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电影观念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7500538
  • 作      者:
    丁罗男著
  • 出 版 社 :
    上海百家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丁罗男,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戏剧、影视理论与历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曾任《中国新文学大系》第四辑戏剧卷副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修订版)戏剧支中国话剧分支主编、《国际艺术辞典》电影支主编。著有《二十世纪中国戏剧整体观》、《上海话剧百年史述》等书,发表戏剧、电影与电视剧研究论文和批评文章六十余篇。开设《电影观念史》、《中国电影研究》、《电影名片分析》等多门影视课程。曾任上海戏剧学院戏剧(影视)文学系主任、研究生部主任。现任上海戏剧家协会理事、中国话剧史论研究会常务理事。1993年获文化部“优秀专家”称号,1994年获国务院授予的“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展开
内容介绍
    《电影观念史》导言中所写的:“如果不想把电影研究弄成纯粹的市场营销学的一个分支,或一般文化学的附庸的话,坚持电影的艺术本体性还是非常重要的。有鉴于此,《电影观念史》虽然也部分地涉及电影的文化环境及在整个文化中的作用,但主要还是论述其艺术的本质特性”。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电影本性的最初探索(1895~1916)<br>    从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第一次公开放映纪录影片,到美国格里菲斯摄制了划时代意义的《党同伐异》(1916),这20年可谓电影的初创时期。<br>    本时期电影的主要特点,是从一种杂耍的“玩意儿”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先驱者们在实践中摸索电影作为艺术的特性,虽然谈不上自觉的观念,但客观上对电影本性的几个方面,已经有了初步的触摸。<br>    从电影观念的演变来说,初创时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以三位先驱人物作为代表,他们是法国的卢米埃尔、梅里爱和美国的格里菲斯。<br>    第一节 卢米埃尔和活动照相性<br>    电影的孕育几乎和它的历史一样的悠长,它首先要解决的是技术问题,从照相术到连续拍摄的摄影机、胶片,再到还原影像的放映机,这期间经过了各国科学家漫长而艰辛的探索。1872年,英国冒险家麦布里奇尝试拍摄奔腾中的骏马的分解动作,他在跑道上放置了很多台照相机,并把绳子和照相机的快门相接,骏马奔跑的瞬间动作即被照相机记录下来。这项实验经历了种种困难,花费了麦布里奇大概六年的时间。他的实验给研究动物奔跑速度的法国生理学家马雷以很大的启发,后来,马雷在左轮手枪问歇原理的启发下发明了摄影枪,它可以通过扣动扳机在一秒钟内曝光12幅画面,一架摄影机的拍摄取代了多部照相机。<br>    1898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与伊斯曼公司合作,生产出赛璐璐片基的、两边凿有方孔的胶片,取代了原先的玻璃底片。<br>    ……
展开
目录
序<br>导言<br>第一章 电影本性的最初探索(1895~1916)<br>第一节 卢米埃尔和活动照相性<br>第二节 梅里爱和戏剧化电影<br>第三节 格里菲斯和叙事蒙太奇<br>一、格里菲斯的《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br>二、叙事蒙太奇:分镜头、自由摄影、平行(交替)剪辑<br>小结电影的虚构叙事和非虚构叙事<br><br>第二章 无声电影:造型的诗(1917~1926)<br>第一节 美国无声电影和“活动的绘画美”理论<br>一、好莱坞的崛起及其“活动的绘画美”理论<br>二、卓别林的喜剧影片及其对电影关学的贡献<br>第二节 欧洲先锋派电影和“纯电影”美学<br>一、法国:从印象派电影到“纯电影<br>二、德国:从表现主义电影到“室内剧”电影<br>第三节 苏联无声电影和表现蒙太奇学派<br>一、蒙太奇观念的演变与分类<br>二、爱森斯坦、普多夫金的蒙太奇理论和《战舰波将金号》、《母亲》<br>三、蒙太奇理论的基本内容<br>四、蒙太奇的心理依据和美学特性<br>小结 电影视觉造型的魅力<br><br>第三章 有声电影:戏剧化大潮(1927~1945)<br>第一节 从无声片到有声片——电影观念的一次重大革命<br>一、初期有声片在电影关学上的倒退<br>二、电影视听综合性的探索<br>第二节 经典好莱坞和戏剧化电影<br>一、好莱坞戏剧化电影形成的基础<br>二、经典好莱坞电影的叙事系统<br>三、类型片和明星制<br>四、《公民凯恩》及其对好莱坞电影观念的突破<br>第三节 三四十年代苏联和法国的电影观念<br>一、苏联的“诗”电影与“散文”电影之争<br>二、法国的“诗意现实主义”电影学派<br>小结 电影和戏剧的不解之缘<br><br>第四章 纪实性电影观念(1945~1957)<br>第一节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br>一、新现实主义电影兴起的原因<br>二、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发展的三阶段及其代表作<br>三、新现实主义电影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br>第二节 纪实性电影观念的形成和基本理论<br>一、历史渊源与时代背景<br>二、巴赞和克拉考尔的纪实性电影理论<br>三、纪实性电影理论的历史贡献与局限<br>小结 电影的本性——蒙太奇,还是纪实性?<br><br>第五章 新浪潮和现代主义电影观念(1958~1967)<br>第一节 法国新浪潮电影<br>一、法国新浪潮电影的兴起和主要特点<br>二、“《电影手册》派”与特吕弗、戈达尔的创作<br>三、“左岸派”与雷乃、杜拉斯、罗布一格里耶的创作<br>第二节 欧美现代主义电影的全面兴起<br>一、费里尼、安东尼奥尼和意大利“新浪潮”电影<br>二、伯格曼和他的现代主义电影<br>三、“新好莱坞”电影的形成及其特点<br>第三节 现代主义电影观念的基本特征<br>一、现代主义电影观念形成的时代背景与文化根源<br>二、现代主义电影的内容特征<br>三、现代主义电影的形式特征<br>小结 电影思维的现代性<br><br>第六章 多元综合的当代电影观念(1968~)<br>第一节 当代电影的新理性主义倾向<br>一、“政治片”和风格电影的兴起<br>二、“战争片”中的人性拷问<br>三、“新伦理片”中的哲理思考<br>第二节 电影理论批评的新走向<br>一、结构主义一符号学电影理论<br>二、电影叙事学<br>三、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br>四、电影的意识形态批评<br>五、女性主义电影批评<br>第三节 当代电影的多元化综合化趋势<br>一、“新德国电影”及其美学特征<br>二、聚散与互动:“独立电影”与体制内外的交融<br>三、一体化与多元化:欧亚民族电影的崛起<br>第四节 后现代语境下的电影新景观<br>一、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当代电影的影响<br>二、后电影:走向大众文化与高新科技时代<br>小结说不尽的影像文化<br>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