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动物学家们的研究,这五只小狐狸中能够挺过严酷的自然环境生存下来的,恐怕只有一到两只,但它们的死亡换来的是种群的强大,是一种残酷的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让狐狸家族永远保持足够的生存能力。
日本人深信,这个世界不是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美好,人类的生存是需要勇气、耐力、智慧的,如果将下一代放在温室里成长,得到的必然是营养不良的劣质品,一代一代的传承结果就是日本民族的彻底退化,沦为生存竞争的牺牲者。
日本人就是这样教育孩子:除了空气和阳光是大自然的赐予,其余的一切都要通过劳动才能获得。在这一观念的指导下,日本人对于孩子独立性的培养可谓是费尽心力。日本的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给别人添麻烦”,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论多么小的孩子,都要无一例外地背上一个小背包,里面放的都是一些孩子必用的物品。日本父母认为,孩子再小也是个独立的人,多大的人就应该承担多大的责任。中学生都要在课余时间参加劳动挣零花钱,大学生勤工俭学的比比皆是,就连有钱人家的子弟也不例外。很多留学日本的朋友都有这样的感受,在自己的同学中,你根本看不出来谁是有钱人家的孩子,谁是穷人家的孩子。他们在学校的表现几乎没有什么差别,富人家的孩子和别人一样,课余时间也要出去打工挣零花钱,工作积极勤奋的往往一个暑假能挣够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日本学生大多都有车,但基本都是二手车,即使再有钱的孩子,也不会用父母的钱为自己购买高档车。
日本人对孩子这种近似于残酷的教育,换来的是什么呢?
1992年8月,77名日本孩子来到内蒙古,与30名中国孩子一起举行了一个草原探险夏令营。他们的年龄都在11-16岁。在乌兰察布盟大草原,中日两国孩子每人负重20千克,至少要步行50千米路程。
还没有走上几百米,中国孩子就开始叫苦不迭,正好赶上他们的背包带子断裂了,于是他们将背包扔进马车,轻松地又说又笑、打打闹闹,落在了日本孩子的后面。其中有一位女孩才走了不到两个小时就病倒了,满脸蜡黄,泪流满面。于是,她被送回大本营,躺在了舒服的大床上。
日本孩子也生病,小个子黑木雄介出发不久就觉得肚子疼,脸色苍白。中国领队发现后命令他放弃步行坐车,却遭到他的拒绝:“放弃就是逃兵,我怎么回去向教师和家长交待?我一定要走到底!”他只在草地上躺了一小会儿,就又爬起来继续前进了。
当晚到达大井梁后,孩子们准备就地野炊和宿营。日本孩子每人都做好了自己的晚餐,都是随身携带的简易食品,甚至还利用蒙古孩子升起的篝火熬了一锅粥。日本孩子先礼貌地请大人们吃,紧接着自己也狼吞虎咽起来。可是反观中国孩子,坐在那里面面相觑、手足无措。他们以为会有人把饭送到自己面前,至少也该保证人人有份吧,幻想只能是幻想,现实总是无情的。饿着肚子的中国孩子开始向中国领队申冤,一再强调自己没有做过饭,所以他们不应该为饿肚子负责任,似乎没做过饭倒成了他们值得炫耀的资本。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