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设计艺术学研究方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4428531
  • 作      者:
    李立新编著
  • 出 版 社 :
    江苏美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方法是解决问题的路径、技巧、手段;是人感性经验的历史性积累,并且是其理性意义上的总结与升华。方法首先来自于个人成熟的经验,但它又是无数人共通的长期积累;方法是群体智慧和知识的一部分,并自成体系。方法学是关于方法的科学,是方法的理论体系。做任何事情,处理任何问题都存在着方法问题,艺术设计和对艺术设计的研究也不例外。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立新先生撰著的《设计艺术学研究方法》,是我国设计学界*一本有关设计研究方法的专著,也是设计艺术学学科建设和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成果之一。专业性设计的方法论教材、设计艺术学研究的方法论著作则一直欠缺。主要是其撰写有相当的难度和限定。我以为,一是作者需要对设计艺术的具体设计等实践有着较好的了解,这是其知识基础;二是对设计艺术研究有着较长期的实践和思考,并形成了行之有效的一套研究方法,而且这种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和实用性;三是作者具有较好的方法学基础和叙述能力及经验。作者正好具备了上述三方面的条件,加之其教学的需要和研究积累,水到渠成地完成了这本著作的撰写,不但填补了学科空白,为完善我国设计艺术学的学科建设作出了贡献,而且为广大设计工作者提升设计能力、开阔设计思维,并对其设计实践加以理论审视提供了有益的方法和工具;对于从事设计艺术研究、教学和设计艺术的各专业研究生而言,这更是一本内容充实、信息量大、实用性强、富有指导意义的研究方法手册,有益于开展设计艺术的各项研究。


展开
作者简介

  李立新,1980年入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潢系师资班,1998年毕业于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师从诸葛铠先生,获文学硕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东南大学研究生院,师从张道一先生,获艺术学博士学位。现为南京艺术学院科研处处长,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学科带头人,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美术与设计》版常务副主编,南京艺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理事。江苏省特色专业“艺术设计学专业”学术带头人,江苏省精品课程《设计史》主持人。作者获奖情况

  2011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前十卷)入选第三届“三个一百原创工程”;

  2007年《中国传统器具设计研究》(前二卷)获首届政府出版奖;

  2006年《设计史》获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奖;

  2006年《设计概论》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006年《中国传统器具设计研究》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著作三等奖;

  2005年获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奖;

  1999年获中国艺术研究院首届美术学学术论文奖。

  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

  一、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六朝设计史》(主持);

  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设计价值论》(主持);

  三、江苏省教委文科项目:《江南彩衣堂装饰艺术研究》(主持);

  四、江苏省社科九五规划重点项目:《中国传统器具设计研究》(承担);

  五、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工业艺术学》(承担)。


展开
内容介绍

  学科方法的研究是学科成熟和深化的标志,在欧美国家有关人文社科方法论的研究已经进入专业细分、操作性强的背景下,不少中国学者也认识到不重视方法研究将不可能推进学科进步,并由此加强了方法及方法论的研究。这本著作,围绕设计艺术学研究的方法,从设计艺术研究的范畴、特征、方法体系、文献综述,以及定性定量的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方法、实验性研究、调查研究诸多方面作了细致、深入的阐述,通俗易懂、操作性强,可以说是一本有益于设计艺术研究入门和深入下去的重要教科书。

展开
目录

序一张道一/001

序二李砚祖/003

第一章导论/001

一设计艺术学研究的特征及范畴/003

1. 什么是设计艺术学研究/003

2. 设计艺术学研究的特征/006

3. 设计艺术学研究的范畴/007

4. 设计艺术学研究的复杂性与难点/010

二设计艺术学研究的方法体系/011

1. 设计艺术学研究的方法论/011

2. 设计艺术学研究的方式/012

3. 方法的交叉与综合/014

三设计艺术学研究的目标/014

1. 研究在设计实践中的作用/015

2. 研究对积累设计知识的作用/017

3. 研究过程中建构起生活现实/018

4. 研究完善设计艺术学学科结构/019

四设计艺术学研究过程/020

1. 研究的五个阶段/020

2. 以理论为主的研究过程示例/022

3. 以实践为主的研究过程示例/025

第二章理论与研究/029

一理论的三个层次/030

1. 宏观理论/030

2. 中层理论/031

3. 微观理论/031

二理论的基本结构/032

1. 概念/033

2. 变量/033

3. 命题与论辩/034

三理论与研究的关系/036

1. 设计决定理论/036

2. 理论对研究的作用/037

3. 理论的建构与检验/038

第三章文献回顾与选题/043

一文献回顾的作用/044

1. 文献回顾能系统地熟悉设计学科状况及研究动态/044

2. 文献回顾能了解一个设计理论的源流/048

3. 文献回顾能了解当前设计理论的环境/050

二查阅文献与选题确立/051

1. 在查阅文献过程中确定研究选题/051

2. 在查阅文献中集中论题/053

3. 在查阅文献中掌握研究主题的构成/054

三查阅文献的方法/055

1.  如何查阅设计的相关文献/055

2. 以实践为目的和以理论为目的的查阅方式/057

3. 设计文献解读与研究过程/059

第四章研究工作如何展开/063

一研究目标与方法/064

1. 描述性研究/064

2. 解释性研究/066

3. 探索性研究/067

4. 改进性研究/069

二研究方式与方法/071

1. 纵向性研究与横向性研究/071

2.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073

3. 历史性研究与逻辑论证研究/075

4. 相关性研究与实验性研究/076

5. 调查研究与田野考察/079

6. 个案研究与综合性研究/083

三研究性质与具体方案制订/085

1. 理论性研究/086

2. 实践性研究/087

3. 研究方案的制订/090

第五章定性研究法/095

一定性研究的策略/096

1. 实地实物,自然主义观察/096

2. 当事人视角,参与式互动/099

3. 研究者作测量,语言分析模式/102

4. 审视长期过程,注重整体归纳/103

二定性研究三种范型/105

1. 草根理论/106

2. 艺术人类学/109

3. 阐释学/112

三定性资料的收集、分析与检验/118

1. 定性资料收集与编码/118

2. 定性资料分析过程与方法/121

3. 定性分析的检验/124

第六章定量研究法/129

一设计资料如何定量/130

1. 资料分类整理/130

2. 资料的转换/133

3. 资料录入与数据清理/134

二频数分布和统计图表/135

1. 频数分布表/135

2. 百分比、比率与百分位数/138

3. 统计图/140

三变量关系的分析/145

1. 单变量分析/145

2. 双变量分析/150

3. 多变量分析/153

第七章历史性研究法/159

一历史、课题与语言/160

1. “历史是设计的工具”/160

2. 历史性研究课题的确立/162

3. 历史性研究中的阐释/164

二文献、证据与评介/165

1. 现存文献与实物证据/166

2. 记忆性证据与推论性证据/168

3. 多重证据与设计史评介/172

三历史阐释的四个中心/173

1. 以因果、批评为中心/173

2. 以精神、风格为中心/176

3. 以结构、文化为中心/178

4. 以叙述、想象为中心/181

第八章实验性研究/187

一实验的程序与类型/188

1. 实验性研究的程序/188

2. 实验室实验与实地实验/189

3. 教学性实验与模拟性实验/193

二经典实验设计/200

1. 实验组与对照组/200

2. 前测与后测/201

3. 自变量与因变量/202

三实物实验与实地实验/203

1. 从传统物到现代物/203

2. 人、物、环境的冲突与适应/207

第九章调查研究法/211

一调查研究的概念、分类与过程/212

1. 调查研究概述/212

2. 调查研究的分类/215

3. 调查研究的过程/216

二抽样方法与问卷设计/218

1. 基本抽样方法及实例/218

2. 设计调查的问卷结构编排/222

3. 题目设计/225

三资料收集与数据处理/230

1. 自填问卷法/230

2. 结构访问法/231

3. 数据录入及清理/233

4. 设计调查报告的写作/234

第十章田野考察法/239

一田野考察的过去与现在/240

1. 人类学田野调查的历史与方法/240

2. 设计田野考察的对象、目的和意义/244

3. 设计田野考察的三个阶段/247

二田野考察生存策略/248

1. 精心策划一份详实的考察提纲/248

2. 认真选择一个合适的考察地点/249

3. 依靠当地朋友、政府,深入民间结识新友/251

4. 抓住重点对象,追踪深访/253

三田野考察的方法及实践/258

1. 田野考察的基本方法/258

2. 田野考察中如何凸显“人”/268

3. 田野考察的民族志方法运用/270

4. 田野考察的比较研究法/274

第十一章相关性研究/279

一相关性研究的策略/280

1. 注重自然产生的联系/281

2. 测量特定联系的变量/282

3. 以统计方式分析变量关系/283

二相关性研究的二种方式/284

1. 从关联研究构建设计理论/285

2. 从因果研究确定决定性因素/287

三相关性研究实例/289

1. 历史文化村镇空间结构的相关性研究/289

2. 数字艺术创作中多元视角及其与吸引力问题的相关性研究/293

3. 社会变迁与当代工艺定位的相关性研究/295


第十二章逻辑论证法/299

一什么是逻辑论证/300

1. 形式逻辑与论证逻辑/300

2. 逻辑论证的特点、结构与过程/304

3. 论证的充足理由原则/308

二逻辑推理与验证/311

1. 演绎与归纳/311

2. 类比与假说/315

3. 证明与反驳/321

三逻辑论证的使用/325

1. 论证理论的框架/326

2. 以逻辑论证架构设计逻辑/329

3. 设计逻辑系统的建立/332

第十三章个案与综合研究法/339

一个案研究的策略/340

1. 个案研究的特点与目的/340

2. 案例的选择与筛选/344

3. 收集个案研究资料/348

二个案解析的方法/350

1. 阐述性案例分析/350

2. 结构性案例分析/353

3. 探索性案例分析/361

三综合研究的方法/365

1. 案例综合与方法综合/365

2. 多重案例整合研究实例/367

3. 多种方法整合研究实例/371

第十四章撰写研究论文/377

一论文与报告的类型/378

1. 设计研究论文的类型/378

2. 设计研究报告的类型/381

二论文的结构、步骤、提纲/383

1. 一般结构及步骤/383

2. 提纲撰写法/385

三论文规范与基本要素/388

1. 题目、摘要、关键词/388

2. 前言与结论/390

3. 图例与图表/392

4. 参考文献、注释、附录/393


附录一调查问卷示例/399

附录二开题报告示例/403

附录三课题申请示例/411

附录四研究论文示例/420

附录五学术研究规范/432

附录六李立新设计学研究及治学方法访谈录/435

后记(第一版)/441


后记(第二版)/444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