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祯《农书》载:“茶之用有三,日茗茶,日末茶,日腊茶。”元代主要生产三类茶叶。一是叶茶,又称散茶,也就是王祯所讲的“茗茶”,是元代的主要茶类,民间以饮用散茶为主。加工方法为:“采讫,以甑微蒸,生熟所得(生则味硬,熟则味减),蒸已,用筐箔薄摊,乘湿略揉之,人焙匀布火,烘令干。”这是采用蒸青的烘青绿茶制作方法,与唐代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诗中记载的玉泉仙人掌茶经过太阳晒制的加工方法不同,与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记载的“斯时炒成满室香”的炒青绿茶加工方法也不相同。整个加工工艺分为蒸青、摊凉、揉捻、烘干四道工序。<br> 二是末茶。末茶是在散茶的基础上再加工的茶类,以散茶为原料,“先焙芽令燥,入磨细研”。即成为末茶。末茶就是茶粉,这一加工方法在宋代已经广为流行,传人日本后称为抹茶,流传至今。<br> 三是腊茶。腊茶是饼茶的一种,是唐代以前就已经形成了的加工方法,宋代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其加工方法为:“择上等嫩芽,细碾人罗,杂脑子诸香膏油,调剂如法,印作饼子制样,任巧候干,仍以香膏油润饰之。其制有大小龙团、带胯之异。”王祯《农书》的上述描述只是腊茶制作的几道工序,而不是整个加工过程。腊茶加工的基本方法首先是择芽,其次是蒸青,第三是碾膏,第四是加入香油调膏,第五是压模,第六是烘干,第七是油膏饰面。<br> 末茶和腊茶不是元代的主要茶类,只有极少量的生产,专供皇室和上层贵族使用,民间罕见。《续文献通考·征榷考》按语称:“邱溶谓至元十七年置榷茶都转运司,其时有末茶,有叶茶。唐宋用茶皆以细末制为饼片,至临用时而碾之。卢仝诗所谓首阅月团,范仲淹诗所谓碾畔尘飞是也。元犹有末茶之说,今则闽广之地,间用末茶,若叶茶之用遍天下,几不复知有末茶矣。”<br> 三、《饮善正要》中的茶<br> 《饮善正要》为元代忽思慧所著,是古代营养学专著,全书三卷。收录食物、饮物、料物、禽兽类,以及饮食、服药禁忌等。在卷二《诸般汤煎》收录有关茶的条目17条:<br> 一是枸杞茶。取枸杞五斗,水淘洗净,焙干,用白布筒净。去蒂萼、黑色者,只选用红熟的枸杞。先将雀舌茶在碾子碾碎,茶芽可以不碾。再加入枸杞碾为细末。每日空腹服用,用量为一匙头,入酥油搅匀,温酒调下,白汤亦可。 <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