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是世界上种植竹子最早、利用竹资源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10000年以前,长江中下游地区和珠江流域的人们就已开始利用竹子了。在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5600年的黄河流域陕西半坡遗址出土文物中,已有竹鼠的遗迹。在河南殷墟遗址中,出土了带“竹”“菔一第”等字样的甲骨,这说明那时人们已使用竹具、竹器了。<br> 殷商甲骨文中关于竹子的记载不绝于史。如《易经》载“震为苍琅竹”,“震”为八卦之一,象征雷霆。释“震”为竹,可见我们的祖先在很早以前就崇拜竹子的坚韧秉性了。《周书?王会》有“成王时,路人献大竹”的记录。《山海经》是先秦典籍中的奇书,其中分别记有大竹、箭竹、箭媚、竹媚等竹类十一种之多。<br> 以后的历史文献中多有利用竹资源和官府管理竹子生产的记载.《史记?货殖列传》中有“渭川千亩竹……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汉书》载“竹大者,一节受一斛,小者数斗,以为柙檀”。《后汉书》中则称周至、户县“有官竹进园数十里,置司竹监”。晋代,我国已开始用竹材造纸。南北朝至隋朝,朝廷已设专职官员实行竹材管理。唐代增设专司管理竹子种植的生产机构。宋、元诸代朝廷都设有“司竹监”,专管竹材的生产交易。《金史?食货志》记载:“司竹监岁采人破竹五十万竿”,可见当时竹材使用规模之宏大。明清时,朝廷设有“竹木坊”,专门管理竹木的生产交易。明清以来用的观赏和材用、笋用的竹子栽植更为普遍,相关地区史志均有详细记载。<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