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文学界一般把19世纪的最后10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的这段时间称为“青年波兰”时期。大多数研究者都认为,“青年波兰”开始于1891年。因为在这一年,三位“新一代”文学家几乎同时登上文坛。这三位作家是指卡吉米日·普热尔瓦·泰特马耶尔(1865—1940)、弗兰奇舍克·诺维茨基(1864—1935)、安杰伊·涅莫耶夫斯基(1864—1921)。而关于“青年波兰”时期的结束,大部分研究者认为,是在1918年,也就是在波兰历经了123年的亡国之痛,重新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的时候。<br> “青年波兰”一词最早的出现,是在1898年阿尔图尔·古尔斯基(1870—1959)在克拉科夫《生活》杂志上发表的一系列文章。这一系列文章的总题目就是“青年波兰”。“青年波兰”这一提法显然是受到了当时欧洲其他一些国家文坛的影响。在19世纪末的欧洲许多国家,先后出现了所谓的“青年风格”,包括德国的青年风格、“青年比利时”、“青年斯堪的纳维亚”等。这些“青年风格”的共同特点是反对现实主义创作风格,强调艺术本身的价值,强调为艺术而艺术的创作思想。<br> 实证主义曾经是一代波兰人恢复国家独立、消除社会矛盾、改善人民生活的理论武器。但是,随着各种矛盾的加剧,实证主义的理想越来越多地遭到质疑。如果说“青年波兰”运动开始于1891年,那么波兰社会和文学界对实证主义思想的批判却早已有之。1887年,“青年波兰”的重要理论家——哲农·普热斯梅茨基(186l—1944)在主编《华沙生活》时,就已经明确地提出了对实证主义的批判,并且预言新的艺术价值观即将出现。所以,也有学者认为,“青年波兰”实际上从1887年便已经开始。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