条【立法依据】<br>第二条【立法目的】<br>第三条【适用范围】<br>[民事诉讼与人民调解]<br>[民事诉讼与仲裁]<br>[民事诉讼与劳动仲裁]<br>第四条【空间效力】<br>第五条【同等原则和对等原则】<br>[同等原则]<br>第六条【法院独立审判原则】<br>第七条【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br>第八条【诉讼权利平等原则】<br>[当事人有平等的诉讼权利]<br>第九条【法院调解原则】<br>[自愿]<br>【合法】<br>[适用提示]<br>第十条【合议、回避、公开审判、两审终审制度】<br>[民事诉讼中一审终审的案件]<br>第十一条【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原则】<br>第十二条【辩论原则】<br>第十三条【处分原则】<br>第十四条【检察监督原则】<br>第十五条【支持起诉原则】<br>第十六条【人民调解】<br>第十七条【民族自治地方的变通或者补充规定】<br><br>第二章 管辖<br>第一节 级别管辖<br>第十八条【基层法院管辖】<br>[级别管辖恒定]<br>第十九条【中级法院管辖】<br>[重大涉外案件]<br>[在本辖区内有重大影响的案件]<br>[其它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br>第二十条【高级法院管辖】<br>第二十一条【最高法院管辖】<br>第二节 地域管辖<br>第二十二条【一般地域管辖】<br>[住所地]<br>[公民的经常居住地]<br>[特殊情形下被告住所地或居住地管辖的案件]<br>第二十三条【一般地域管辖的例外】<br>[监护案件的管辖]<br>定居国外华侨的离婚诉讼]<br>居住在国外的中国公民的离婚案件]<br>[劳动争议案件的管辖]<br>[其他案件管辖的确定]<br>第二十四条【合同纠纷的地域管辖】<br>[合同履行地]<br>主合同和担保合同发生纠纷的管辖]<br>第二十五条【合同纠纷的协议管辖】<br>[协议管辖]<br>[书面合同中的协议]<br>[协议管辖不明确时管辖的确定]<br>[适用提示]<br>第二十六条【保险合同纠纷的地域管辖】<br>[保险标的是运输工具或运输中的货物的管辖]<br>第二十七条【票据纠纷的地域管辖】<br>[票据支付地]<br>第二十八条【运输合同纠纷的地域管辖】<br>[适用提示]<br>第二十九条【侵权纠纷的地域管辖】<br>[侵权行为地]<br>[产品质量侵权纠纷]<br>[与铁路运输有关的侵权纠纷]<br>[侵犯著作权案件的管辖]<br>[侵犯专利权案件的管辖]<br>[侵犯商标权案件的管辖]<br>[侵犯名誉权案件的管辖]<br>[虚假陈述证券民事赔偿案件存在多个被告情形下的管辖确定]<br>[原告住所地或居所地管辖的案件]<br>第三十条【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的地域管辖】<br>第三十一条【海事损害事故赔偿纠纷的地域管辖】<br>第三十二条【海难救助费用纠纷的地域管辖】<br>第三十三条【共同海损纠纷的地域管辖】<br>第三十四条【专属管辖】<br>[专属管辖]<br>[人民法院专属管辖]<br>[海事法院专属管辖]<br>第三十五条【选择管辖】<br>第三节移送管辖和指定管辖<br>第三十六条【移送管辖】<br>[适用移送管辖的特殊情形]<br>[不能适用移送管辖的情形]<br>第三十七条【指定管辖】<br>[特殊原因]<br>【共同上级法院]<br>指定管辖前已作出判决的如何处理]<br>第三十八条【管辖权异议及其处理】<br>【管辖权异议]<br>[管辖权异议的处理]<br>第三十九条【管辖权的转移】<br><br>第三章 审判组织<br>第四十条【一审审判组织】<br>[独任制的适用]<br>[合议庭的组成]<br>第四十一条【二审和再审审判组织】<br>第四十二条【合议庭审判长的产生】<br>第四十三条【合议庭的评议规则】<br>第四十四条【审判人员工作纪律】<br><br>第四章 回避<br>第四十五条【回避的对象、条件和方式】<br>[回避的适用范围]<br>[回避的法定原因]<br>[回避的方式]<br>[回避的法律效果]<br>[适用提示]<br>第四十六条【回避申请】<br>[回避申请]<br>第四十七条【回避决定的程序】<br>第四十八条【回避决定的时限及效力】<br><br>第五章 诉讼参加人<br>第一节 当事人<br>第四十九条【当事人范围】<br>[当事人]<br>[法定代表人]<br>[其他组织]<br>[特殊情形下当事人的确定]<br>第五十条【诉讼权利义务】<br>第五十一条【自行和解】<br>第五十二条【诉讼请求的放弃、变更、承认、反驳及反诉】<br>第五十三条【共同诉讼】<br>[普通共同诉讼]<br>[必要共同诉讼]<br>[适用提示]<br>第五十四条【当事人人数确定的代表人诉讼】<br>[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br>【代表人产生的方式]<br>[诉讼代表人人数]<br>第五十五条【当事人人数不确定的代表人诉讼】<br>【公告的期限]<br>第五十六条【第三人】<br>[第三人]<br>(第三人参加诉讼的方式]<br>[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br>[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诉讼权利义务]<br>[可列为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法定情形]<br>[不得列为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情形]<br>第二节 诉讼代理人<br>第五十七条【法定诉讼代理人】<br>[法定代理人的产生]<br>第五十八条【委托诉讼代理人】<br>[委托诉讼代理人的范围]<br>第五十九条【委托诉讼代理权的取得和权限】<br>[授权委托书]<br>[授权委托书的要求]<br>第六十条【诉讼代理权的变更和解除】<br>第六十一条【诉讼代理人调查收集证据和查阅有关资料的权利】<br>第六十二条【离婚诉讼代理的特别规定】<br><br>第六章 证据<br>第六十三条I证据的种类和证明标准】<br>书证<br>[物证]<br>[视听资料]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