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br>第1章 光纤通信发展的历史<br>1.1 高速大容量光纤通信系统的发展概况<br>1.2 波分复用技术<br>1.3 光时分复用通信<br>1.4 波分复用和光时分复用各自的优势<br>参考文献<br>第2章 光纤中色散和非线性对脉冲传输的影响<br>2.1 波动方程和亥姆霍兹方程<br>2.2 非线性薛定谔方程<br>2.3 非线性薛定谔耦合方程<br>2.4 色散的基本理论<br>2.4.1 色散的分类<br>2.4.2 色散对通信系统的影响<br>2.5 色散补偿技术<br>2.6 偏振模色散补偿技术<br>2.7 非线性折射效应<br>2.7.1 非线性折射率<br>2.7.2 不同传输区域的色散和非线性<br>2.7.3 自相位调制<br>参考文献<br>第3章 调制不稳定性与光孤子<br>3.1 调制不稳定性<br>3.2 光孤子在单模光纤中的传输<br>3.3 孤子的绝热特性<br>3.4 孤子的稳定性<br>3.5 孤子扰动<br>3.6 耦合方程的孤子解<br>3.6.1 归一化方程<br>3.6.2 方程的可积性<br>3.6.3 方程的解<br>3.7 两孤子解的波形演化<br>3.8 放大器链路中调制不稳定性<br>3.8.1 掺铒光纤中的非线性薛定谔方程<br>3.8.2 分布式放大器链路的调制不稳定性<br>3.8.3 集总式放大器链路的调制不稳定性<br>3.9 色散管理系统中调制不稳定性<br>参考文献<br>第4章 光纤中的偏振效应及其应用<br>4.1 具有偏振效应的耦合模方程<br>4.2 椭圆双折射光纤<br>4.3 利用保偏非线性双折射光纤对脉冲的整形<br>4.3.1 理论模型<br>4.3.2 变分方法<br>4.3.3 结果分析<br>参考文献<br>第5章 色散管理理论及其应用<br>5.1 色散管理孤子基本理论<br>5.1.1 色散管理孤子的概念<br>5.1.2 色散管理孤子的优势与特点<br>5.1.3 色散管理孤子的应用<br>5.2 色散管理基本原理<br>5.3 色散管理孤子系统定时抖动分析<br>5.3.1 色散管理孤子的数学模型<br>5.3.2 色散管理孤子参数的动力学方程推导<br>5.3.3 色散管理孤子系统定时抖动计算分析<br>5.3.4 色散管理孤子系统定时抖动数值模拟<br>5.3.5 色散管理孤子系统定时抖动的矩方法计算分析<br>5.4 色散管理系统中光脉冲的传输特性分析<br>5.4.1 光脉冲传输的理论模型<br>5.4.2 脉冲参数演化的动力学方程<br>5.4.3 色散管理系统中三阶色散的影响<br>5.4.4 色散管理系统中五次非线性的分析<br>5.5 相位共轭系统中色散补偿的研究及应用<br>5.5.1 相位共轭技术的色散补偿原理<br>5.5.2 时域相位共轭系统中高阶色散对信号传输的影响<br>5.5.3 频域相位共轭系统中拉曼效应对信号传输的影响<br>参考文献<br>第6章 光纤耦合器中孤子全光开关和传输特性<br>6.1 光纤耦合器开关的基本理论<br>6.1.1 光纤耦合器概述<br>6.1.2 光纤耦合器的分类<br>6.1.3 光纤耦合器的应用<br>6.2 耦合模理论<br>6.3 光纤耦合器的线性工作状态<br>6.3.1 低能量连续光束输入情况<br>6.3.2 低能量光脉冲输入情况<br>6.4 光纤耦合器的非线性工作状态<br>6.4.1 高能量连续光束输入情况<br>6.4.2 高能量准连续波输人情况<br>6.4.3 高能量超短光脉冲输入情况<br>6.5 高阶色散对孤子脉冲开关的影响<br>6.6 光纤耦合器中的孤子互作用<br>6.7 无源光纤耦合器中的孤子开关和传输<br>6.7.1 色散耦合系数<br>6.7.2 无源两芯光纤耦合器<br>6.7.3 无源三芯光纤耦合器<br>6.8 有源光纤耦合器中的孤子开关和传输<br>6.8.1 有源光纤耦合器的特性<br>6.8.2 有源两芯光纤耦合器<br>6.8.3 有源三芯平行线等距结构光纤耦合器<br>6.8.4 有源三芯等边三角形结构光纤耦合器<br>参考文献<br>第7章 参量过程与光纤参量放大器增益特性<br>7.1 二阶非线性光学效应<br>7.1.1 光学二次谐波产生<br>7.1.2 光学差频和光学参量放大<br>7.1.3 光学和频及频率上转换—<br>7.2 三阶非线性光学效应<br>7.2.1 四波混频效应<br>7.2.2 参量增益和参量放大<br>7.3 相位匹配技术<br>7.4 级联高非线性光纤参量放大器增益特性<br>7.4.1 理论模型<br>7.4.2 小信号增益<br>7.4.3 参量放大器的增益分析<br>7.5 具有色散补偿的光纤参量放大器的增益特性<br>7.5.1 理论模型<br>7.5.2 光纤参量放大器的增益<br>7.5.3 光纤参量放大器增益平坦性分析<br>7.6 光纤参量放大器增益的频率相关性和偏振相关性<br>7.6.1 基本模型<br>7.6.2 信号增益的频率和偏振相关性<br>参考文献<br>第8章 光纤光栅<br>8.1 光敏光纤的制备<br>8.2 布拉格光栅的衍射原理<br>8.3 光纤光栅中的有关理论<br>8.3.1 耦合模理论<br>8.3.2 光子带隙<br>8.3.3 滤波特性<br>8.3.4 相移的二芯光纤光栅耦合器滤波和耦合特性<br>8.3.5 非线性色散曲线<br>8.3.6 光纤光栅中的调制不稳定性<br>8.3.7 光纤光栅耦合器中的调制不稳定性<br>8.4 三芯光纤光栅耦合器<br>8.4.1 两种排列结构的耦合方程<br>8.4.2 两种排列结构的禁带结构比较<br>8.4.3 等边三芯耦合器的耦合模方程数值模拟分析<br>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