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魅力十谈,这个话题是三年前衣学领局长提出的,并和我们作了几次深谈,确定了现在这本书的基本框架。衣局长一直很关注园林文化的研究,多次提出有深度的题目,其中之一就是如何用世界遗产的标准来阐述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并把这个研究成果用比较通俗的语言告诉广大读者。在他看来,文化是园林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州园林作为一种文化旅游的观赏品,正在引起越来越多人士的兴趣,他们有的是专家学者,有的是文化爱好者,有老者,有青壮年,甚至还有少年儿童。他们走进园林,不是走马观花、蜻蜒点水,而是深入研究,细细品味。针对他们的需求,开辟园林文化专题研究,要有专家学者专著,也要有大众文化快餐,以适应不同人群的文化需要。
同时,衣局长还希望在学术研究中能多培养年轻人,使苏州园林文化研究后继有人。在衣局长带领下,我们有意识地邀请了多位年轻的园林文化工作者加入到研究和写作中来,他们都是“70后”、“80后”,名副其实的年轻人。他们是吴奉南、朱海俊、曹凤娇、张辰娴、施春煜、吴琛瑜、丁应执等。由此本书的编写过程实际上也成了局领导提携年轻人的一个举动。因此,这本书不仅是衣局长、沈亮和我多年研究的成果之一,更是这批年轻人的一次园林文化研究的探索和实践。虽然,他们在一年多的研究和写作过程中,经历了许多困惑和艰难,反复修改,数易其稿,至今成书之际,其中一些观点和认识还有待讨论,写作水平亦有待提高,但是,他们毕竟在勇于探索中大大进了一步!这是本书最值得欣慰的地方。而且他们一边写一边研读了众多大家和学者的著作,如童离、刘敦桢、陈植、陈从周、宗白华、金学智、曹林娣……等等,在园林文化理论上大大提升了一步。从这个意义上讲,一批年轻人的参与和成长,无疑可以视作苏州园林文化研究的一个新起点。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在园林文化这个园地里,经过年轻一代园林工作者艰苦不懈的努力,积少成多,今日之“腋”,定是他日之“裘”,十年或更久之后,必为苏州园林文化研究的中坚,其丰硕之果难道不能与今日大家的宏篇巨著等同齐观?
本书意图把多年的学术研究、特别是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遗产之后的学术成果融汇到欣赏性的文字之中,力求既有传承,又有创新,既有一定的专业水平,又有较强的可读性。但真正做到雅俗共赏并不容易!虽然学识和能力有限,但我们尽力了,今后还将不断努力!故敬请专家和广大读者不啬指教!
展开
——摘自刘敦桢《苏州古典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