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李经梧太极内功及所藏秘谱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1709332
  • 作      者:
    梅墨生,李树峻编著
  • 出 版 社 :
    当代中国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独家呈现李经梧陈式经典拳照《太极拳秘宗》手抄本
展开
作者简介
    梅墨生,生于1960年,李经梧先生入室弟子,胡海牙先生弟子。为北京吴式太极拳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太极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顾问,中国武术七段。著名书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供职于中国国家画院。<br>    李经梧(1912~1997)为中国20世纪一代武术大师。他在武术上融吴式、陈式、杨式、孙式等四家太极功夫于一体,臻于化境。
展开
内容介绍
    《李经梧陈式经典拳照〈太极拳密宗〉手抄本》为《大道显隐——李经梧太极人生》的姊妹篇,由李经梧的弟子梅墨生和李经梧次子李树峻编著。书中集中展示了李经梧的武术文献和太极功夫,收录李经梧传太极内功、手抄《太极拳秘宗》及笺注、李经梧陈式太极拳经典拳照,为太极拳的修练者提供了难得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
精彩书摘
    一、关于太极内功<br>    欲习练太极内功,首先要了解太极内功及其道理。明理才能练功才能练好功。太极内功是太极拳术的深化与补充,它既是太极拳经过套路学习、盘架子、揣摩架子和不断修正身体意气形招势后的进一步的深化功法,同时也是一种补充功法和独立功法,具有健身、祛病、强功、技击的多种功效。<br>    太极内功与太极拳是表里内外关系。内功是练神意气劲的,拳架是练筋骨肢体的,外导内引,内外双修,才能练成“周身一家”的混元劲。中医及传统养生学认为气是生命的本源,元气(真气)是生命之宝,元气充沛则生命力健旺。而武术里的内家拳则称元气为丹田气。拳论有“拿住丹田练内功,哼哈二气妙无穷”的宗旨。气功的概念提出是上世纪的事,而关于练气之术则源远流长。气功疗法散布于儒释道医武俗各界,是祖国宝贵的医学遗产的一个重要内容甚至是核心部分。可以说气学是中华学问的根本学,而练养气之术正是祖国医学与养生学的关键。追溯历代典籍不难发现相关论述比比皆是。上古医学经验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素问》中就讲到了养生道理和方法,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提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遗篇刺法论》中提到:“肾有久病者,可以寅时面向南,净神不乱思,闭气不息七遍,以引颈咽气顺之,如咽甚硬物,如此七遍后,饵舌下津令无数”。名医扁鹊在他著的《难经》中曾专门计算过人的呼吸次数,并把“呼吸太阳”作为一种锻炼方法。汉末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写道;“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经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而三国时华佗的“五禽戏”也是一套著名的古代医疗体育锻炼方法。魏晋时道教人物葛洪所著《抱朴子·别旨》篇专论了吐纳导引的理论和方法。晋陶弘景著的《养性延命录》中也讲到了养生之道。唐代名医孙思邈在他著的《仟金方·养性》上记载:“心无烦,形无极,而兼之以导引,行气不已,亦可得长年,千岁不死。凡人不可无思,当以渐遣除之。”又说:“和神导气之道,当得密室,闭户安床暖席,枕高二寸半,正身偃卧瞑目,闭气于胸膈中,以鸿毛著鼻上而不为动,经三百息耳无所闻,目无所见,心无所思。”此后历代中医、武术书籍中可以找到许多相关练气养生功法。由此可见,祖国医学遗产中有关养生部分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中国历来有“医武相通”、“易武相通”之说。显然太极拳和气功有着密切关系。就气功而言太极拳是气功中的“外功”,就太极拳而言气功是太极拳里的“内功”。本书所介绍的太极内功就是太极拳和气功相结合修炼的一种却病、保健、延年并能增强太极拳技击功力即产生鼓荡气能力的一种功法。<br>    本功法将内功与外功相结合,是以意守命门部位、充实丹田和带脉为主,运用吐纳、导引的运气方法,壮腰健肾,练气强身,并用于增强技击能力的一种功法。它是动静相兼,内外合一的完整功法。历来武术家知之不多,知道者为了保持技击上的“地位”和“实力”,多视为至宝,密不传人。
展开
目录
序言  武为心画<br>写在前面<br>第一编 李经梧传太极内功<br>李经梧自述<br>《太极内功》李经梧原序<br>一、关于太极内功<br>二、太极内功与命门<br>三、太极内功的功法结构<br>四、太极内功通督与周天功<br>五、太极内功的查功方法<br>六、练内功应注意的事项<br>七、太极内功指导原则<br>八、站式练功方法介绍<br>九、持功练拳与内功心法运用<br>十、练功入静层次及其方法<br>十一、功态反应及纠偏<br>十二、太极内功在临床上的应用<br>十三、太极内功与针灸结合<br>附  运用太极内功治疗及与针灸结合治疗病例<br>第二编  李经梧习武心得及陈式太极拳照<br>太极拳的要领、要求、特点和体会<br>对太极拳缠丝劲等问题的体会<br>李经梧陈式太极拳照<br>第三编  李经梧珍藏《太极拳秘宗》及笺注<br>《太极拳秘宗》之来源<br>《术极拳秘宗》笺注<br>附录  《太极拳秘宗》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