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提到玉自然会想起中国,中国有玉石之国的美誉。中国人为什么喜爱玉?这要追溯中国历史之渊源。玉的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祖先从旧石器时代开始就和玉结下了不解之缘,上下几千年,创造了绚丽多彩的玉文化,正如英国著名学者、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史的专家李约瑟所说的那样:“对于玉的爱好,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br> 从文字来看:“玉”字最早见于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此后也见于西周晚期及战围时期的青铜铭文中。在篆文中玉石的“玉”原写成“王”,是二块玉串在一起的象形字,三画距离相等,而帝王的“王”则第一、二笔画距离较近;秦汉时隶书、楷书仍将玉写成“王”,但三画距离不再严格区分,为别于帝王的“王”。玉石的“王”才在第三画上加点作“玉”而沿用至今,作偏旁部旨就还是写成“王”。<br> 随着对玉的接触逐渐增多和认识的逐渐深化,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四五十个玉的同义字,其中瑾、瑜、琪、琦、琳、琼、瑶、璧、珩、璇等还常见于人名之中,显示了人们对玉的喜爱和欣赏。如三国时的周瑜、诸葛瑾,魏国西凉大将韩德的四个儿子韩瑛、韩瑶、韩琼、韩琪,近代民主革命家秋瑾,当代中国台湾女作家琼瑶等,都以玉为名。至于字义与玉相关,以]三(王)为偏旁部旨的字就更多,新版《辞海》收了将近二百个。<br> “玉”在汉语巾被作为“洁白美好”、“尊敬”、“相爱”、“相助”等含义而受到重用,如《辞源》、《辞海》中由“玉”参与构成的名词、术语、成语等就至少有三百个以上。<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