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深化刑事司法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新中国成立60年刑事诉讼法制的回顾与展望: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年会文集2009年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5300769
  • 作      者:
    卞建林,侯建军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深化刑事司法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新中国成立60年刑事诉讼法制的回顾与展望》介绍了: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于2009年11月1日至4日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本届年会由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与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共同主办,本届年会的主题是“深化刑事司法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新中国成立60年刑事诉讼法制的回顾与展望”。来自全国各地的240余位从事刑事诉讼法理论研究和司法实务的专家、学者以及媒体代表参加了会议。 <br>    本次年会共收到论文134篇,会上已印刷成册供与会代表交流研讨。会后按照本研究会出版年会论文集的要求,确定将105篇符合条件的论文经作者及研究会秘书处修改、编辑后交付出版。此外,论文集还收录了卞建林会长在开幕式上的致辞及三位刑事诉讼法理论研究和司法实务的专家所作的专题报告。会后由两位年轻学者撰写的本届年会综述也收录其中。
展开
精彩书摘
    第四,从监视居住执行的偏误性来看,主张取消监视居住的人们往往基于监视居住执行中的偏差而指责监视居住的制度设计,把执行中的问题归结为监视居住本身。例如,执行场所设置在办案点的问题、执行机关的人员只宣布执行监视居住而由决定机关自己执行、执行中出现侵犯人权的问题、执行中放任自流的问题、被执行人重新违法犯罪问题等。我们认为,这些都是执行中的问题,是决定机关或者执行机关没有严格按照刑事诉讼法关于监视居住的有关规定执行的结果。如果严格按照刑事诉讼法关于监视居住的规定执行,监视居住执行中的问题是可以避免的。徒法不足以自行,再好的法律也要靠人来遵守和执行,如果执法者不依法办事,违法执法,则任何法律制度都难以贯彻落实。那么,为什么执法者没有依法执行却得不到有效纠正呢?一是缺乏有效的执行程序设计,公安机关如何执行没有明确的规定,执行与否、如何执行没有评价标准,导致执行人员不重视执行工作。二是缺乏明确的执行责任要求。对于不执行、不认真执行的后果没有具体的责任承担。由于没有硬性要求,监视居住的执行也就成了软任务,导致执行不规范的问题时有发生。三是监视居住的变通执行弱化了监视居住原始功能,执行中的变异导致监视居住违背设计初衷,成为变相羁押即属此类。因此,执行中的问题应当通过规范执行来解决,不能因为执行有问题而否定监视居住的存在价值……
展开
目录
    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开幕式致辞<br>    关于我国刑事证据制度的改革与完善<br>    遵循刑诉规律优化职权配置<br>    中国刑事诉讼法治建设60年<br>    完善刑事诉讼制度推进刑事司法改革<br>    ——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综述<br>    第一部分探索刑诉规律,优化刑事司法职权配置<br>    我国司法权威的缺失与树立<br>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法律监督调查机制之构建<br>    侦查阶段律师辩护问题研究<br>    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与犯罪率<br>    看守所法律规范的修改与完善<br>    论刑事执行权的合理配置<br>    我国与域外侦查监督模式的比较与选择<br>    我国刑事诉讼控审关系的现状及反思<br>    试论设立公诉案件“控告才处理”制度<br>    论我国逮捕制度的完善<br>    ——以保护公民人身自由权利为视角<br>    刑事司法职权配置的权利视角<br>    试析我国法官管理中的等级化问题<br>    ——以权力配置为视角的分析<br>    对看守所深挖犯罪的质疑与反思<br>    论刑事强制措施体系的构建<br>    中国区际刑事司法管辖权的划分原则探析<br>    ——写在刑事诉讼法修改之前<br>    司法民主视野下的我国人民陪审员产生程序<br>    借鉴与调适:刑事诉讼权利宪法保护的理性选择<br>    侦查权力的控制如何实现<br>    ——以刑事拘留审批制度为例的分析<br>    刑事侦讯对侦查程序的影响<br>    论辩护律师调查取证权及其保障<br>    检察监督的模式转型<br>    ——由“外在式”监督到“参与式”监督<br>    “司法权”与“检察权”的结构模式分析论更新审判程序<br>    关于“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刑事司法权的配置和行使”问题的若干思考<br>    论我国侦查构造的特点与完善<br>    检察权合理配置下的起诉裁量权之扩展<br>    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程序选择权制度的构建<br>    回应型刑事司法模式的构建<br>    ——论和谐语境下中国刑事司法模式的转型<br>    刑事诉讼改革的路径选择<br>    我国检察职权优化配置的路径选择<br>    交涉陛刑事司法模式的正当性探讨<br>    ——和谐社会中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的论证<br>    我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应设专章规定诉讼参与人<br>    辩诉交易在贪污贿赂案件查处中的借鉴<br>    中国刑事诉讼办案期间的制度现状与问题阐析<br>    新中国成立初期刑事司法制度的苏俄化<br>    我国检察权配置之反思<br>    刑事扣押相关问题探讨<br>    试论刑事案件侦查管辖权的优化配置<br>    试论我国刑事强制医疗措施的司法化<br>    <br>    第二部分 审判量刑程序的改革与完善<br>    论我国量刑程序的改革<br>    量刑事实的证明问题论纲<br>    量刑事实证明问题研究<br>    ——兼论当前刑事证明理论的局限性<br>    量刑建议的制度走向与理论思辨<br>    量刑辩论程序的正当性分析<br>    刑事被害人量刑建议权探讨<br>    论我国量刑调查制度的构建<br>    规范化量刑程序中的检察机关量刑建议<br>    我国量刑程序控制十年实践探索的省察<br>    论被害人过错对加害人刑事责任、赔偿责任及量刑的影响<br>    置唰程序改革中需要转变的几个观念<br>    我国检察机关量刑建议制度建构初探<br>    量刑公正与程序规制<br>    法官刑事自由裁量权的规制进路<br>    ——以判决书说理为视角<br>    量刑意见及其运作程序<br>    民事赔偿与死刑裁量<br>    ——兼论独立量刑程序的必要性<br>    量刑程序若干问题思考<br>    试论我国量刑程序的改革与完善<br>    量刑程序独立化之解构<br>    <br>    第三部分 刑事证据规则的完善<br>    受贿案件证据的收集与审查<br>    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法律依据辨析<br>    刑诉法再修改应当增设证据保全规则<br>    论刑事质证规则的完善与刑事错案的程序防控<br>    刑事诉讼中亟须关注的司法鉴定问题<br>    论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br>    抢劫案件证据的收集与审查<br>    证明、查明与拍板<br>    ——真实发现途径与刑事诉讼模式的立法选择<br>    非法证据的排除与证据合法性的证明<br>    刑事诉讼“事实主张”与证明责任分配规则<br>    证据规则构塑的三重考量<br>    论完善我国死刑案件的证明标准<br>    论告知义务与证据排除<br>    证据规则结构初探<br>    法院的退却与排除规则的终结?<br>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美国的发展动向及启示<br>    律师拒证权的法经济学分析<br>    ——以证据资源的稀缺性为视角<br>    论我国刑事自认规则的构建<br>    证据申请及其裁决<br>    论国际刑事诉讼中的证据自由原则<br>    论公民拒证权<br>    刑事证据规则设计与完善的几个基础理论问题的再思考<br>    刑事证明方法的规范模式与实践形态<br>    ——比较法视野的研究<br>    <br>    第四部分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刑事诉讼程序的完善<br>    “前科消灭”与“缓刑制度<br>    刑事诉讼视野下的社区矫正<br>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下逮捕决定程序之完善<br>    战时缓刑执行程序研究<br>    取保候审监管与社区矫正执行主体<br>    ——以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为视角<br>    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背景下我国不起诉制度的完善<br>    普通程序简易审的通融变异<br>    审判的历史:权力与真相之间<br>    我国刑事公诉案件简易程序体系的不足与完善<br>    检察工作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案例及问题实证分析<br>    宽严相济视野下刑事简易程序“程序经济范式”之平衡<br>    构建我国认罪协商制度研究<br>    刑事和解的适用现状和问题对策<br>    ——以甘肃省兰州市为例<br>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未成年人诉讼程序的完善<br>    “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在我国监狱老病残犯刑罚执行中的正确应用<br>    论罪刑轻重对被追诉者诉讼权利的影响<br>    节约刑事诉讼成本,构建刑事速裁程序<br>    ——从诉讼效益的视角着眼<br>    刑事执行程序与“宽严相济”的向背及调整<br>    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指导下未成年人审判程序的完善<br>    ——以暂缓判决制度的实行为视角<br>    社区矫正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之思考<br>    <br>    第五部分 新中国成立60年刑事诉讼法制与法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br>    树立法制权威迈向依法治国<br>    ——纪念中发[1979]64号文件发布30周年<br>    新中国刑事诉讼制度60年的回顾与展望<br>    ——深化刑事司法体制改革与刑事诉讼法再修改<br>    新中国成立60年刑事审判事业发展历程与经验研究<br>    论我国辩护制度立法60年的成就及其今后发展中的难题<br>    新中国职务犯罪侦查制度60年回顾与展望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