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南楼往事:301医院保健医生的回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1998866
  • 作      者:
    李炎唐口述
  • 出 版 社 :
    中共党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是中央保健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一一位较著名的外科医生。他在解放军总医院,即301医院工作了半个多世纪,接触了数以万计的患者,曾为毛主席、周总理的治疗研制药品,为邓小平同志主刀手术,为叶剑英、李先念、聂荣臻、黄克诫、王震等老一代革命家、军队高级将领治疗、做手术和保健……为此,他对患者,特别对南楼高干病房有着许多难以忘怀的记忆。
展开
作者简介
  李炎唐,1932年6月16日生,上海市人。1949年3月参加革命。曾入哈尔滨医大本科医疗系学习、北京协和医院实习。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泌尿外科研究员,美国休斯顿贝勒医学院博士后研究员。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教授(正军级),研究生导师。第一批国务院津贴获得者。中华泌尿外科学会和中华器官移植学会常委,北京器官移植学会主委,中国透析移植学会副主委;解放军泌尿外科专业组副组长(1978-1996),解放军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顾问(1996-2006)。国际泌尿外科学会资深会员,美国泌尿外科学会和欧洲器官移植学会会员。全国改协第五、第八、第九届委员。主编5部、参编14部专著,国内外发表论文168篇。长期为党和国家及国内外重要人士进行医疗、保健。
展开
内容介绍
  《南楼往事:301医院保健医生的回忆》是一部口述书稿。作者是一位比较著名的外科医生,他在书中回顾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301医院工作期间,特别是1975年以来,给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聂荣臻、黄克诚、王震、杨得志、洪学智、张爱萍、余秋里、秦基伟、康世恩等老革命家、军队高级将领和高级干部治病、做手术的情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文化大革命”对老一代革命家的迫害,反映了“十年内乱”中党和人民同“四人帮”的斗争,反映了广大干部和群众对老一代革命家的深厚感情,以及老一代革命家同医务人员的真挚情谊。
展开
精彩书摘
  我参加革命工作半个多世纪了!前些年又在全国政协组织中经常参加活动,时常到外地考察视察,天南地北地去了不少地方,亲眼看到我国城乡的巨大变化。几乎每到一处都是触景生情,情不自禁地想起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想起与他在病中相处,聆听他的教诲和后来感受他老人家关怀的往事。
  一
  我有幸结识小平同志,并为他进行手术服务,是在1976年末的一个暖冬。
  那天,我从301病房下班回家较晚。那阵子几乎天天如此。由于粉碎“四人帮”,一场历史的浩劫即将要结束,许多人从外地回到北京,不少人恢复了医疗条件,看病的人特别多,处于全军总医院的一名科室领导的工作便可想而知。我几乎都是白天门诊、查房和手术,到下班时才理一理第二天的工作,看医学资料,天天处于满负荷运转……
  那时我家就住在医院生活区,编号9号楼。共四家人挤在一单元一层西侧,共用一个厕所、一个厨房,一个单元五层楼共用一部电话分机。我家五口人,一共住24个平方米,虽然地方小,但由于政治上出现了宽松的气氛,可以正常工作了,即使没能挤出一张书桌也感到温馨。
  记得那天是刚吃完饭,我听到三层走道的电话铃声响,接着听到有人接电话的脚步声,很快就听有人叫:“李主任电话!”
  “唉!”我应声穿着拖鞋就往楼上放电话的地方跑。电话对医生很重要。
  那时,30l医院尽管经过动乱的岁月,但医生都保持着我军的良好传统,电话就是命令,命令就是急诊,急诊就是生命!
  果然,电话的另一头让我速到南楼!来电话的是一位保健办公室的值班护士,我从声音上就能辨别出来她是谁。对方在电话里没有问我在干什么,也没有说其他的事情,就是让我快到指定的地点,无疑是有急事。
  我按照以往的经验判断,肯定是有重要任务。这种经验来自一个军人的敏感,也是来自一位301医院科室领导的习惯判断。因为这个医院是解放军的总医院。南楼是领导同志住的病区,同时还担负着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医疗保健任务。当时担负着类似任务的不仅是30l医院,空军也是如此。有一阵子,中央和国家领导同志一艘不乘民航飞机,多数乘军用飞机。所以,空军专门有一个专机师。这是那个年代的特殊产物……
  对这样的特殊指令,我们习以为常。有事一般也不多问。有急诊赶快行动。我急忙赶往新南楼。
  新南楼刚建成不久,门岗森严,至到今日在许多过往人员的眼中,仍保持着几分神秘感。
  一跨进大门,我就看见了医院的蒲荣钦副院长。他当时负责南楼的保健任务。还有刘轩亭院长、白崇友政委。我气喘吁吁地走过去。果然他们告知有重要任务。
  我仔细地打量他们三个人,他们都很严肃。南楼的四周都布置了警戒,我心里明白肯定是个很重要的人物。但我们有纪律的约束,不该问的不问。
  不知道这位重要人物是谁?我心里嘀咕着,和几位院领导一起静静地等着。
  很快,一道车灯闪现,“客人”到了。待命的护士已经把准备好的轮椅推过来。车门打开,我看见曾经在报纸、电视和新闻纪录片中经常见到的。而最近却没有了消息的人物——邓小平从车里出来。同他一起来的还有他的夫人、女儿,他的保健医生和护士。当时我特别吃惊,因为我做梦都没有想到会遇见这位久已盼望和无限崇敬、期望立即出山的人物。
  电梯徐徐上升,我们和小平同志站得很近。他不大说话。电梯里很安静,静谧的气氛让我对这个“打不倒的小个子”特别注目……
  为什么呢?早在“文化大革命”初,也就是1966年。我刚从农村社教回来,就开始了批判“三家村”的运动,接着就是批判彭(德怀)、罗(瑞卿)、陆(定一)、杨(尚昆)。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邓小平:无非第四次被打倒门
第二章 从领事馆获悉叶剑英元帅病情
第三章 李先念一考虑就是一两年
第四章 我参与聂荣臻元帅晚年治疗前后
第五章 黄克诚大将在医院三天三夜
第六章 王震将军:我不能占着茅坑不拉屎
第七章 杨得志将军说:就怕假传圣旨啊!
第八章 洪学智将军与我们进行科学求证
第九章 我们称张爱萍将军是心电图专家
第十章 独臂将军余秋里的独特生活
第十一章 秦基伟将军在病中写下三张纸条
第十二章 康世恩:死于癌症的不外乎“三种人”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