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招聘内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0078732
  • 作      者:
    黄仁胜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一本生动形象的企业选人指南!一本所有求职者的面试圣经!
展开
内容介绍
  在一次意外的应聘中,黄山阴差阳错地进入了3W公司的HR招聘小组,和他一同进入的还有一个女孩。让黄山始料不及的是,上班第一天上司告知两个人要直接PK,试用期过后只能留下一人!
  一场明争暗斗开始了,结果却出乎黄山的意料。黄山逐渐显露出自己的天赋,很快适应了这份工作,并跟着上司到南方人才市场参加了一次正式的招聘大会。他不仅了解到招聘中的诸多规矩,还意外获知了一些招聘的内幕。
  招聘结束,公司酝酿了一次加薪,恰恰是这次加薪弄得整个公司人心浮动,怨声载道。黄山受公司委派做说服解释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然而,对黄山的成长帮助多多的一个同事却因此离开了3W公司。在离别酒会上,黄山突然觉得前途渺茫:是走是留,已经身不由已……
展开
精彩书摘
  1.初涉职场,半是兴奋半心酸
  我的专业是机电一体化,正宗的工学学士,与人事这一块其实一点都不搭界,但在当年面试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我的整个职业生涯。
  N年以前我从大学毕业的时候,国家已经不包分配了。
  我曾开玩笑说,大学生像一棵白菜,在一个大棚里生长、成熟,过去包分配的时候,不管白菜长得好不好,都会由供销社统一收购,再根据白菜的质量进行分配:哪些是晒白菜干的,哪些是生吃的,哪些是做酸菜的,等等。而现在呢,白菜同样还是白菜,种的时候也还是都在大棚里,可白菜长大之后呢,就得自己去找出路了——供销社已经不存在了,你要是没能力自己销售自己,那就等着烂在地里吧。
  正因为如此,我们原本四年的教学计划,普遍都被压缩成了三年半,剩下的半年干吗呢?去找工作——自己的媳妇儿自己娶,老爹已经不管了。于是从每年的10月份开始一直到次年的整个上半年,各路找工作的大军都蜂拥而出,像一条条饥饿的猎狗四处寻觅食物的气息。
  我与我的朋友们自然也不例外。
  10月份的时候,我们当中已经有人在蠢蠢欲动了:有关系的托朋友、找熟人:没关系的上网投简历,参加现场招聘会。那个时候,学校里的逃课现象很严重。我记得最夸张的一次要算我们的《理论力学》大班课,100多人的课堂只去了8个学生。任课的老教授走进教室一看,长叹了声,朝我们挥了挥手,就自顾夹着书走了。当然,逃课的原因决不仅限于找工作:在宿舍睡觉的,上网打游戏的,抓紧时间谈恋爱的,不想听课情愿在图书馆里发呆的……可谓应有尽有。但不可否认,因为找工作而逃课的人肯定占了不小的比例。
  到了12月份,不少人已经把工作定下来了,条件好的去了广东、上海,条件次点儿的窝在老革命根据地江西。
  我当时由于没路费(上学四年耗了家里那么多银子,实在不好意思再开口了),加上我在南昌的叔叔说他们公司正在搞一个工业园,说不定有机会,于是就没怎么行动,只在网上投了几份简历,并去南昌的一些招聘会闲逛了几次。
  但等到来年1月份的时候,工业园还是杳无音信,眼看着周围的人一个个都把工作定下来了,我也开始焦躁起来,在宿舍里实在窝不住了,于是就计划着出去一趟。
  地点选择了浙江杭州,刚好和我同去的一个同学的妹妹在那边打工,自己租了房子,我们过去可以睡他妹妹的房间,他妹妹和姐妹们回厂里睡。于是我们一人拖了个箱子,里面装着两套换洗衣服、一叠连夜打印出来的简历,毫无目的地杀向杭州。
  到了杭州才发现,像我们这样新鲜出炉的毛头小伙满大街都是,而有经验的求职者就更多了。武林广场旁边人才市场的招聘大厅被求职者挤得水泄不通,我们把简历递过去后,招聘人员基本上一声不吭就随手把简历放在旁边了。
  无奈之下,我们只好另辟蹊径——找那些街头信息中心的广告,然后挨个打电话过去,希望能够抓到一条漏网的小虾米。
  没想到这一招还真奏效,我第一次撞上的是一家只有一个车间的小作坊,第二次去的一家玩具公司给我开800元一个月的工资,聘我做模型设计工程师,并择日上班。我那同学也找到一家工厂,据说一个月能拿1000多元钱,他面试当天都没有回来,直接睡在了人家厂里。第二天就开始上班,被子、脸盆都买好了,准备长期驻扎在那里。
  正当我在京杭大运河旁一边百无聊赖地看着来来往往的船只,一边苦苦地思考着800元一月的工资与我工学学士的身份是否相符的时候,我那同学的电话来了,他说现在正在回来的车上,让我晚上买菜的时候算上他的一份。
  晚上,我们在那小房间里,一人端了杯啤酒。同学非常郁闷地开口了。原来他进的那个厂也是个小作坊,工作环境不怎么样,而且管事的都是老板的亲戚,属于典型的家庭式作坊,工作环境很压抑,他只待了一天就萌生了卷包走人的想法,并且真的把铺盖卷了回来。
  我去的那家玩具公司倒是有点来头,据说是中外合资的,员工有1000多人,就是地理位置太偏了,公司位于山区,仅有一条蜿蜒盘旋的公路让人觉得还能与外面的世界联系。而800元的工资,我在运河旁边思考了一天,发现还是与自己的理想目标距离太远了。
  眼见在杭州已经待了差不多一个礼拜了,口袋里的银子也花了个七七八八,可工作的事还是没有着落,再这样挺下去估计就要流落他乡了,于是两个人商量后决定打道回府算了。
  杭州的花花世界啊,我们还没来得及仔细看上一眼就要灰溜溜地离去了,这对我们这些心比天高、刚毕业出来的学生真是一个莫大的打击。临行前一天,我们绕着“若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的杭州西湖转悠了一整天,却没有一点儿感觉。
  本来二、三月份正是欣赏西湖美景的最佳时节:轻风温柔拂面,小草绿意盎然,兼有莺歌燕舞的太平景象和花红柳绿的勃勃生机,身处其中,真有出尘脱俗、忘却人间无数烦恼的悠然之感。难怪古人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感慨,单这一池微风吹皱的西湖水凭空生出的无边娇媚,就让人心旌荡漾、情难自禁。
  我们想尽量敞开胸怀玩个痛快,但面对茫然的现实,我们虽不至于愁眉苦脸,却还是显得有点儿无精打采;别的游人都是轻衣罗裳,而我们却是西装革履,与眼前舒缓悠闲的环境实在有些格格不入,甚至可能让旁人觉得我们的存在实在是大煞风景。
  坐在回去的火车上,我回味这几天的经历后发现,其实机会并非没有,关键是自己能否平衡自己的心态,努力适应既定现实。
  我去面试的萧山工厂,虽然是一切都还处在萌芽状态的手工作坊,但是除了管人事的老头儿略显古板。老板还是非常开明随和的。面对我这个刚从学校出来的雏儿,人家丝毫没有表现出任何的不耐烦,而是详细地对我介绍他的现状、要求、目标,自始至终都表现得非常客气。我离开的时候,刚好他要出杭州市区,他还让我顺便搭乘他的私家车一起出去,并且特意绕了几个弯,把我送到了我要去的地方。
  一边是求贤若渴的公司,一边是高不成低不就的所谓人才,两者间存在一个很大的空白地带,需要双方去填补。但对于刚从学校出来的学生而言,他们的知识和对社会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理论阶段,并没有实际经验,因此容易掂量不清自己的斤两——很少有人能准确地说出自己想要什么,又能干什么。大多数人都是追随大流,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飞,撞到哪里便是哪里。
  通过在杭州几天的遭遇,我发现如何给自己准确定位,是目前大多数人面临的主要问题。只有定位准确了,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这一点想通了,我对自己以后的方向就有点底了。
  2.南下广东,意外进入HR
  从杭州铩羽而归,我的心灵受到了重创,但还没有到丧失信心的地步。由于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外面的残酷现实,自己心里反而有点谱了。这就好比在漆黑的夜里航海,你要是看不到一点光亮,肯定心里没底;如果有信号提醒说什么地方有暗礁,那即使没有明确的方向,至少你也可以小心谨慎,避免触礁了。
  南昌我是不想再待下去了,权衡利弊后我打算去广东。刚好我叔叔告诉我,工业园的计划可能会搁浅,此前许的空头支票极有可能变成飞了的熟鸭子,这一消息也就更加坚定了我外出的决心。
  广东这个地方,现在已经发展得非常繁荣了,据去那里淘金的人说,广东遍地黄金。这次我只身一人踏上了南下的火车,在车上度过了激动而又无聊的八个小时之后,我到达了广州这个陌生而又让人充满期待的城市。
  我大学宿舍的一个哥们儿到火车站接我,一见到我就直奔主题:“你应该早点出来啊,现在找工作的人多得不得了。”
  我说:“无所谓啦,既然来了,就准备吃定这里了,广州什么时候有招聘会啊?”
  “每个周末都有,周三、周五也有,这倒不用担心。体育场、购书中心、南方人才市场、火车东站,这么多人才市场,可以说每天都有。”
  我一听,悬着的一颗心总算放了下来。“那就是说今天就有了?”那天刚好是周末。
  “急什么啊!先去我们住的地方,咱们班上还有好几个人也住在那里呢,那里是咱们的大本营,热闹得很哦。”
  “也好,那就把东西放下了我们再去。”
  出了火车站,转乘公交车,终于到了哥们儿口中的大本营。我把东西放了,在楼下一个简陋的快餐店里弄了碗汤面,胡乱地对付了一下因为坐车一个晚上都没有吃东西的肚子,就匆匆忙忙赶往人才市场了。
  广州城市大,连人才市场都让人觉得热闹些,不像很多内地的招聘会。虽说人也多。但晃过来晃过去也就是省内的几家公司。 (这里绝无歧视内地招聘会的意思,只是我初到广州的第一印象。)这是我们来到购书中心的人才市场之后,广州带给我的有些极端但又极其深刻的感觉。
  基本上没费什么力气我就弄到了两份面试通知书,一家是机械,一家是电子。
  搞机械那一家,按照我的专业水平,被淘汰的几率比被录取的几率要大得多;而搞电子那一家,要不是招聘人员打盹了,估计结果也差不多。话虽这样说,总归是一个机会,值得去试一下。
  第一家机械公司,我在自己意料之中被“咔嚓”掉了;第二家电子公司,却很意外地给了我一个“转身”的机会,甚至可以说是改写了我的人生。
  这家简称为3W的公司同样招的是工程师。
  当我坐在3W公司宽敞明亮的大堂里,一边把简历铺在桌面上,一边忐忑不安地东张西望时,一个胖胖的女人抖着浑身的脂肪坐在了我的对面。
  我欠了欠身子,给脂肪女人打了个招呼:“您好,我叫黄山,是来应聘工程师的。”
展开
目录
楔子
1.初涉职场,半是兴奋半心酸
2.南下广东,意外进入HR
3.人职报到的第一天
4.上班伊始的培训大会
5.晴天霹雳,想留下来就得先接受PK
6.一名新员工失踪了
7.尚未PK,岂料已先输一城
8.心平气和,真才实学大丈夫
9.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10.多劳多得是良方
11.惨淡的第一次任务
12.PK路上峰回路转
13.桃花盛开的方刚
14.无厘头夭折的面试
15.吴晓声成功了
16.“莫须有”的竞争,柳暗花明的“初恋”
17.方刚的叮咛
18.招聘不过是“望、闻、问、切”
19.令人魂牵梦萦的初次招聘
20.老马的点兵择将
21.筛选简历
22.做一份好的简历
23.想走后门的表妹
24.“虚位”以待
25.挑简历,练眼力
26.王脂肪的招聘动员大会
27.招聘前夕
28.最初的梦想
29.拉大旗,唱大戏
30.华丽丽的现场招聘
31.巧遇三福
32.非智力型测试
33.阴沟里翻船的王脂肪
34.成也酒席,败也酒席
35.王脂肪的校园招聘
36.调薪
37.员工问卷调查
38.《多加了三五块》
39.皆大欢喜
40.路漫漫其修远兮
附录一 优秀简历必备的八大要素
附录二 简历模板的设计
附录三  三十六个面试小贴士
附录四  七十二个面试中常见问题及回答思路
后记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敲门砖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